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解释的哲学
2006-9
法律
徐振东
302
280000
无
本书在探讨了哲学解释学和法律解释学的基础上,研究了宪法解释的哲学。作者深入探讨了宪法解释的历史、流派,并对宪法解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书是关于宪法解释现象的理论研究和哲学层面分析的一部学术专著,它并不对某类具体案件性问题作直接的解答,而在于对具体的宪法解释实践提供某种方法论上的引导。它对宪法解释与哲学解释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察,揭示了宪法解释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哲学依据,还对活跃于当代法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论和解释学思想如反基础主义、解构主义、新实用主义、建构解释理论、程序主义等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并探讨了宪法解释合法性规范建构的可能性。本书还结合宪法文本自身的规范特性,对原意主义、社会学解释、文本解释等主要宪法解释方法的正当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反思。
徐振东,1975年生,云南曲靖人,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教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家》、《法学》、
前言 一、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问题的提起 三、用语的商榷 四、内容概要第一章 宪法解释的诠释学反省 一、解释学到宪法解释学 二、文本意义何以可能?——解释学态度的转换 三、哲学诠释学观点的具体展开及其对宪法解释活动的影响第二章 宪法学方法论的后现代转向 一、后现代法学对于宪法解释范式的解构 二、反基础主义 三、解构主义 四、新实用主义第三章 宪法解释合法性规范的建构 一、法律解释的语义学路径 二、建构性解释理论 三、法律解释的程序主义范式第四章 宪法解释的主客观面向 一、宪法解释的客观性面向 二、宪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问题 三、“高贵的梦想”和客观性的“噩梦” 四、宪法解释主观性的迷思第五章 宪法解释的方法 一、原意主义 二、文本解释理论 三、社会学解释理论 四、利益衡量理论参考书目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