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什么是最好的辩护?

杨忠民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8月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杨忠民  

页数:

22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结合历史上的种种事件,对于法治原理作出的深入解读。文笔清澈、细腻、庄重,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

作者简介

杨忠民,生于1952年5月,云南昆明人。下过乡,当过兵,作过工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教授。曾在《天涯》、《书屋》、《法学家茶座》、《南方周末》等刊物上发表多篇短文、随笔。

书籍目录

什么是最好的辩护?达摩克利斯剑的折断麦卡锡及其主义的终结“先审后斩”与战争的逻辑法官缘何如此恐怖?自然法,还是法律实证主义?谋杀历史的罪恶罗伯斯庇尔的血腥转身与1965年的《编译者序言》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我想,假若这思考关乎的是法的常识,上帝不仅会发笑,而且会大笑、狂笑不已,直到把假牙笑掉——假若他老人家牙齿不好的话。有何理由不笑呢?今天,多少学人或与博大精深同行,或与复杂解读相伴,或与玄妙机巧共舞,或争课题、作项目,或报成果、领奖金,你却在一旁敲击着最不学术的文字,用最简单的头脑,思考着最廉价的大词——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真不知今夕是何年!如何不让人发笑?然而,在我执拗的思维中,法的常识,因其关乎法的基本价值,关乎法的灵魂,在当下中国法律或法学的语境中,是最不需要讨论而又必须时时记起的。一个法律学人(或者说,一个搞法律的人)固然不能排斥对法律的技术分析——在形式上,构造法律的技术应当是最完美的,其理应作为法学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可是,无论构造法律的技术如何完美,最终指向的仍然是法的基本价值问题。轻视法的常识,不屑于法的基本价值分析,而醉心于技术的完美,殊不知,如此精心构造的,可能是没有灵魂的法律——一副打磨精致且可以为少数人恣意挥舞的镣铐,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正因为如此,我更愿意回到常识,更喜欢以常识的眼光,来观察那些曾经的故事。

后记

将过去所写的若干随笔敷衍成一本小书,是我早有的想法。记得在2003年(以事件为标志,也就是北京人常说的“SARS那一年”),恰逢西政同学会要花巨资出一套七八级毕业生的精品文库,我得到消息很迟,再加之突患腰疾,无法端坐,把过去的零散文字艰难整理成“精品”,颇费了一些时日,结果交出版社迟了,文库已满,未能挤进,甚为遗憾。今年三月,老同学贺卫方热情相助,将我的随笔推荐给出版界友人,经后者精心编辑,辛苦劳作,终于得见成书。在此,向卫方及法律出版社表示诚挚谢意!


编辑推荐

《什么是最好的辩护?》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什么是最好的辩护? PDF格式下载



在中国总有这样一种惯性 犯罪的必然一定会被法律制裁 而在这本书里 让你开始迷茫 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在控告人与被控告人 之间并不是被控告人一定要进监狱 本书的作者就把一个个几乎不可能翻案的罪大恶极的人摆脱牢狱之灾 对于律师来说最大的工作就是让自己辩护的对象实现无罪释放 而不是道德底线影响他的正常判断 用法律手段 你会发现 自由和法制的重要性 在西方这种事情是可以发生的 司法的独立法官的权威 政府不可以为所欲为 我想你会想到中国的法律不完善 影响到法律的权威 法官的附属性和不专业性 影响了司法的力度 律师更是一个被利益和暴力影响 在夹缝中生存的职业


就记住了一句话,法律应该是道德的,而且要超越道德的


平时没事可以翻翻


看完了你也不知道


两三个小时就可读完,有点贵。一本关于基本价值的书,如果你认可,你基本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初一看,以为是最好的辩护,结果发现买错了,一些法律文章和感想


作为律师对于辩护有种特别的情感,这本书中讲述的是律师的职业与道德。


读完本书,感觉浑身畅快淋漓,法治理念贯穿其中,惊叹于书中所描述的:常识的力量——震撼人心的思想和文笔!对于每个修习法律的人而言,本书都不容错过。不重视本书中蕴含的基本思维方式,就是忘记了法治(抑或非法治)的历史,当然也更无从依法治当下之国了。强烈推荐!


但感觉理论逻辑性差一些论据不


法学教育家对程序正义,三权分立,民主法制的一次宣教,偶然翻一翻,获益良多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