第一图书网

马踏东胡

李兴叶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李兴叶  

页数:

340  

字数:

31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色彩斑斓的长篇历史画卷 (代 序) 江晓天 自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编辑长篇小说《李自成》一、二卷以来,笔者对历史小说的创作多一份关注。新时期以来,历史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像《曾国藩》、《张居正》那样的好作品。近日读到了李兴叶同志创作的“帝国的草原”三部曲,又一次让我品尝到了阅读的喜悦。读后,十分兴奋,不忍释手。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艺术上很有光彩,思想上颇具深度,气势恢宏又赏心悦目的长篇巨制,是近年来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又一难得的收获。 “帝国的草原”挖掘了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匈奴王国的开国领袖冒顿单于。从散见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里的简要记载中,作者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巧妙地为这位人物铺设了一条光辉的生命之路。让今天的读者读到了匈奴史中最辉煌的一页。 对一部历史小说的鉴定主要看它是否能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两者和谐的统一。这个统一最主要的又体现在作者倾注全部心血塑造的典型人物身上。能否使所描绘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能否展示他性格的丰富、复杂以及创造历史的过人之处。 “帝国的草原”中塑造的主人公冒顿单于出色地完满达到了这个创作追求。 “帝国的草原”三部曲也可称作“冒顿单于”三部曲。它着力表现了冒顿一生中作出的三件大事。第一部《飞镝弑父》写了冒顿这个胸怀大志而又失宠的匈奴王子如何当人质、受迫害,如何设下“飞鸣镝”的毒计,从昏聩的父亲手中夺取政权的故事;第二部《马踏东胡》写冒顿当上单于后如何励精图治、忍辱负重。最后一战攻灭草原强国东胡,把孱弱的匈奴带上草原霸主地位的故事;第三部《白登之围》写冒顿领军南下,夺回了当年被秦将蒙恬攻陷的河南故地,与新兴的刘汉帝国发生冲突,设计将踌躇满志的汉高祖刘邦围困在平城(山西大同)的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之久,迫使刘汉帝国改变了对匈政策,变对抗为和亲,匈奴从此也成为刘汉王朝最大的对手。这三件大事让冒顿彪炳史册,构成了这位匈奴帝国开创者生命史上的华彩乐章。三部曲每一部都独立成章,前一部又为后一部留下伏线,前后呼应,环环相扣。因此,虽然小说篇幅浩大,史实繁杂,但作品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叙事层次分明,顺达流畅,读来酣畅淋漓,有一气呵成之感。 书中作者对冒顿单于的大智大勇与作为一个君王的雄图大略描绘得十分突出、十分充分。为了振兴匈奴的大业,他能付出一切代价,作出一切牺牲,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与屈辱,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胆识与凶残,极富智慧地战胜了一个个强劲的对手。一步步登上了他事业的顶峰。由于作者在各种困境中,在爱恨情仇的纠葛中去刻画主人公,使主人公立体地、透明地矗立在读者面前。这个形象包含的人性的复杂与丰富、内敛的人性力度让人赞叹不已。 历史小说的创作必须尊重史实,更需要以现代人的观点来审视历史。冒顿这个人物在传统的史籍中也常提及,但他的出现往往与“弑父夺母”的“禽兽行为”联系在一起,匈奴这个词也常常与嗜杀、掠夺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一群化外的野蛮人。 “帝国的草原”中作者却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深入地分析研究史实: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一种肯定、赞扬的态度描绘了这个民族的领袖人物,应该说,这一种观念的进步,深刻地揭示了匈奴民族古老的一页。作者也写了冒顿凶残、狠毒的一面,但同时也写出了这种行为内在的依据与特定情景下的合理性。中外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君王总是会以各种手段去实现它的政治目标。在政治斗争中,手段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既定目标的追求与实现。它也告诉读者,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都有这个民族内在的生气,都有它天才的领袖人物的出现。 “帝国的草原”另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作品整体呈现出的丰富斑斓的色彩感。这种色彩的构成有:各式人物的色彩,各种不同场景的色彩,游牧民族习俗风情的色彩。围绕着冒顿单于的谋臣武将、各个时期他的主要对手、君王后帐中的美人佳丽等等,人物众多,性格各异,铺设成一条长长的人物画廊,其中许多形象十分生动,富有情致。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草原、森林、沙漠、河谷不同的地域风貌;风雪雷电变异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祭祀、庆典、婚嫁、狩猎等等场景的转换。尤其要称道的是作品中描绘了多次战役的宏伟场景,每次战役都有不同的特点,十分精彩。另外,作品中繁富独特的细节描写也增添了作品的色彩。 这多姿多彩的各种因素,艺术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发生的环境氛围,也整体上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感与真实性。它在我们眼前铺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长篇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冒顿单于英姿焕发地率领他的“鹰之队”开创着他的草原帝国。 结识兴叶同志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时他是从事影视美学理论研究的,业余也写写小说,我拜读后说过他作品中有一股灵气。在这部“帝国的草原”中,我又读到了这股灵气。作为一个老朋友我衷心祝贺这部作品的诞生,相信它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与欢迎。 2005年11月

内容概要

《马踏东胡》主要写了冒顿王子弑父夺妻后,自立为匈奴大单于,同时内清异党,外练精兵。然而比匈奴更强大的草原部落东胡人却在匈奴叛将的唆使下,三欺匈奴。冒顿单于忍辱负重,先赠东胡宝马,再把自己心爱的女儿献给东胡王,同时暗暗积蓄力量,终于在一个风雪之夜起兵,三天三夜奔袭数千里,一战灭东胡,逐步建立起全新的草原帝国。

作者简介

李兴叶,1941年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家庭,祖籍宁波镇海.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出学中文系,先后在文化部北京电影据本创作研究室,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过。1990年初调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先后任副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创作研究活动有:参与十多部记录电影的摄制,为《国庆颂》、《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伟大领袖与导师毛泽东同志永垂不朽》等影片撰稿,出版电影史专著《复兴之路——1977年到1986年的电影创作与理论批评》;发表影视理论与评论文章百万字以上,另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等若干。

书籍目录

色彩斑谰的长篇历史画卷(代序)楔子第一章 敲山震虎第二章 东胡大人第三章 姊妹夜话第四章 祸衅东起第五章 兰霞居次第六章 庭辩献马第七章 雪夜斩凶第八章 失意单于庭第九章 再施毒计第十章 霞儿许婚第十一章 愁云惨雾第十二章 疑惑第十三章 李代桃僵第十四章 三欺匈奴第十五章 平地惊雷第十六章 一战灭东胡后记

章节摘录

年轻的冒顿单于这些天忙得喘不过气来,扫除单于庭上下的异己势力,警惕、防范部族首领中可能出现的反叛者,准备盛大的登位庆典等等。他不仅忙,还心事重重。没获得权力时,他日思夜想地渴望得到它,一旦戴上了单于的金冠,住进了单于的大穹庐,面对着那无垠的草原,面对着臣民们对匈奴新单于波涛般的膜拜与如雷般的欢呼,他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压力,像是一座大山压在了他的脊背上。 他本可以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也可陶醉在臣民们的膜拜与欢呼里。在匈奴国他本来就有极大的声望,这次在夺取权力扫除政敌的交锋中他显示的智谋与力量更是惊天地、泣鬼神,震慑了所有人,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他的朋友。然而,他没有陶醉,也没感到意想中的喜悦,只是感受到一大堆难题此刻都堆放在他面前。 父亲头曼单于在位时,他为父亲与那批王公贵族们的懈怠、暮气沉沉、无所作为,忧心如焚,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却无处施展。现在,他执掌了权柄,手脚不再受束缚,意志不再多约束,相反地,一切都可以由他来做主,由他来解决,匈奴国这匹桀骜不驯的烈马要由他这个驯马人来调教了,在这种情势下,他又该怎样跨出他安邦治国的第一步呢? 他盘算着,在他三十三四年的生命历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识见和教养?他凭借什么去驯服这匹烈马?他有的是父亲与老一代人管理这个松散国家立下的规矩,这些规矩有的是财富,有的已成为阻碍他前行的障碍;他见到过秦国大将蒙恬统率的军容齐整兵势锐利的军队以及与他们交手及其失败的经历;他还见识过月氏国的富庶与强盛;他还……他还听过那个智慧老人——匠人“秦人赵”讲述过的许许多多中原杰出人物的传奇故事。除了这些,剩下的便是这些年来历经风雨打熬成的一副血肉之躯了。 这最后一条也最重要,是他的立足根本。他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些多的对手、敌人,更没想到这些人都千方百计要置他于死地,要消灭他那副血肉之躯。靠着上天祖宗的箔助,靠着许多善良人们的庇护,他们以自己的宝贵生命与殷红鲜血作代价,让他奇迹般地一次次逃脱了厄运,闯了过来。他不仅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磨难,并且在经受这种痛苦与磨难中发现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发现了自己面对困境的应对能力。这些自身潜质的发现,让他充满自信。他坚信,他是与众不同的,他能战胜一切敌人,他是上天安排的能拯救匈奴民族的真正的匈奴大单于。 此刻,他独自斜倚在大穹庐的虎皮靠垫上,眯缝着深陷的眼睛,思忖着这两天部落首领会议上的情景。 座前的案几上放置着一盏造型优美的鹰首青铜灯,堆放着几卷羊皮图卷。侍从们都已退了出去,在幽暗的帐房里,他的身影像座石像映照在穹庐壁上。 这两天的部落首领会议开得不顺利,气氛沉闷又紧张。 他急于召集这次会议,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这个匈奴各部的最高权力机构,确认自己的匈奴大单于地位;二是全面推行他的整军计划,在全匈奴掀起一个练兵高潮,重图南进大计,以报六年前河南七百里沃土尽失、几十万匈奴臣民被害、国破家亡的血海深仇,夺回那片富饶的故土,也解决眼下匈奴各部的困窘及由此常常引起的部落纠纷。 P8-9

后记

“帝国的草原”三部曲的创作起因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那是“文革”时期,我在文化部静海五七干校劳动,校部办公室有难得的两架书,其中有一部精装十册的《资治通鉴》。我因在校部管仓库,便有机会一本本借阅,将这部大书粗粗地通读了一遍。尽管是骑马观灯式的浏览,仍收益颇大,其中许多历史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打动了我。那位匈奴先祖——冒顿单于的起家史便是一例。他那出奇的智慧出奇的凶狠出奇的成功令我震颤,叫我感喟,这也与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有某种暗合有关。例如当时的副统帅林彪讲过一句有名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后来又补充了一句“在执行中加深理解”。、说实话,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迂腐与强调的思维的独立性,起先对于这句话我是不理解的,并有反感。读到冒顿单于“飞鸣镝”的故事,我似乎一下子悟到了它的“真谛”。原来这句话不是林彪的发明,史籍上早有“先知先觉”。在当时的那股政治热中,这个故事对我也有许多别的启示。同时,也当即觉得,这个故事倒是一个有为的创作题材。 以后,我离开了干校,但那个故事却在脑海中生了根,还不时闪现,也仿佛欠下了一笔文债,似乎只有还了这笔债,那位匈奴先祖的幽灵才会回到故纸堆中去。 1988年的夏天,在好友过秉忠、应■芳夫妇家聊天,偶然讲起了冒顿单于的故事,他俩听了很有兴趣,一定让我写出来,也使我感到对那段史实有兴趣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我正有一段闲散时光,便跑图书馆、博物馆,翻阅各种史籍与有关书刊,调动我曾在西北地区采访过、工作过的记忆,开始了关于这位冒顿单于故事的写作。后来还去山西大同寻访了白登山古战场遗迹。 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史料少,加上又无长篇小说创作经验,最初搞成的东西自己很不满意。好在并无急切的功利,便放放停停、想想写写,东添一笔、西加一段,有暇时一稿稿写、一稿稿改,也觉得有一种休闲的乐趣。 1993年冬,我将书稿的第一部请老领导江晓天同志看看,请他把握一下,像不像个东西。他读后给予了肯定,觉得基础很好,有特色,并在结构安排上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晓天同志是当年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责任编辑,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时推出过《红岩》、《创业史》、《红日》等一系列文学名作,有丰富的审稿经验。他的意见给了我很大鼓励,使我有勇气把这部作品一卷卷地写了下来。 十多年过去了,这部三部曲终于完成出版了。这里我要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领导与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在出书难的今天,感谢出版社接纳了这部稚拙的作品。特别要谢谢责任编辑侯健飞同志。他年轻有热情,一次次催促我去完成这部三部曲,为这部书花了不少精力。我是一个很懒散的人,爱读书不爱动笔,正是在不少朋友的关心督促下才下决心完成这部三部曲。 创作是艰苦的,也是愉快的,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只是去讲述一个故事,也是在诉说自己浅显的人生经验与感受,这是我主要的创作体会,也是这些年的收获。 2005年11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兴叶先生创作的“帝国的草原”三部曲,又一次让我品尝到了阅读的喜悦。读后,十分兴奋,不忍释手。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艺术上很有光彩、思想上颇具深度、气势恢宏又赏心悦目的长篇巨制,是近年来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又一难得的收获。 ——著名编辑家、中国文联原书记处书记江晓天 这是一部十分新颖的历史小说,作者能关注到历史上一位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领袖人物,令人惊异,也凸显了一种历史感悟与魄力。它是正史,不是戏说;它既依据史实,又有想象与创造。作品气势恢宏,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著名小说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 这的确是一个戏剧性很强、富有传奇色彩的古代故事,改编成电视剧一定会引人入胜。但是这部作品的价值却不在这里。作者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古代,以现代人的观念思考历史,他超越了历史,沿着那有限的历史记载提供的线索和开辟的途径,对历史人物的灵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我对一个朋友说:“如果你真想改编电视剧,那么就请你认真做好物质的和历史知识的准备,千万不要粗制滥造,把这样一部好小说搞成一个浅薄的故事。” ——中国电视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著名文艺评论家杜高


编辑推荐

“帝国的草原”三部曲融历史、人文、审美为一炉,视角独特,情节生动,语言简美,叙述晓畅,成功地再现了一个草原王朝的兴盛过程,塑造了一个隐忍而又胆识过人的冒顿单于形象;小说主要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是继《李自成》、《张居正》等作品之后优秀历史小说的新收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踏东胡 PDF格式下载



中国的地理位置很有意思,背亚欧大草原,草原最容易滋生游牧民族,所以纵观中国历史,汉民族一直与游牧民族打来打去,最后还是被游牧民族征服过。


书真不错,很快就收到货了,很满意


冒顿这家伙真能忍,老婆都送人了!


给家里人买的,具体内容不祥。看到北京晚报上面的广告,就非让我买不可。。听说还不错


送货时应该进行挑选,封面感觉陈旧,而且有的页面快脱落了。


书的装订不好,胶不好


那个一直在北方敲打汉民族的游牧部落,那个出了阿提拉的民族,那个敢把威威大汉搞个白登这围的民族,他的来源、发展、崛起,通过小说一一展现,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