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行为及管理机制研究
2000-9
法律出版社
李丹
194
产业集群与知识协同的运作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书借鉴知识管理、协同学、社会网络理论、博弈论、大系统理论、价值评估等多种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过程运作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其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界定产业集群知识协同的基本概念,分析知识协同的运作过程;对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行为的组织模式、实施条件、演化趋势及知识协同管理机制的构建、实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运作的机理及其内在规律,为产业集群更好地认知和实施知识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李丹,东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在读,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曾在《图书情报工作》、《商场现代化》、《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以及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书籍l本。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1.1 知识管理理念与协同化思想有机结合的要求 1.1.1.2 知识协同是促进产业集群核心能力提升的必然途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1.2.2 知识协同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本书结构 1.5 本章小结第二章 基予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内涵的分析 2.1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概念的界定 2.2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要素分析 2.2.1 知识协同主体 2.2.2 知识协同资源 2.2.3 知识协同能力 2.2.4 知识协同目标 2.3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特征 2.4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类型 2.5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优势及其溯源 2.5.1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优势 2.5.2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优势的形成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第三章 基于产业纂群的知识协同过穗分析 3.1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3.2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过程描述 3.2.1 酝酿阶段 3.2.2 形成阶段 3.2.3 运行阶段 3.2.4 终止阶段 3.3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过程的分析框架 3.4 分析框架中的核心内容 3.4.1 知识协同行为分析 3.4.1.1 知识协同行为的组织模式分析 3.4.1.2 知识协同行为的运作机理分析 3.4.2 知识协同管理机制分析 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网络分析第五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行为模式及其博弈分析第六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分析第七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价值分析及评估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1.1 知识管理理念与协同化思想有机结合的要求 1965年Ansoff在其著作《公司战略》中最早提出了管理学中的协同概念。Ansoff认为公司的战略主要涉及四种要素:产品市场范围、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其中,“协同”说明了在拓展企业新业务的过程中,识别自身能力,并使之与机遇相匹配的重要性。战略管理借用“协同”一词更多强调在战略中应体现出的系统特征,即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所获得的整体价值要远远大于各组成部分独立运作所产生的效应或价值总和。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协同”的经济学含义,即获得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潜在机会以及这种潜在机会与公司能力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是组织对协同化思想的最初认识和体验。实践中,为更加形象地描述“协同”的可操作性及其产生的协同效应,协同进一步被细分为销售协同、运营协同、投资协同和管理协同。 在经济全球化、智力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下,组织的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受协同竞争理念的引导,借助“协同化”思想的沿用和实践,组织越发注重在内部实现各单元协调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参与集群式协同运作,借助群体的资源和能力,最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共同目标。这是任何企业间合作模式吸引组织加入,并通过组织间合作促进企业间合作模式整体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此时,协同的内容不仅仅体现在销售、运营等某一运作程序的“协同”上,而且也包括整体业务流程的协同、信息与知识的协同等。可以说协同合作的理念与行为已逐渐贯穿在组织乃至群体组织运作的全过程,这促使(群体)组织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并通过协同化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加速自身的持续发展。 ……
跟专业比较相关,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