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救助法研究

林莉红,孔繁华 著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林莉红,孔繁华 著  

页数:

42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社会救助既涉及民生问题,也涉及民权问题。民生问题更多地为经济学和社会学学者所关注。而法学,特别是公法学学者更多地关注民权问题。 在当代中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行业的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如何强化现代政府的救助责任便成为关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书,集作者多年研究之所成。立足于法学的基础之上,围绕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范畴对社会救助问题展开研究,对其中最直接涉及的民生、民权问题进行了富有深度并颇有创意的探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救助的界定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二、社会救助的特征 三、社会救助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内容、分类与形式 一、社会救助的内容 二、社会救助的分类 三、社会救助的形式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法律渊源 一、国际法渊源 二、国内法渊源 三、国际公约的国内实施问题第二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 一、西方国家社会救助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 二、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理论渊源 一、公民权利理论 二、国家责任理论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功能与作用 一、保障基本人权 二、维护社会稳定 三、促进经济发展 四、体现社会公平第三章 社会救助的原则 第一节 国家责任原则 一、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是国家(政府)的义务 二、政府救助与社会主体救助相结合 第二节 保障基本生活原则 一、保障贫困者的“最基本”生活 二、避免“养懒汉”现象 第三节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公正原则 三、公开原则 第四节 补充性原则 一、个人的自救责任 二、家庭成员之间的救助责任 第五节 补足性原则 一、补足性原则与相关原则的关系 二、收入调查 三、差额救助 第六节 及时性原则 一、行政时限制度 二、简易程序制度 三、先予执行制度第四章 域外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借鉴第五章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概述第六章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七章 专项救助第八章 收容救助第九章 灾害救助第十章 特殊性质的救助制度第十一章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立法建议后记

章节摘录

(三)政府救助为主关爱弱势群体是全社会的责任,对这一群体进行救助既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成员的义务。社会救助首先是政府行为,从国家和政府获得物质帮助是法律赋予社会弱者的基本权利。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运用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正,努力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建构一个更加完备的能确保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尊严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基本目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的救助也是社会救助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外的社会救助体系中,非政府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转移和分担了政府的部分责任,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其中,社会救助是真正的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行动。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仅仅是政府的行为,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很低,再加上我国非政府组织不发达,除政府救助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救助只占微小的比例,社会救助与社会救助几乎是同义语。

后记

十年磨一剑。我们对社会救助问题的关注始于1998年,当时正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下岗,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既是国家和政府考虑的问题,也是研究者思索的课题。我们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手,以公民和政府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主线,逐步开展对社会救助的整体性研究。本书是我们师徒二人合作的成果,其间经过无数次交流、讨论,面谈、电话沟通、邮件联系。书稿写作的过程也是我们二人学业共同进步、感情进一步升华的过程,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合作模式将持续存在并在我们周围传播。感谢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公民社会项目的资助,它们的支持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一个起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调查。感谢亚洲法律资源中心及黄启成先生,与黄先生愉快而又默契的合作使我们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调查得以在农村地区延续。感谢中国法学会,它们的资助使我们对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最终有了一个“成果”。


编辑推荐

《社会救助法研究》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救助法研究 PDF格式下载



很有学术性和参考价值。


以前看过很多遍,现在买来收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