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大的事

刘翠霄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原中国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原中国法律出版社)  

作者:

刘翠霄  

页数:

365  

字数:

28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几乎与“三农”问题同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三农”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农民的贫困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农村的公共卫生问题、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无一不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相关。可以说,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1951年建立起来的,以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但是,条例只适用于城镇所有企业和职工,农民不在适用范围。1956年6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确立了面向农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按照以上制度的规定,城镇职工除了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外,还居住着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享受着单位或企业提供的幼儿园、食堂、浴室、俱乐部等待遇,还有交通补贴、粮油补贴、取暖补贴等福利待遇。而这些待遇农民是享受不到的,即农民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之外,只有农村的孤老残幼能够得到由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有限的社会救济待遇。这种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将农民置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并且一实行就是50余年,至今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缺失,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农民的贫困问题,固然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且近几年在不断减少有直接关系,但是农民因没有医疗保险待遇而必须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必须承担高额的义务教育费用,也是导致农民普遍贫困和使农民返贫的主要原因;义务教育,无论在城乡都是国家的义务,然而,自1986年以后,农村中小学教育成为由农民集资兴办的民办教育,结果导致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学生失学和农民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崩溃和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投人不足,导致已经绝迹的流行病和传染病死灰复燃,农民因无钱医病而致体质普遍下降;近几年,内需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内需不足主要是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消费热情不高所致。因为农民除了基本生活消费以外,并不打算将手中持有的现金用于购买其他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而是准备用于为子女缴纳学费和看病、养老之用;以户籍制度为表征、以社会保障为内容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不断扩大和加深了城乡以及贫富之间的差距,农民成为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这个长期以来只有奉献而得不到补偿的群体感觉受到不公平对待,并且在局部地区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所有这些问题均构成“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应从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作者简介

  刘翠霄,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学术成果《各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比罗研究》、《残疾人法》(译著)、《社会保障入门》(译著)。曾《法学研究》、《互不干涉法律评论》、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前言第一章 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第一节 社会救济制度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社会救济制度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的社会救济制度 第二节 优抚安置制度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优抚安置制度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的优抚安置制度  第三节 合作医疗制度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合作医疗制度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的合作医疗制度 第四节 养老保障制度  一、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农村的教育状况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教育状况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的教育状况 第六节 乡镇企业职工的出现 第七节 农民工的出现 第八节 失地农民的出现第二章 农民为什么不能获得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保护 第一节 二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将农民排除在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外  一、城乡隔离的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  二、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  三、国家实行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没有多少储蓄的农民无法购买商业保险  一、农业合作化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 第三节 捉襟见肘的基层财政难以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一、县乡财政是吃饭财政,无力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二、县乡财政负债累累,难以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三、税源不足导致基层财政危机,无力提供公共服务  四、中央和地方财政资源分配不公平,影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第四节 农民没有自己的组织和代言人第三章 在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上的认识误区 第一节 认为政府没有承诺  一、党领导人民要建立的是平等的社会  二、所有公民都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三、农民有权利分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第二节 认为国家没有经济实力 第三节 认为土地能够提供保障 第四节 认为家庭能够提供保障 第五节 认为农村社区为农民建立了社会保障 第六节 认为农民可以参加商业保险  一、家庭保障机制  二、民间和官方保障机制  三、互助互济组织保障机制  四、商业保险机制(市场机制)   五、社会保障机制(政府机制)第四章 农民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 第一节 社会公平的理念和实践  一、社会公平的理念  二、社会公平的实践  第二节 社会公平问题为世人瞩目  一、人们的公平意识大幅度提高  二、人们对公平的要求空前强烈  第三节 目前社会不公平的最突出表现  一、农民应当获得社会保障的保护  二、目前社会不公平的最突出表现  三、农民工是最大的弱势群体第五章 农民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改革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农民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导致我国经济内需不足  二、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导致劳动力素质不高  三、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无法应对生活风险  四、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产生 第四节 尽快将城镇社会保障惠及农民工  一、应当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二、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第六章 农民社会保障与小康社会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决策 第二节 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 第三节 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恢复农民的国民待遇,是小康社会应有之义  二、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粮食安全,为小康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三、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拆除城乡藩篱,消除实现小康社会的障碍  四、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市化进程,加速小康社会的实现  五、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推动小康社会的进程  六、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拉动农村内需,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  七、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第七章 关于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第一节 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  一、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建立地区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建立强制性的农民社会保险制度  四、建立保障农民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建立多层次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构建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设想  一、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的社会保障  二、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三、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四、私营企业经营者的社会保障  五、农村教育  六、农村优抚安置制度 第四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的其他几个重要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  二、农民社会保障的管理和监督机构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营运附录:德国在农业领域工作的人们的社会保障概况 一、德国通过社会保障对自由加以保护 二、农业社会保障政策使在农业领域工作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三、疾病保险为在农业领域工作的人们在生病时提供全面保障 四、农业事故保险是为职业事故风险提供保障的共同承担责任的联盟 五、老年保障旨在通过不同途径为晚年提供经济保障 六、在结构发生变化进行调整时给予援助 七、在需要护理时提供援助并为护理者提供保障 八、养育子女的待遇参考书目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代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大的事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很喜欢


对我的论文帮助不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