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事诉讼法通义

陈瑾昆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作者:

陈瑾昆  

页数:

488  

内容概要

本书阐述了刑事诉讼的本质和特征、价值取向、程序正义及其标准、刑事诉讼法的功用(与刑法及与人权的关系),特别揭橥程序法定主义和实质真实发现主义两大基本主张,逐一评述了诉讼主体、诉讼客体、诉讼行为、刑事诉讼重申的宪法原则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诉讼原则,分析了民众参与司法,介绍了回避、辩护和代理、证据法、强制措施、刑事赔偿等制度,依次阐明立案、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程序,对拆讼阶段、审判重心、起诉裁量等原理也一一进行了论述。

作者简介

陈瑾昆,(1887-1959),字文辉,号克生,湖南常德县月亮山人。1908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917年归国,先后任奉天高等审判厅推事、庭长,北京政府大理院推事、庭长,司法部参事等职,兼任北京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司法讲习所讲师、教授。1929年后,辞去参事、庭长官职,专任北京大学等大学教授,兼任律师。1933年任司法行政部司长。1947年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1948年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华北人民法院院长。1952年任中央法制委员会法规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195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顾问,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理事。建国初期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法律的起草和审定工作。本书为其研究法学的代表作。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刑事诉讼概论 第一节 刑事诉讼之意义 第二节 刑事诉讼之种类 第三节 刑事诉讼之主义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概论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之意义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之地位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之渊源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之效力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之法例 第六节 刑事诉讼法之解释上部 总论 第一编 诉话主体  第一章 法院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法院之管辖   第一款 概说   第二款 职务管辖   第三款 事物管辖   第四款 土地管辖   第五款 管辖之合并   第六款 管辖之指定   第七款 管辖之移转   第八款 管辖之效力   第三节 职员之资格   第一款 概说   第二款 推事之回避   第三款 其他职员之回避   第四节 法律上之辅助  第二章 当事人   第一节 原告   第一款 检察官   第二款 自诉人   第二节 被告   第三节 其他诉讼关系人   第一款 辩护人   第二款 辅佐人及代理人 第二编 诉讼程序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诉讼行为   第一款 诉讼行为之观念   第二款 诉讼行为之种类   第三款 诉讼行为之效力   第四款 诉讼行为之代理   第五款 诉讼行为之程式    第一项 用语    第二项 文件    第三项 送达   第六款 诉讼行为之时间    第一项 概说    第二项 日期    第三项 期限   第七款 教诉讼行为之处所   第二节 诉讼关系   第三节 诉讼标的   第四节 诉讼要件   第五节 诉讼资料  第二章 被告之传唤  第三章 强制处分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被告之拘提、逮捕、通缉   第一款 拘提   第二款 逮捕   第三款 通缉   第三节 被告之羁押及其停止撤销   第一款 羁押   第二款 羁押之停止    第一项 具保    第二项 责付及限制住居   第三款 羁押之撤销   第四节 扣押及搜索   第一款 扣押   第二款 搜索  第四章 被告之讯问  第五章 证据   第一节 总论   第一款 证据之意义   第二款 举证   第三款 证明与释明   第四款 证据之种类   第五款 证据之客体   第六款 不需证据之事实   第七款 证据之判断   第二节 被告   第三节 证人   第四节 鉴定人及通译   第一款 鉴定人   第二款 通译   第五节 勘验   第六节 证书  第六章 裁判   第一节 裁判之意义   第二节 裁判之种类   第三节 裁判之成立   第四节 裁判之程式   第五节 裁判之谕知(宣告及送达)   第一款 概论   第二款 宣告   第三款 送达   第六节 裁判之确定   第七节 裁判之效力下部 各论 第一编 第一审  第一章 公诉   第一节 总论   第一款 公诉之意义   第二款 公诉之目的   第三款 公诉权之性质   第四款 公诉权之发生   第五款 公诉权之消灭   第二节 侦查   第一款 总论    第一项 侦察之意义    第二项 侦查之目的    第三项 侦查权    第四项 侦查程序    第五项 侦查机关   第二款 侦查之端绪    第一项 概说    第二项 告诉    第三项 告发    第四项 自首   第三款 侦查之实施    第一项 检察官之实施    第二项 辅助机关之实施   第四款 侦查之终结    第一项 概说    第二项 终结程序之种类   第三节 起诉   第一款 起诉之意义   第二款 起诉之条件   第三款 起诉之程序   第四款 起诉与他罪或民事之关系g   第五款 起诉之撤回   第六款 起诉之效力(诉讼拘束)   第四节 审判   第一款 审判之意义   第二款 审判之开始   第三款 审判之准备   第四款 审理程序    第一项 法庭之出庭者    第二项 法庭之指挥诉讼权及维持秩序权    第三项 审判日期之开始    第四项 审理之范围    第五项 审理之次序    第六项 辩论之再开    第七项 审判之连续    第八项 审判之更新    第九项 审判之停止    第十项 审判之继续   第五款 判决程序    第一项 判决之条件    第二项 判决之范围    第三项 判决之种类    第四项 判决之程式    第五项 判决之谕知    第六项 判决不待被告陈述之情形    第七项 判决与民事法律关系    第八项 判决与羁押及扣押之关系   第六款 审判笔录  第二章 自诉   第一节 自诉之意义   第二节 自诉之主体   第三节 自诉之条件   第四节 自诉之程式   第五节 自诉之效力   第六节 自诉之审判   第七节 自诉之撤回   第八节 自诉之承受及担当   第九节 反诉 第二编 上诉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上诉之意义   第二节 上诉之主体   第三节 上诉之范围   第四节 上诉之程式   第五节 上诉之效力   第六节 上诉之舍弃及撤回  第二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之性质   第二节 第二审上诉之提起   第三节 第二审审判前之程序   第四节 第二审审判之范围   第五节 第二审之审理   第六节 第二审之判决  第三章 第三审程序   第一节 第三审之性质   第二节 第三审上诉之提起   第三节 第三审上诉之理由   第四节 第三审审判前之程序   第五节 第三审审判之范围   第六节 第三审之审理   第七节 第三审之判决 第三编 抗告  第一章 抗告之意义  第二章 抗告之主体  第三章 抗告之客体  第四章 抗告之程式  第五章 抗告之效力  第六章 抗告之裁判   第一节 原审法院之裁判   第二节 抗告法院之裁判  第七章 再抗告  第八章 准抗告 第四编 非常上诉  第一章 非常上诉之意义  第二章 非常上诉之提起   第一节 提起之主体   第二节 提起之程式   第三节 提起之效力   第三章 非常上诉之审判 第五编 再审  第一章 再审之意义  第二章 再审之客体  第三章 再审之原因  第四章 再审之提起   第一节 提起之时期   第二节 再审之管辖   第三节 提起之主体   第四节 提起之程式   第五节 提起之效力   第六节 再审之撤回  第五章 再审之审判 第六编 特别程序  第一章 概说  第二章 简易程序  第三章 兼理诉讼程序  第四章 覆判程序 第七编 执行程序 第八编 耐带民事诉讼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之观念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之诉权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之主体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之客体   第五节 附带民事诉讼应适用之法律  第二章 诉讼程序   第一节 起诉   第二节 审判   第三节 上诉及抗告附录 刑事诉讼法(民国十七年)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刑事诉讼法通义 PDF格式下载



简单但是精辟~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