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研究
2008-7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孙鸿志
294
导论;我国农村发展实践与理论的历史沿革;国外农业、农村发展和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经验教训;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应关注的问题;我国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等。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孙鸿志,1965年9月出生,吉林蛟河人,吉林大学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曾任吉林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中共松原市委副书记、松原市人民政府市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五届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全国第十届青联委员,吉林省杰出青年,吉林省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导论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二)理论意义二 国外农村建设研究概述(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三农”问题的主要论述(二)韩国“新村运动”概述(三)发达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研究三 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一)研究的范围(二)研究的指导思想、方法和路径(三)研究重点与难点第一章 我国农村发展实践与理论的历史沿革一 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历史回顾二 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历史昭示(一)关注农村人口,重视农民素质提高(二)关注农业生产,重视粮食生产安全(三)重视政治、军事等方面对农业的影响(四)重视政策和制度对农业的保障作用(五)重视土地制度改革第二章 国外农业、农村发展和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经验教训一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史概况(一)英国(二)美国(三)法国二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状况(一)英国(二)美国(三)法国三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与措施(一)英国农业政策(二)美国农业政策(三)法国农业政策、措施四 国外农业、农村发展的启示(一)英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二)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三)法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第三章 我国农村发展现状一 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一)我国农村的自然情况(二)我国农民的收入情况(三)我国农业的生产情况(四)我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五)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六)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七)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八)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二 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一)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二)富余劳动力的结构性重组问题(三)粮食安全问题(四)社会保障问题(五)发展资金投入机制问题(六)人才开发问题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应关注的问题一 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决策的提出(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二 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历程(二)现阶段国内主要研究观点综述(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三 新农村建设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一)应端正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二)市场化条件下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三)应认识全球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冲击(四)应正确地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战略之间的关系(五)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研究第五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一 各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综述(一)经济发达地区省份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综述(二)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省份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综述(三)经济欠发达地区省份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综述二 新农村建设模式分类(一)工业主导型新农村模式(二)特色产业型新农村模式(三)生态型新农村模式(四)休闲农庄型新农村模式(五)旅游产业型新农村模式(六)城镇主导型新农村模式三 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和倾向性问题(一)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趋势(二)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倾向性问题第六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探讨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愿景分析和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原则(一)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愿景分析(三)新农村建设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要坚持的原则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二)加强新农村法制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全面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取向(一)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建设的目标体系(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第七章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一 强化宣传,切实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解与认识二 坚持标准,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三 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四 强化管理服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五 加强统筹,强化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六 深化改革,构建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七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八 构建和谐农村,加强现代乡村文明建设九 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