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明义务研究
1970-1
法律出版社
韩红俊
211
释明是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诉权博弈的结果。在自由诉讼观向社会诉讼观过渡,古典辩论主义转向协作辩论主义的过程中,将作为民事诉讼大宪章的释明界定为义务有助于深刻理解民事诉讼的目的,使辩论主义优质化,使处分权主义充分化,使既判力正当化。法官在诉讼中不应再是蒙眼的正义女神,而应基于诉讼当事人实际诉讼能力的非对等性,通过释明扮演积极发现真实、追求公正的形象,寻求抽象公正和具体公正的有机统一。
韩红俊,女,1975年2月生于山西临汾,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陕西省法学会诉讼法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仲裁法学研究会理事,西北政法大学破产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合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冲突解决机制研究》,《民事程序理念与证据规则》:主编或参编的教材有《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等;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导论1第一章释明义务概述/4一、释明义务的含义/4(一)释明的词源/4(二)释明义务的演变/6(三)释明义务的必要性/6二、释明义务的类型/7(一)积极释明和消极释明/7(二)辩论主义领域的释明和处分权主义领域的释明/8(三)事实释明与法律释明/8(四)一审程序的释明、上诉审程序的释明和再审程序的释明/9三、释明义务与诉讼指挥权/10(一)诉讼指挥权/lo(二)释明义务与诉讼指挥权/l3第二章 国外释明义务的历史演变/l5一、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释明义务的历史演变/15(一)德国释明义务的历史演变/15(二)日本释明义务的历史演变/19(三)法国释明义务的历史演变/23二、英美法系对释明义务的借鉴和演变/25(一)英国对释明义务的借鉴和演变/25(二)美国对释明义务的借鉴和演变/27三、释明义务确立的社会机制/29(一)释明义务确立的经济基础/29(二)释明义务确立的社会背景/3l(三)释明义务确立的法律思想/33第三章 释明义务的宪法基础/36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6(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依据/37(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演变/40(三)合理的差别对待/45二、接受裁判权/46(一)接受裁判权的宪法依据/47(二)接受裁判权的保障措施/501.起诉条件的简化/502.程序的多元化/523.诉讼救助的普遍化/53三、公正审判权/55(一)公正审判权的宪法依据/55(二)公正审判权的含义/561.法庭前的平等权利/562.适格法庭审判的权利/573.公开审判的权利/584.刑事审判程序保障的权利/58(三)公正审判权的保障/591.组织保障/592.制度保障/603.程序保障/62第四章 释明义务的诉讼基础/64一、民事诉讼的目的/64(一)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651.权利保护说/652.私法秩序维持说/653.纠纷解决说/664.程序保障说/675.权利保障说/686.利益保障说/687.多元说/69(二)纠纷的法解决说与释明义务/701.纠纷的法解决说的依据/702.纠纷的法解决说的实现途径/713.纠纷的法解决与释明义务/73二、辩论主义优质化/74(一)辩论主义的内容/741.辩论主义的含义/742.辩论主义的适用范围/75(二)辩论主义的根据/'761.本质说/762.手段说/763.防止突然袭击说/774.多元说/775.法探索主体说/77(三)释明义务与辩论主义/781.辩论主义的缺陷/782.辩论主义优质化的手段——释明义务/78三、处分权主义的充分化/80(一)处分权主义的内容/80(二)处分权主义充分化的方式——释明义务/8l1.释明义务保障了当事人的接受裁判权/822.释明义务使诉讼标的明确化/823.释明义务使诉讼程序的终结自主化/86四、既判力的正当化/87(一)既判力的含义/87(二)既判力的作用/88(三)既判力的根据/88(四)既判力正当化的基础——释明义务/90第五章 我国释明义务的实证状况评价/93一、我国释明义务的现状/93(一)释明义务引进的背景介绍/93(二)释明义务的法律规定/98(三)释明义务的司法实践探索/991.诉讼指导/1002.举证指导/10l3.诉讼风险告知/1024.判前说理/1035.判后语/104二、建立我国释明义务的必要性/106(一)诉讼观念的转变是设立释明义务的前提条件/1061.传统诉讼观念/1062.传统诉讼观念的变迁/112(二)法律的不确定性是释明义务存在的基础/1221.语言的不确定性/1222.概括性条款的不确定性/1233.法律固有的不确定性/1234.司法过程中法律的不确定性/125(三)法律活动的专业化是设立释明义务的必然基础/1281.法律语言的专业化/1292.法律活动的技术性/130(四)社会转型时期使释明义务的设立更加迫切/1331.社会转型时期法律的不确定性增加/1332.社会转型时期当事人之间诉讼能力低、诉讼能力的差距增大/135三、建立法院释明义务的可行性/138(一)审判独立奠定了制度基础/138(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认可提供了法律基础/1401.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概念/1412.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1413.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认识过程/1424.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表现/144(三)法官素质的差异性提供了现实基础/1461.法官素质/1462.法官素质问题的提出/1473.法官素质的差异性/150第六章 构建和完善我国释明义务的设想/153一、释明义务的价值分析/l53(一)公正/1531.实体公正/1542.程序公正/155(二)效益/1581.程序效益的提出/1582.程序效益的界定/1593.释明义务能提高程序效益/161二、释明义务的含义/162三、释明的性质/164(一)司法为民的要求/164(二)改变法官观念的要求/165(三)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的要求/166四、释明义务的主体/167(一)法院/167(二)审判长/167(三)合议庭的法官和陪审员/168(四)准备程序中的法官/168五、释明义务的界限/169(一)释明义务中法院的自由裁量权/169(二)释明义务界限的讨论/170(三)释明义务的界限——司法者的中立/170六、释明义务的范围/171(一)诉讼请求的释明/1721.诉讼请求不明确的释明/1722.诉讼请求不充分的释明/1723.诉讼请求不适当的释明/1734.诉讼请求变更的释明/173(二)事实主张的释明/1741.事实主张不明确的释明/1752.事实主张不妥当的释明/1753.事实主张不充分的释明/1754.提出新事实主张的释明/176(三)证据的释明/1761.证据申请的释明/1762.未提出证据材料的释明/1773.证据不充分的释明/1774.证明责任分配的释明义务/178(四)法律观点的释明/1781.法律关系不明确的释明/1792.法律关系认识不一致的释明/1793.同一事实多种法律关系的释明/180七、释明义务在诉讼程序各阶段的具体运用/180(一)立案阶段释明义务的运用/18l(二)审前阶段释明义务的运用/181(三)开庭审理阶段释明义务的运用/183(四)二审阶段释明义务的运用/184八、释明义务的保障措施/l 84(一)法官心证公开/1851.心证公开的必然/1852.心证公开的功能/1863.心证公开的现状/l874.心证公开过程的公开与释明义务/187(二)法官法律见解的公开/189l.法律见解公开的必要性/1892.法律见解公开的功能/1903.法律见解的公开与释明义务/191(三)释明义务的法律效力/1921.释明义务对当事人的效力/1922.释明义务对法院的效力/193结语/194主要参考文献/197
《释明义务研究》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正在阅读,对内容暂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