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聚变

莫然 解放军(原解放军文艺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解放军(原解放军文艺  

作者:

莫然  

页数:

294  

字数:

520000  

内容概要

稳定运行的核聚堆产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相同,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太阳”,核聚变能因其反应燃料是从海水中提炼的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可以说取之不尽,可控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清洁、安全能源的理想方式。我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实验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现被列为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同时,中国也参加了由欧盟、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日本共同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该计划是仅次于国际空间站项目的大型国际合作行动。这部长篇小说,以我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学家们在艰难条件下开创核聚变事业的卓绝历程为原型,着力讴歌曾几何时色彩神秘的“三线工程”的辉煌悲壮。作品以受控核聚变研究为“近景”,辅之以文革中后期国家百业待举的时代“ 远景”,由几个家庭和几对男女青年的人生命运线索,分三部用三十六年的跨度,来表现我国科学技术界的精英人士研制中国核聚变装置的坎坷历程。作者在书中刻画了敬业献身的老一代科学家潘玉祥,不顾家庭与个人情感而执着追求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康峻山,几经迷茫终于归队的女工程师谢若媛,坚强柔韧始终不渝的夫妻搭档潘雅书与李心田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题材独特,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 热核聚变事业,与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一样,是中国科技人员创造奇迹,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国家力量、民族形象和历史地位的重要事件之一,但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人们的牺牲几乎不为人知,就是他们所从事事业的重要的实用价值——寻求石油(全球只能再用40年)煤炭(全球只能再用 200年)及其它替代能源(太阳、生物、风、水电等可装机容量均非常有限) 以外的聚变能——也并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此书在对科技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描绘,对热核聚变的科普表达方面,用功深厚到位,通俗易懂。在中国读者熟睹的名流、商战、官场、校园、军营及市井农村题材之外别开生面,描绘出一个单纯、自爱、执着于科技事业的新群落,是近年来较少见的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莫然,20世纪50年代出生,当过士兵、工人,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在四川省科委工作教年,管理过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获国家金奖。后下海经商,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委员,成都市作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文联委员,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20世纪90年代涉足影视界,先后担任过编剧与制片人。

书籍目录

序 作者前言 第一部 1970年春至1973年秋第二部 1983年春至1986年秋第三部 1996年春至1999年秋尾 声 2006年秋后 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 1970年春至1973年秋  1  是上天的指引,还是命运的驱使?  谢若媛就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日子里,走进了这座深藏在大山中的702所。那一天,金黄色的油菜花开满了整个山坡,她突然觉得,有一双眼睛正从高处凝视着自己,深邃的目光穿透了她的  心……  虽然她穿着一身人人都挺羡慕的绿军装,又刚从部队那火热的大熔炉里复员,分到这座人人都挺羡慕的科研保密单位,谢若嫒的心情仍是不佳。她在春风里挺直了身子,打量着这个据说是藏龙卧虎的地方,它的荒凉和偏僻丝毫也不能满足她的好奇心。但整个江州市却在传说,说这里的知识分子多如牛毛,个个都是北大清华的高才生,而他们正在研究的什么“人造能源”,据说“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她不明白,那些摆满了仪器和设备的研究室在哪里?那些窗明几亮的女工宿舍又在哪里?还有那些本该是气派不凡的办公大楼呢?难道它们竟藏身在农舍的背后,小山包的沟壑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聚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