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扁叶蜂

萧刚柔 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7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

萧刚柔  

页数:

123  

字数:

13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中国已知扁叶蜂科昆虫各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经济重要及防治方法作了总的概述,介绍了外部形态术语,又对单个虫种的学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作了叙述。可供大学生物系、农院校植物保护系、对内地外植物检疫等单位的教师、研究入员、植检人员等参考应用。

书籍目录

一、概论 (一)种类及分布 (二)生物学物性 (三)经济重要性 (四)防治方法二、外部形态 (一)成虫 (二)卵 (三)幼虫 (四)蛹三、系统发育关系四、分类 1.阿扁叶蜂属 (1)异耦阿扁叶蜂 (2)红头阿扁叶蜂 (3)黄白缘阿扁叶蜂 (4)黄缘阿扁叶蜂 (5)赤腰阿扁叶蜂 (6)落叶松阿扁叶蜂 (7)白音阿扁叶蜂 (8)云杉阿扁叶蜂 (9)松阿扁叶蜂 (10)拟异耦阿扁叶蜂 (11)台湾阿扁叶蜂 2.腮扁叶蜂属 (12)云杉腮扁叶蜂 (13)贺兰腮扁叶蜂 (14)高山腮扁叶蜂 (15)阿佛腮扁叶蜂 (16)朱氏腮扁叶蜂 (17)楚雄腮扁叶蜂 (18)丹巴腮扁叶蜂 (19)红腹腮扁叶蜂 (20)微红黄腮扁叶蜂 (21)昆嵛山腮扁叶蜂 (22)落叶松腮扁叶蜂 (23)马氏腮扁叶蜂 (24)苍白腮扁叶蜂 (25)马尾松腮扁叶蜂 (26)川腮扁叶蜂 (27)天目腮扁叶蜂 (28)延庆腮扁叶蜂 3.华扁叶蜂属 (29)鞭角华扁叶蜂 4.纽扁叶蜂属 (30)中华纽扁叶蜂 …… 5.拟腮扁叶蜂属 6.爪扁叶蜂属 7.扁叶蜂属 昆嵛山腮扁叶蜂雄虫英文描述参考文献中文名称索引拉丁学名中文名称对照索引

章节摘录

  雄虫:体长10mm。头部全为黑色;上颚及鞭节淡红色,鞭节尖端色较暗。胸部黑色;前胸背板边缘、翅基片、中胸前侧片灰褐黄色;足黑色,腿节端半部和胫节褐黄色;跗节褐色;翅半透明,稍带褐色,翅痣下横带不明显;翅脉和翅痣黑褐色。腹部淡红色,背板1、2及腹板2基部黑色。眼后头部收缩;冠缝不明显;中窝不明显;唇基短,前缘中央不凹入;头顶刻点粗浅;额、颊、唇基刻点密,几呈皱纹状;胸部背板几乎光滑发亮;中胸前侧片前部有横瘤块;足及翅特征同雌虫。腹部背板刻点极细密,呈细横皱纹状;阳茎瓣背面观狭,侧面观前端尖锐。触角25节。  分布:黑龙江(带岭),吉林;瑞典,芬兰,荷兰,比利时,德国,瑞士,奥地利,前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伊尔库茨克地区),意大利。  寄主:红皮云杉,鱼鳞云杉Picea iezoensz。$,欧洲云杉,新疆云杉P.obovata。  生物学:幼虫单个地生活于丝筒中,丝筒结于云杉上。  (15)阿佛腮扁叶蜂Cephalcia arvensis Panzer(图74~78)  Cephalcia arvensl’5.Panzer,1805:86;van Achterberg et van Aartsen,1986:20.  Tenthredo sz‘gnata Fabricius,1。781(nec scoppoli,1736).  Lyda uafra Fallen,1808(nec IAnnaeus,1761).  Lyda campPestris Fallen。1 808.  Lyda irrorata Dahlbom,1 835.  Lyda saxicola Hartig,1837.  Lyda adusta Dietrich,1868.  Cephalcia aruensi‘s(Panzer),1805;Benes,1976:6;Xiao et al,1991:26.  雌虫:体长9~12ram。头部(黑色型)具淡黄色斑纹,其色斑见图74。触角红褐色,尖端色较暗。胸部黑色,前胸背板除前缘、翅基片、颈片上大斑、中胸前盾片后部及两侧、盾片后部及前部两侧、小盾片前部、后胸小盾片、中胸及后胸前侧片黄色。足自腿节以下红褐色,基节、转节褐黑色。翅半透明,稍带黄烟色,c脉及sc脉黄褐色,其余翅脉和翅痣黑褐色。腹部背板中央黑褐色,两侧淡褐色;腹板1~7前端黑色,后端黄色;肛下板及围绕锯鞘骨片大部分黑色。眼后头部稍收缩;侧缝向前分开,明显;冠缝和横缝不明显。额扁平;中窝圆形,较深;唇基中部前缘微凹入。头顶刻点稀浅;中胸前侧片刻点很小而疏,几乎光滑。腹部刻点很小而密,呈横皱纹状。()()L:POL,OCI=0.46:O.29:0.57。触角27节;第1节:第3节:第4+5节一0.42:O.64:O.62。  雄虫:体长10mm。头部黑色(图75),以下各部分黄色:后颊脊上部细纹、沿侧缝长斑、触角侧区上棒状斑、唇基前缘及由其中央上伸之一纹。触角红褐色,尖端色稍深。上颚带黄色,尖端红褐色。胸部黑色。颈片上斑、前胸背板背面侧角、翅基片、中胸前盾片后部、中胸前侧片纹带黄色。足基节及转节黑色,腿节、胫节、跗节红黄色。翅稍带烟褐色,c脉及sc脉黄褐色,其余翅脉与翅痣黑褐色。腹部背板黑色,两侧褐黄色;腹板黑色,腹板3~7后缘褐黄色,下生殖板红黄色。眼后头部高度收缩;有后颊脊;侧缝及横缝明显,冠缝隐晦;额平,中窝小,圆形;头部刻点较雌虫者大而密。OOL:POL:OCL=O.34:O.24:0.44。触角28节;第1节:第3节:第4+5节一O.36:0.24:O.44。阳茎瓣见图76。下生殖板及抱器见图77、78。其余构造同雌虫。  分布:黑龙江(带岭),吉林;中欧,俄罗斯(西伯利亚),意大利,捷克,波兰。  寄主:红皮云杉,鱼鳞云杉,云杉Picea spp  生物学:据国外记载幼虫在上年生梢上结成网,单个地生活于筒中,并堆积少数粪粒于网中。仅取食前一年生针叶,但如危害严重时也可取食当年5月生嫩梢上针叶。常常造成损失。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变为预蛹越冬。幼虫滞育年数与幼虫下树入土时土壤温度有关;当土壤温度高于12℃时,入土的幼虫只滞育一年;当土壤温度低于12‘C时,入土的幼虫滞育2年,直到2年以上。入土早的幼虫发育好,身体粗壮。  (16)朱氏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i Shinohara(图79)  Cephalcia fhui Shinohara,1991:177.  雌虫:体长12mm。头部褐色,具淡黄色斑纹(图79);颊大部分淡黄色;上颚黄色,近尖端红色;触角淡黄色,基部3节及8~11节多少带褐色,11节尖端及其以后各节黑褐色至黑色。胸部褐色,以下各部分淡黄色:前胸背板侧面腹缘大斑、前胸背板背面后侧角、颈片下部斑、翅基片、中胸背板中叶后半部、中胸小盾片、中胸前侧片两大斑、后胸小盾片。  后胸前侧片前缘长小斑及其后部大斑;颈片狭小前角、中胸背板侧叶狭小后缘、中胸后背板中后部、中胸前侧片与中胸后侧片之间狭边、后胸背板前中部部分、后胸后背板大部分、后胸前侧片腹面黑色。足淡黄色;每一基节半部及转节褐色;每一基节及转节很狭基环黑色;翅透明,染有褐色;前翅翅痣下具狭而明显黑带,端缘及后缘烟黑色;翅痣黑褐,尖端淡褐;前翅基部2/3淡褐(除R及R1脉带黑色),端部1/3黑褐色。腹部褐;第1腹节宽前缘及第2腹节腹板狭且前缘黑色;锯鞘黑色;每一腹节背板背面狭侧缘及很狭后缘、背板侧面(除前端)、每一腹节腹板宽后缘及尾部淡黄色。  头部具钝后颊脊;单眼后区长约为其前宽O.84倍;横缝隐晦;冠缝浅面明显,后部隐晦;额上部稍凸起;单眼盆深,在中单眼前,与中单眼大小同;中窝不明显;触角窝间具凸起但无脊隆起;脸脊突微隆起,圆;唇基中部隆起,微呈三角形。唇基及横缝以后区刻点不密,一般小或中等大小,不规则,刻点间区光滑;横缝与额唇基缝间区刻点很密且常相接(额上部刻点呈皱纹状),触角侧区下面三角区无刻点,光滑;颊刻点稀,不一致,表面光滑;刻  点具短黑褐卷细毛一(单眼后区上毛较单眼直径稍短)。右触角29节,左触角28节;第3节长约为第4节长1.9倍;柄节与梗节上细毛短,淡褐色,前翅前缘室光滑,m—cu—a余桩很短,几近缺如;后翅2A无残端。腹部腹节背板革质,发油光;腹节腹板颇光滑,微具隐线。  分布:台湾。  寄主:台湾五针松。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扁叶蜂 PDF格式下载



真的是专业书!只给专家看的书!稍微不专一点都很难使用得了!全书竟然只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整体图,一般人(也包括那些其他类群的昆虫分类学家们)想知道扁叶蜂究竟长什么样子都难,要查别的书啊!也算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悲哀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