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王永恩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王永恩  

页数:

354  

字数:

3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对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阐述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各种人物的变化。 本书作者把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品中所有的女性形象归结为佳人、青楼女子、才女、女杰、贞女和妒妇。事实上,这些女性形象都是由男性剧作家创造出来的,这其中倾注了这些男性剧作家极大的热忱。但同时,作者指出:男性作家在创作女性形象时难免会站在男性的视角来打量女性,这样女性的形象也就在不同程度上被不真实地表现了。

作者简介

王永恩,重庆人,1972年出征。先后于1995年、2001年、2005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戏剧戏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1995年7月至今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要丛事明清戏曲研究,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若干篇。

书籍目录

序导论 中国戏曲与女性第一章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女性形象概述 第一节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女性形象发展变化的原因第二章 佳人 第一节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剧的泛滥 第二节 “色艳、才慧、情幽、德贞”的佳人 第三节 杜丽娘与陈妙常:两个特殊的佳人 第四节 佳人爱情观念的变迁 第五节 男性作家的“佳人”情结第三章 青楼女子 第一节 江南青楼与文士风流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士子娼妓剧 第三节 何处是归程?——青楼女子的从良之路 第四节 莘瑶琴与李香君:现实与激情 第五节 尤物与情圣:男性对青楼女子的双重态度第四章 才女和女杰 第一节 才女 第二节 女杰 第三节 “愿天速变做男儿”:女扮男装者第五章 贞女和妒妇 第一节 贞女:图解封建道德的标本 第二节 妒妇:男权世界的挑战者 第三节 天使与妖妇: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的两极化结语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女性形象概述“明末清初”其实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的时间概念,关于它的起止时期至今都还在争论之中。“明末清初”也被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交”,关于这一阶段的界定,各家的看法不一。谢国桢在《明末清初的学风》一书中认为,明末清初应该是指公元17世纪,即明万历三十年至清康熙四十年。冯天瑜在《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吴秀华在《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等著作中也持同样的观点。赵园在《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中认为:“‘明清之际’是个起止不明确的时段,在这本书中,它大致指崇祯末年到康熙前期。”陈鼓应在《明清实学思潮史》中认为应是指明万历中期至清康熙中期。李亚宁在《明清之际的科学文化与社会》一书中将此限定为明嘉靖元年(1522)至清嘉庆末年(1820)。在本书中,笔者倾向于将“明末清初”的时间主体定为从明万历元年(1573)到清康熙末年(1722)。之所以把“明末清初”的时间限定在这个范围内,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万历时期,是朱明王朝经过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守成局面之后,彻底走向衰落、腐朽和灭亡的时期,它对于整个中国封建时代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神宗帝因受到立储事件的打击,于是采用了怠政的办法消极与官吏们对峙,造成了国家机器不能正常运转,不仅吏治腐败,而且还导致了严重的党争。


编辑推荐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