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领导干部中外历史学习十二题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历史教研室 编 中央党校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中央党校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历史教研室 编  

页数:

233  

内容概要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领导干部中外历史学习十二题)》(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历史教研室)是“科学发展时代领导者能力与素质提升系列”之一。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领导干部中外历史学习十二题)》分为领导干部为什么必须学习历史;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形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认识等十二篇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领导干部为什么必须学习历史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二、学习和运用历史的典范——毛泽东
三、领导干部读史的四个方面
四、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第二篇 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形成
一、西汉“文景之治”:拔乱反正,与民休息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古为鉴,居安思危
三、唐玄宗“开元盛世”:选贤任能,良法善政
四、清“康乾盛世”:从严治国,乾纲独揽
五、“盛世”的历史文化回顾
第三篇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危局与战略对策
一、历朝政治危局的基本类型及其导因
二、从政治危局到社会灾难
三、历代王朝危局应变对策成功的经验分析
四、历代王朝危局应变对策失败的教训分析
第四篇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启示
一、改革的定义和类型
二、变革型改革
三、修政型改革
四、盲动型改革
五、几点历史启示
第五篇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
一、世卿世禄制向多种选官制的转化
二、九品中正制的兴废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利弊
四、选官制度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五、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第六篇 古代统治者的自律与行政规范
一、《帝范》的成书与流传
二、张居正的《帝鉴图说》
三、“帝德”观念
四、《官箴》种种
五、专制时代官员的自律意识
第七篇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反贪措施
一、中国历代监察机构建设
二、中国历代监察立法的完善
三、中国历代监察的地位与作用
四、历史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和执政者的防贪治贪的措施
第八篇 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认识
一、现代化、近代化概念与中国近代化开端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四、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九篇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
一、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二、近代中国受尽列强的欺凌
三、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
四、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教训
第十篇 先驱者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一、地主阶级改良派的失败
二、洋务派“自强”、“求富”实践的破产
三、农民“天国”梦的破灭
四、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夭折
五、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六、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和发展中国
第十一篇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及历史启示
一、英国现代化
二、美国现代化
三、俄国现代化
四、德国现代化
五、法国现代化
六、日本现代化
七、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启示
第十二篇 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分析和历史教训
一、超越社会发展阶级,不从实际出发
二、僵化的国家体制,错误的治国战略
三、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总结马克思的理论贡献时,对于他在创立科学历史观方面的功绩有这样的评价:“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恩格斯还曾经说,马克思和他,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反杜林论》)。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人们对于过去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功绩,就是“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注意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做了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的地方,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史上英明地迈进的一步。”(《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研究在他们的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许多经典著作,例如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恩格斯的《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恩格斯的《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实际上首先是史学名著。他们的许多论文和书信,也都表现出他们对于历史的卓越理解。马克思一生中阅读过许多历史学著作,作了大量大量的提要和摘录。他在作摘录时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录所研读的史学论著的文句,而是一面摘录,一面表达自己对各种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评论。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也体现了他通过对历史问题的研究所形成的历史观点。马克思的科学工作方法,通过这些手稿也可以得到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历史学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马克思不仅在社会经济历史演变规律的探索方面有伟大的贡献,对于政治史也比较重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当然应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基础有所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真正掌握。而从事政治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从马克思、恩格斯笔法新鲜生动的有关政治历史的诸多论著中,也可以直接得到许多教益。毛泽东是一位十分关心历史学、充分重视历史学,对于历史既有浓重的兴趣,也有深刻的理解,特别善于运用历史知识于政治斗争实践的革命家。他的政治事业的成功,和他深厚的历史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毛泽东曾经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革命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他的这一论点,经数十年革命实践的证明,是正确的。毛泽东政治实践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必然应当具备历史洞察力,这样才能有清醒的政治预见,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经历了反对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艰苦复杂的斗争。大体说来,毛泽东当时常常代表着正确的意见,这种意见的形成,是以符合历史的认识作为基础的。他在《实践论》一书中,曾经说明了正确和错误两种思想的分歧其实和对于历史的不同认识有关。他说:“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显然,毛泽东看来,错误思想的认识根源,在于它们都是“离开具体历史的”。以毛泽东的主张为代表的当时正确的政治思想的形成,确实正是以对中国社会准确的科学的历史分析为基础的。没有对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文化积累和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准确的历史判断,没有对近代中国阶级力量的准确的历史比较,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导。毛泽东曾经指出,“一部分同志曾在这个伟大斗争中跌下了或跌下过机会主义的泥坑”,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不了解”(《(共产党人)发刊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形成,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针对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分离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曾经提出严厉的批评:“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毛泽东提倡,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他号召在全党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而所谓“实际”,包括“历史实际”。毛泽东指出,只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极力提倡的另一种优良作风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问献王刘德》,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是汉代历史学家班固称赞汉武帝的弟弟刘德的话。“实事求是”与“修学好古”的联系值得注意。毛泽东提倡的“实事求是”,也包括“认真地研究历史”,“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实事求是”,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科学的历史主义的认识方式和思想方式。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大规模兴起之时,社会上和党内都有不同的认识。毛泽东以历史主义的眼光,肯定农民运动的实质,“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他们斗争的对象,“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量,决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种态度,和党内其他一些领导人相比,确实表现出毛泽东站在纵观历史的高度,借助对于历史的透彻理解,把握革命运动的前景与方向的超乎寻常的远见卓识。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也都是受到中国政治史千百年来的启示而总结出来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革命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编辑推荐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领导干部中外历史学习十二题》:领导者为什么必须学习历史、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形成、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危局与对策、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启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策略、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自律和行政规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反贪措施、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先驱者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及启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及历史教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领导干部中外历史学习十二题 PDF格式下载



浏览了一下,觉得还可以。


质量不错,是正版书,内容还没有细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