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品读与闲思

伊卫风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伊卫风  

页数:

271  

内容概要

在现代社会,向孔丘一样设帐授徒的时代一去不返,雅典的学同也完全绝迹,大学教育就成了唯一的途径,因为这里才会给那些“为了思想的人”留下思考的空间。有了这些人,大学就有了灵魂和气质。同时这种灵魂和气质感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使得他们忘却了繁华世界而一心向学。《论语雍也》中孔子这样赞扬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本书是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的读书笔记与随笔散文精编。全书章节设置与书名紧扣,分为“品”、“读”、“闲”、“思”四个部分,分别取品味、阅读、闲情、雅思之意。全书可读性极强,年轻学子们的书生意气和激昂文字在书中随处可见,内容不仅涉及大量法学经典之作的读后随想,更包括对时下热门电视剧的品评遐思,;不仅有对艰深理论深入浅出的论述,更有对社会现象的嬉笑怒骂,是各层次法学学者可随处随心阅读的极佳作品。

书籍目录

品 一个历久不衰的话题——读《实践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语境下的道德语义流变——读《法与实践理性》 说理的法律——读《法与实践理性》 坏人、道德和历史的启示——《法律的道路及其影响》读后 明朝的“迷途”却不知“返”——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乡土情节——读《乡土中国》有感 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来研究立法——评《说法活法立法》 侠客的正义读 德国古典传统与另一种自由主义——读《德国的历史观》 封建父权维系千年的原因探微——读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断想 论自然——读《自然权利与历史》 捍卫法律的理性根据地——读葛洪义《法律与理性》 超越呆板教义,探寻深邃思想——读《刑法的启蒙》 传统法律经济理论与法律和市场经济理论——罗宾·保罗·马洛伊《法律与市场经济》读后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对我国市民社会建立的影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现代性危机及其出路兼论语境冲突下的中国现代性问题——读葛洪义《法律与理性》闲 英雄崇拜何亦可能?——读《英雄与英雄崇拜》……思后记

章节摘录

  品  一个历久不衰的话题——读《实践理性批判》  四、结语  综合上述,知识论式的理论理性并不适宜考察规范论证的实践问题。在法和道德等规范的正当性问题上,更一般地说,在意义世界的总体性问题上,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或许不是理论知识上的清晰证成而是实践效力上的天然自明。这是一种来自生活世界的自明,诚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我们生活历史的视野及我们先天就置身其中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一种我们所熟悉的透明整体;但我们只是在反思之前对它熟悉,一旦进入反思,立刻便会觉得陌生。”又如:“交往行为中先验存在的这种背景定性(生活世界所提供的交往背景)构成了一种前反思的内在总体性,一旦把这种总体性表现出来,它也就烟消云散了;只有在以直觉为先决条件的潜在背景知识中,它才依旧是一种总体性。”早在二百多年前,康德就曾告诉我们,只有沿着自我关涉的思路,才能穷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在人类决定正当性的实践理性问题上,或许只有实践的自我关涉才能避免认知的自我关涉所必然带来的反思循环。上述哈贝马斯的文字是否略带无奈,于此无从深究,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种启示:我们不应该把一切都置于抽象的怀疑之下,否则人们难免会指责哲学总是在笨拙地处理常识。  虽然康德道德理论的些许不可知色彩限制了其实践承载力的发挥,但笔者个人认为,相较于法国大革命式略带盲目的科学激情,最低限度的不可知论似乎更为谦虚;相较于唯理论自然法逻辑错误及以经验成效论道德价值的做法,合理范围内的先验悬设似乎更为自立;相较于略带游戏色彩某些“后现代式论述”,康德的分析和演绎似乎更为深沉。总而言之,康德的道德理论不但在价值问题上给实践理性划定了较为合理的界限,而且也给了现代人留下了广阔的思想空间。笔者个人认为,与其未充分反思地赶某些后现代法律理论、法哲学的潮流,毋宁再回过头来深入地挖掘康德以降的德国古典哲学,直到今天,这都是一块富含养分的土壤。在法的正当性问题上,它可资汲取的资源也许并未枯竭。  ……


编辑推荐

  《品读与闲思》含义是口:评论,衡量也,读:诵读,玩味也,闲,雅情,逸致也,思:寻味,体味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品读与闲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