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林全玲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林全玲  

页数:

23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保障交易安全是担保法律制度最基本的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担保制度逐渐衍生出另一种功能——经济激励功能。担保经济激励功能的产生,使得政府可以通过特定的法律制度安排,使某些难以获得商业贷款但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特定产业或领域获得充分的资金,实现更快发展。   这样,担保制度也就产生了分化,一种是以确保微观领域中具体的债权安全或者说交易安全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担保制度;另一种是以增强特定领域主体的担保能力,从而实现政府特殊政策的担保制度。前一种类型的担保制度,是更为基础的担保制度,我们可以称之为“基础担保制度”,而后一种由于具有特定的政策内涵,我们则称之为“政策性担保制度”。政策性担保制度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其所涉及的领域也可能因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此,本书就政策性担保在中小企业、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政策性担保的基本理论。担保经济激励功能的产生,使得担保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这种手段即为政策性担保。政策性担保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调整产业结构等宏观调控的功能。政策性担保手段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适应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化、间接化的趋势,是政府经济政策的顺畅的传导机制,与行政手段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然而,政策性担保也具有负面效应,主要在于政府、担保机构以及借款人之间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为此,必须完善政策性担保的制度设置,主要是信息甄别机制与风险分散机制,谨慎选择政策性担保的作用领域,适当发挥政策性担保的作用,控制其负面效应。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性担保制度的立法。政策性担保立法属于经济法中的促进型立法,主要通过利益诱导而不是管理来实现立法目的。   第二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中小企业对于促进就业、扩大出口、技术创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弱,难以提供银行所能接受的担保,贷款风险大,所以面临极大的融资困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具有重要作用。国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存有体系不合理、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缺乏财政补偿机制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互助担保机构,建立再担保体系,针对非营利性担保机构建立起财政有限补偿与激励补偿机制等方式对其进行完善。   第三章,中低收入者住房贷款政策性担保制度。住房贷款是居民进行住房消费的重要工具。当前,住房抵押贷款首付比例高、期限短,银行对于中低收入者贷款除要求以住房作抵押之外,还要求保证。较高的贷款门槛,使得中低收入者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住房问题。各地设立的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地区分割,以企业信用为主,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实践中出现了营利性冲动,难以承载众多的政策性目的。政府对中低收入者住房贷款提供担保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设立了担保机构,对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担保。为此,建议我国设立以政府信用为后盾的统一的住房担保体系,同时注意完善住房公积金联保或公积金质押担保方式。 第四章,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以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一切行为准则的市场投资主体往往不愿投资其中。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是政府促进基础设施融资的一个好手段。基础设施收益权包括收费权与政府专项资金收取权,收益权质押实际上是债权质押。由于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实践先行,立法滞后,导致很多问题。为此,依据民法的基本理论对其制度进行构建,同时用经济法对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运行中出现的公权与私权、公益与私益的冲突进行规制。   第五章,农业贷款政策性担保制度。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地位,然而农业资金短缺与农业资金非农化的现象极为严重。为此,政府应通过担保手段根据不同农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担保手段来改善这一现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贴息或再贷款等方式支持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联保贷款,也可以直接出资,或者推动农户设立互助性贷款担保协会,或者推动龙头企业设立担保公司等模式为农户提供担保。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对于解决农业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政策性担保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担保的功能   一、担保的初始功能   二、担保的衍生功能  第二节 政府对担保经济激励功能的利用——政策性担保   一、担保制度的分化——政策性担保制度的诞生   二、政府可资利用的基础型担保的方式及比较   三、政府利用政策性担保的模式   四、政府利用政策性担保的领域   五、对政策性担保的再认识  第三节 政策性担保——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分析   三、政策性担保的宏观调控功能分析  第四节 政策性担保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优越性   一、政策性担保适应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化、间接化的趋势   二、政策性担保与行政手段相比具有的优越性   三、政策性担保是宏观经济政策顺畅的传导手段  第五节 政策性担保的负面效应及控制   一、政策性担保的负面效应   二、对政策性担保负面效应的控制  第六节 政策性担保立法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一、政策性担保立法的属性分析——促进型经济法   二、完善政策性担保立法,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第一节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融资困境及原因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的作用  第二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一、美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二、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三、奥地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四、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五、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发展概况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的实践模式及运作方式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建议   一、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   二、完善以省级担保机构为主体的再担保体系   三、建立有限补偿和激励补偿制度   四、大力促进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发展   五、制定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 中低收入者住房贷款政策性担保制度  第一节 建立中低收入者住房贷款政策性担保制度的必要性   一、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的意义   二、中低收入者住房融资困境   三、利用政策性担保手段促进中低收入者住房贷款市场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贷款政策性担保的尝试   一、个人住房置业担保机构的发展情况   二、现行个人住房置业担保制度的基本框架   三、典型住房置业担保机构的运作现状   四、对住房置业担保制度的评价  第三节 其他国家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比较研究   一、美国的住房贷款担保体系   二、加拿大的抵押贷款担保制度   三、法国与荷兰的住房贷款担保政策   四、对我国建立住房贷款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借鉴  第四节 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贷款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专门针对中低收入者的国家住房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意义   二、建立和完善中低收入者国家住房贷款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构想   三、公积金贷款担保方式的发展与完善 第四章 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  第一节 建立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的必要性   一、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融资困境   三、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的有效方法  第二节 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的理论分析   一、基础设施收益权的概念   二、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的概念与特征   三、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的合法性分析   四、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的优越性分析   五、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的运作  第三节 我国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的实践   一、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的产生   二、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基础设施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的宏观思考 第五章 农业贷款政策性担保制度  第一节 农业融资困境与农业政策性担保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资金困境   三、发挥担保的作用,促进信贷投入  第二节 开展农户小额联保贷款   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小额信贷正规化的产物   二、我国农户联保贷款的运作及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农户小额联保贷款的建议  第三节 发展农业贷款信用担保机制   一、政府出资设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模式   二、互助性农业贷款担保协会模式   三、“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型农业贷款担保模式分析  第四节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解决农业长期资金投入不足的制度安排   二、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三、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政策措施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特殊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没太认真看,翻了个大概,有些收获,对搞这方面工作的人会不错,不太适合自己


在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