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瑶山鳄蜥栖息地保护恢复与社区共管

张玉霞 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

张玉霞  

页数:

50  

前言

  知道张玉霞先生是在1986年,那时我在林业部林政保护司野生动物管理处负责濒危物种保护研究课题的审定。在审读各地报来的课题申请时,突然眼睛一亮,瑶山鳄蜥这一物种名进入眼帘,凭着对中国濒危物种现状的了解和职业敏感,知道这一仅分布于中国的单科独属唯一种的孑遗物种,自20世纪初发现命名以后,研究凤毛麟角,生物学资料很少,现状和生态学研究吏是空白!而张先生申报的课题正是针对这一空白,为此毫不犹豫地就做出了决定,从当时十分紧张有限的经费中支持了这一研究项目。后来就认识了张先生和她的老伴——历史学家、著名太平天国研究专家钟文典教授,更多地了解了她的研究和执著,看到了她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世界第一部《中国鳄蜥》专著。  正是张先生的开拓性工作,国家立法将瑶山鳄蜥列为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红皮书中有了瑶山鳄蜥的生物学资料,在广西建立了几个保护瑶山鳄蜥的自然保护区,国内和国际上对瑶山鳄蜥有了了解,瑶山鳄蜥也才有现在的关注度。  在随后的岁月里,我的工作多有变动,但张玉霞先生却始终锲而不舍地研究瑶山鳄蜥、保护瑶山鳄蜥、对中国和世界普及着瑶山鳄蜥的现状和濒危状况。她一做就是近30年,从一个中年生物学教师成为了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有联系,她是我敬重的前辈。更为难能的是,在她现在近耄耋之年,仍然在为瑶山鳄蜥的研究和保护耕耘和呐喊,笔耕不止,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了她的这一本关于瑶山鳄蜥的专著。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下,与环境和物种保护冲突空前加剧,张先生仍在尽其所能,亲力亲为,探索和指导着瑶山鳄蜥这一世界唯一种群的艰难保护和繁衍,我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纯朴的良心释放,希望阅读和使用这本著作的人群,感悟先生的智慧和精神……。先生要求,诚惶诚恳,遵嘱以握拙笔,是为序?

内容概要

  《瑶山鳄蜥栖息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是2009年,由国务院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下达的项目,于2009年启动,2010年正式完成。研究总结中,详细介绍在广西瑶山鳄蜥的适应生境及其生活习性;叙述了瑶山鳄蜥栖息地丧失及分布狭窄状况;总结20年来,对鳄蜥栖息地保护与恢复;采取7条有效的措施,扩大瑶山鳄蜥栖息地的面积为12840.59hm2。

作者简介

  张玉霞,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学专业研究生,先在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1959年调广西师范大学工作,现为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物种保存委员会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成员。  1959年以来主讲《脊椎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中国的濒危动物》、《广西两栖爬行动物生态学》等课程。从60年代至今,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区系和生态学的研究。1976年开始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自然基金,国家林业部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项目,着重从事我国主产的珍稀动物——瑶山鳄蜥生态学、解剖组织学、人工繁殖、保护放归社区共管及瑶山鳄蜥超微结构染色体等的全面系统研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有《中国鳄蜥》、《鳄蜥超微结构及染色体研究》、《鳄蜥生物学》、《中国鳄蜥繁育与放归自然》、《岭南珍稀动物》、《广西两栖动物》、《广西爬行动物》、《广西鱼病防治》等多部,参加合著《广西陆栖脊椎动物分布目录》、《中国动物志·爬行纲·有鳞目鳄蜥亚目》(负责编写鳄蜥科、属、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负责编写鳄蜥、巨蜥、蟒蛇和棘蛙群等多种,其中《鳄蜥生物学》等3部专著和《中国鳄蜥繁育与放归自然》专著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书籍目录

目录序言前言Abstract第一章 瑶山鳄蜥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第一节 瑶山鳄蜥的分类地位第二节 瑶山鳄蜥分布范围第三节 保护目的第四节 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的意义第五节 适生的栖息环境及其生活习性第六节 瑶山鳄蜥栖息地现状一、各产地现状二、分布狭长地带,栖息地丧失和缩小三、采集非木质林产品和电鱼第七节 瑶山鳄蜥栖息地保护一、实施瑶山鳄蜥社区共管二、善于发现瑶山鳄蜥新产区三、瑶山鳄蜥栖息地的围网保护第八节 瑶山鳄蜥栖息地恢复第二章 瑶山鳄蜥野放种群的社区共管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社区共管的背景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社区共管的概念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社区共管的意义第四节 瑶山鳄蜥的社区共管的方法和过程一、《瑶山鳄蜥野放种群的社区共管》项目所选共管类型二、共管的主要方法三、项目共管过程第五节 瑶山鳄蜥野放种群社区共管实施方案与社区共管公约一、瑶山鳄蜥野放种群社区共管实施方案二、制定社区共管公约第六节 PRA方法在瑶山鳄蜥社区共管中的应用一、调查要点二、总结要点第七节 项目总结与研究结果评估一、项目申请与实施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二、开展保护瑶山鳄蜥宣传活动三、建立瑶山鳄蜥繁殖中心四、影像和视频资料五、总结与评估第八节 几点启示第三章 棘蛙群分布栖息环境的考察及保护第一节 棘蛙群包括物种、别名及分类地位第二节 棘蛙群鉴别第三节 棘蛙群的分布第四节 棘蛙群的栖息环境第五节 棘蛙群致危因素一、大捕大吃二、栖息地破坏第六节 保护方案实施一、加强教育二、制定保护公约三、建立驯养繁殖中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通过政府的决策、法律和行政命令。即采取强制性方法进行保护。短期效果比较好,故仍为世界上普遍采取的方法。这种办法,结果是常加剧了当地社区在发展与保护上的矛盾。  (2)通过社区自律的方式。依靠当地社区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认识及在历史上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社区自律方式,缺乏法律的强制性,由于随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自然观和价值观,是不断变化的,故这种自律的方式作用不大。在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对农村的影响,可说明这个问题。这个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时,也可以有一定效果。  (3)综合方式。一种全面和积极地解决发展和保护之间矛盾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考虑保护时,也要考虑当地社区发展,尽量将发展与保护统一起来。将社区的自然资源,作为保护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放人到保护和管理中的同时,要帮助社区合理和持续地使用自己的资源,并应帮助社区发展一些与保护不矛盾的经济发展项目。重要的是在保护中,把当地社区,不是作为防范对象,而是把他们作为保护的重要力量,使他们对保护和发展,有充分参与机会。这种综合方法,就是说强调当地社区,对保护的参与,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将政策、法律和乡规民约等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该项目《瑶山鳄蜥野放种群的社区共管》,就是采用这种综合方法,在制定瑶山鳄蜥社区共管实施方案的同时,也要将瑶山鳄蜥共管保护公约结合起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瑶山鳄蜥栖息地保护恢复与社区共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