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湖社研究

吕鹏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吕鹏  

页数:

285  

前言

  20世纪以来,中国在内因外力的作用下出现了陈寅恪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艺术种种领域,而其本质则是怎样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以至信息文明的转型中振兴中华。回顾百年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有一个现象非常引入瞩目,那就是举凡中国书画领域的大师,他们不但在创作上开一代新风,而且几乎全是有思想、有学问的艺术家。尽管有人出版了著作,系统丰富,有人仅留下名论精言,吉光片羽,但一致之处是:人文修养的宏富和理论思考的自觉,惟其如此,才有效地保证了艺术探索的高瞻远瞩。远在世纪之交,这个现象就引起了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的注意。随着院校的改革,造就品学兼优、富于人文关怀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美术人才已成为美术大繁荣的迫切需要,人们把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并重的人才,称为学者型的艺术家。  进入新世纪之后,培养高层次的学者型艺术家日渐成为美术教育界的共识,一些高校陆续开办艺术实践类博士班,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级美术人才。中央美术学院相对起步较晚,因为培养一名艺术史论博士生,至少也要三年,在同样的时间内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践类博士,显然时间不够,而且规划训练两种思维并举的课程也没有前例可循,很多老师都这样想,我本人也不例外。没想到潘公凯院长在五年前突然找到我,告之本院学术委员会已决定培养实践类的博士,并且要我勉力承担协调管理工作。我只好仓促上阵,根据院领导确定的方针,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得到陈卫和、罗世平两位副主任的先后协助,组成了由理论和实践两类资深名师分工合作的导师组,设置了理论与实践并重、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兼顾的课程,采取了集中授课与分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上下齐心,至今已陆续培养出几届艺术实践类的博士。

内容概要

延续传统绘画纹理,始创国画复兴与现代特质推广的融合,湖社的画家们以脊梁的风景支撑着中国画的历史。  在质疑和改良中国画的浪潮中,湖社的画家们复兴了传统中国画:辅以具有现代特质的推广理念,呈现出与传统纹理无断裂状态下的衔接。

书籍目录

总序引言第一章 湖社成立的历史背景与条件 第一节 五四运动以来的北京的文艺环境 第二节 金城在民国初期北京画坛的地位 第三节 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立及中日联合绘画展览第二章 湖社画会始末 第一节 湖社的成立 第二节 湖社的展览情况 第三节 湖社的影响及扩展范围 第四节 本章余论第三章 《湖社月刊》的出版及研究价值 第二节 出版内容及刊登文章类型 第三节 本章余论第四章 湖社成员作品及理论分析 第一节 湖社画家的作品 第二节 湖社成员著作与金城理念的比较分析结语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以金城、陈师曾、周肇祥、姚茫父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提出“精研古法,博择新知”的复兴中国传统绘画的理念,是针对陈独秀等人提出的“美术革命”主张而做出的积极响应。金城的“新旧理论”与陈师曾的“文人画是进步的”学说,是从不同侧面强调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两人选择的道路虽有所区别,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站在维护传统、强调传统绵延性的同一个立场,他们不赞成中西调和,而主张精神上的沟通。这一立场绝不是反对适当吸取西法,而是反对将“复古”与“更新”对立起来,他们强调“化于造化”,也同样强调“法于古人”,从中国画自身体系谋求更新与发展。中国画学研究会一贯奉行以深入研究古代的优秀绘画为宗旨,大量临摹唐宋元明清历代画作,“研究古人之成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一味复古,而是通过复古的策略,“宜以本国之画为体,舍我之短,采人之长”。只是由于金城与陈师曾英年早逝,宏图大志没有得以充分的实施,但是他们的理论和主张却使后来者受益匪浅。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立进一步改变了“正统派”左右民初北京画坛的风气,也初步挽回了传统绘画“日趋式微”的颓势,虽然聚集在中国画学研究会周围的画家们的艺术观点、作品风格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些大异其趣,但这些只是事物的枝节问题,并不妨碍他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出现,形成具有北方特色的画家群体,而且他们的主张和做法经过时间的检验,被证明具有实用性和前瞻陸。


编辑推荐

  《湖社研究》以文献学方法为主,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资料的比较、分析、梳理和综合,对湖社画会(Hu Hser or Hu Society)做史实和线索脉络的基础研究,以期在该会的成立、组织结构、活动形式、举办画展、对外交流、出版刊物、教育职能、作品与理论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整理和阐述,从而重建其历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湖社研究 PDF格式下载



是我需要的,内容很充实,很喜欢。


资料性强,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