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的脊梁

董迎建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

董迎建 著  

页数:

270  

Tag标签:

无  

前言

鲁迅曾经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下每有患上“假怀孕”症即“症候和真正怀孕时一模一样,但肚里却是空虚的”(高尔基语)所谓才子,将鲁迅贬得一钱不值,其实他们不过是在阴沟洞里看泰山而已,永远也看不清泰山的巍峨。即从鲁迅这段论述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话来说,称赞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何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真可谓“目光如炬,烛见幽微”。庄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自从好大喜功、以自我拔高为能事的乾隆皇帝,将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史钦定为正史后,民间修史就成了野史,处于不合法地位,动辄被查禁,甚至兴起大狱。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对野史的蹂躏,更是劣迹空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国民间修史的资格,本来就比官修正史要老,纵使至高无上的皇权,动用最粗暴的行政手段,也无法阻止民间野史的伏流。

内容概要

古往今来的史传作者们大概认为:帝王将相是王朝的灵魂与核心,指挥王朝运转的统帅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帝国的栋梁与柱石,支撑帝国大厦的重任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历史剧的导演和主角,闪亮登场历史舞台的明星舍他们其谁?而老百姓不过是草芥是观众是面目模糊刻板的配角甚或配角的配角。与对帝王将相不厌其烦地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截然相反,对庶民百姓轻描淡写语焉不详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那些御用文人们,完全可以与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叭儿狗看家狗们相媲美了。 这本书是一套历史人物传记丛书当中的一本。本书所写人物,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宋代老百姓,没有做过官,没有任过职,人物的事迹基本上是真实可信却又鲜为人知的。全书按照人物从事的职业和主要事迹,再按照人物生活年代先后依次排序,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比较评析。

作者简介

董迎建,女,1952年生于天津,1969年参加工作,后从事文物管理工作。参与撰写了《罗汉堂》、《康熙政风录》、《古本聊斋》等书。

书籍目录

忧国忧民者 爱国布衣倪朴直言敢谏 张顺张贵舍命死守襄樊 施宜生秘传情报命陷敌营 赵淮身虽被俘拒不招降 风尘弱女毛惜惜拒侍叛贼 抗击元军的江南英雄吴楚材 勇敢机智的唐河店老妪 陕西刘生杀汉奸 助文天祥抗元的平民朋友 身怀大义的罪犯赵师桢 宁死不降的小兵张吉 文弱书生拼死杀敌 黄介组织义军保护乡里 不屈膝为元朝做事的褚高士 不忘故国的郑所南先生 施全刺秦桧 龙华名医刺秦桧 爱国的宫廷琴师汪元量 唐琦怒斥汉奸 士兵陈海勇救难者 焚身不做俘虏的正节先生 乡民抗金兵宁死不屈 不甘变节的随从阎进 身在金地心在宋的无名义士侠客义士 邵父义举搭救千人脱险 刘氏捐百万贯替百姓交税 河朔百姓的救星——史伦 不杀忠良的秀州刺客 行者侠客救素娥 见义勇为的道侠 勇敢慈善的段玉植  蒋员外保护族人财产 侠妇人助夫君回故乡 勇如将军的霍秀才 擅长诗词通今博古的义妓严蕊孝悌模范 任元受全心全意奉养母亲 林颐寿贤孝乡里 孝子寻父破案 赵伯深三十年寻母 苏庆文、台亨为孝 陈思道葬母弃商 以死赎父的孝子蔡定 邢神留救父 替父服刑的孝子詹惠明 不忍抛弃婆婆的丰城孝妇 打虎救亲的孝女们 兄长以德报怨感化弟媳 像奉养母亲一样侍奉大嫂的兄弟 挽救培养妻弟的张孝基贤者与忠信之人 见识高明的莫家长子 不为世态炎凉所左右的巢谷 东瓯二徐传千古 非礼勿为的费枢 聂从志拒绝女色 有医德的何澄 孙椿年修筑海堤 慈母般的陈堂前 章家大嫂不弃养子 坐怀不乱的秦君昭 马父还妾 忠厚善良的冯父 宁死不做妓女的郝节娥 只为良心安宁的王叟 胡父烧假币 李婶不爱外财奇人与智者 智妇计胜负心郎 为夫报仇的梁氏 李幼清相马 知恩报恩的强盗 不主张杀人的强盗 希光计杀方六一为夫报仇 忍辱留子十年报仇 患难邻居互相保全 老翁论青苗法 死刑犯报救命之恩 主人教导仆人勿弃丑妻 晁氏破镜重圆 女巫智救包拯后代 独立于世的孟德 朱冲和吓贪吏 陈五教训女巫 捕蛇出名的“蛇王三” 失散夫妻终获团圆 强盗胜过蔡京 舒民杀四虎为妻报仇  擅长交易之道的老兵 迷恋绘画的伶人手艺人、工匠 敢揽皇帝活计的锡匠 善制宣笔的笔工诸葛高 章家兄弟开创哥窑 名扬天下的田氏泥孩儿 比士大夫贤明的刻字工匠 宋朝木工第一人——喻皓 印刷史上里程碑的竖立者——毕异 水工巧法堵决口 造船工匠高宣商人、掮客 汴梁城内的小茶馆老板 绝不见利忘义的陈国瑞 教育为本的儒商 项四郎救落难女 卖油老翁评箭法 宽厚的买卖人于令仪 韩洙仁心还金 家庭教师牙侩闻人滋仆人、小吏 为主人教育好遗子的忠实仆人 烛泪擒道的智仆蓝姐 本分贤淑的忠仆银花 仆人报案擒海寇 忠仆朵那取义 张家仆人舍身救主 忠心耿耿的赵延嗣 尽职尽责的施嫁婆 牧童看名画 画家侍仆成名家 老院吏见多识广 爱才的胥吏 慧眼识愚贤的守门人民间医生 医术高超的程约 写就《证类本草》的唐慎微 民间医药学家陈衍 史载之诊断“食挂”病 回天有术的陆医生 神医郝老 为宋孝宗治痢疾的小药店 诊脉断症的民间医生 针灸治病的江湖郎中 老祝医治疽 张济治疗瘟疫 范九思想方设法治疗病人 南浦老医生治白喉 平民医生臧中立 医术神奇的百岁老人赵三翁隐逸之士 三十年不出篱门的杜五郎 打扫寺院清除灰尘的刘先生 隐士吕徽之 不愿与权贵周旋的金氏 处世超脱的文秀才 宽宏大量的罗可 博学隐士李侗 隐居东湖种菜为生的苏云卿方外之人 延寿和尚修建灵隐寺、六和塔 技艺高超的僧人怀丙 不计嫌的僧人宗回 游僧救人治蛇伤 医僧奉真 僧人与朝廷秘闻 不宣扬迷信的僧人 过目成诵的道人杨大均 老道人炙艾 深通奇妙针术的道士 道人千里平冤作证 道士秘方救人 僧人真宝抗击金兵

章节摘录

忧国忧民者张顺张贵舍命死守襄樊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忽必烈用汉奸刘整的计策,训练水军,包围了襄阳和樊城。襄阳和樊城自从在咸淳三年(1267)被元兵围困以来,元兵兵力逐日增多。他们在鹿门构筑城垒驻兵以后,对水上、陆地的防备更加严密。他们又在白河口、虎头山和鬼关构筑城垒,以重兵扼守出入襄阳、樊城的要道。从那时起,襄阳、樊城成为孤城。宋军全部扼守各处关隘不克进,束手无策,把襄阳、樊城看作是弃掷无用之物。幸亏城中粮食储备比较充足,还可以坚持下去。可是急需盐、柴、布帛等物品。当时张汉英驻守樊城,招募水性好的士兵,把蜡书藏在他的发髻里,这个士兵隐蔽在漂浮的积草下,泅水出去,他游到关隘时,守卫的元兵看到水里的积草很多,想捞上去烧饭用,结果这个士兵被元兵捉住了,于是通往郢、邓二州的通道又被截断了。到了咸淳八年(1272),襄阳、樊城已经被围五年了。李庭芝(1219-1276,字熙甫,湖北省随县人)准备出兵去援救襄阳,移兵郢州,而其他将领都率兵驻守在新郢及均州河口以扼守要道。李庭芝派人侦察到襄阳城西北有一条河,名清泥河,发源于均州、房州,于是就在这条河里制造了一百条小船,以三条船联结在一起,中间那条船上装载兵器,两边的船有篷无底,是为起掩护作用的。再悬赏重金招募善战善泅水的敢死队,募得民兵三千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的话让人忧心的是,媒体充斥着帝王将相,几乎没有老百姓的一席之地,甚至贬低、丑化老百姓。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有人在电视上颠倒历史,为清兵入关的屠杀、文字狱喝彩。按此逻辑,奋起抗清的扬州、江阴、嘉定等百姓,岂不是成了愚夫愚妇?媒体应当让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抛弃英雄史观,弘扬百姓史观,以“中国的脊梁”为荣、为傲!  ——本丛书主编王春瑜的话越过苍茫的历史时空,你会发现,像你我这样的老百姓,正是以勇敢与智慧、品格与气节……永远地留在了辉煌的史册!  ——本丛书编辑的话


编辑推荐

《宋代的一百个老百姓》试图通过为每位历史人物立小传的形式,再现宋代社会中各类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通过这些鲜活的个体,来展现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每位传主的小传,都以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为中心,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力求把握每个个体的生命内涵与时代特质,为读者描摹出宋代社会中国社会各平民阶层的众生相。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风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的脊梁 PDF格式下载



原来草根历史也能很精彩的,看完让我了解到更有血有肉的宋代生活,比只讲朝堂和权利斗争这类的历史,更能让人耳目一新,推荐!


喜欢历史,宋朝时我很喜欢的一个朝代


只想看看那个时代小人物的命运。


内容不够专业!过于浅显!


“中国的脊梁”系列,为研究明史的王春瑜教授主编,取材于正史、野史、笔记等,题目与用意甚佳,很适合作为历史读物的一个新思路。我与一位历史教授朋友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题目。但是具体生产出来的书却令人颇失望,仅是古代记载的白话翻译,全书分了几个类而已。最令人不惬者,头尾空白太多,每一个小故事的标题占半页,每一故事的末尾也全部空白,不再接排。这样算下来,全书240页有100页被浪费了,是空白;而且不交代每一则史料的出处。故虽然是16开大本,也感到短斤缺两得厉害。


很少给个三星评价,不过这本书编的真是一般,要是网上有电子版的话先看看的话,就不买了。故事简直是太简略了,太糊弄人了。


都不知写的是什么鬼东西,都看不下去啦。


书好,服务也很好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