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

贾磊磊,孔祥林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贾磊磊,孔祥林 主编  

页数:

593  

内容概要

 2009年9月27日-29日,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隆重召开了。这是自2007年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以来,世界儒学大会走过的第三个年头。回首当年创办世界儒学大会时大家齐心协力、通宵达旦地工作时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特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院长和山东省文化厅杜昌文厅长站在国家文化发展的历史高度,决定每年在孔子的诞生之日、在孔子的出生地召开世界儒学大会,无论对世界的儒学研究,还是对中国学术发展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特别是提出要创办世界儒家思想文化的学术盛会,创造儒家思想研究、交流、合作的世界平台,这种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不仅为世界儒学大会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也为它的不断扩展、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历史空间。如今,经过两届的检验,世界儒学大会获得了愈来愈多专家学者的认同,学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儒学大会正在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按照我们预先的承诺,从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开始,会议秘书处就将各位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结集出版。这本论文集,不仅是本届大会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也是世界儒学研究及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我们在不断加强、深化儒学研究的同时,还将儒学与其他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把世界儒学大会办成不同文化与思想相互沟通的世纪桥梁,使儒学研究成为通向未来世界的通衢大道。与会人士不论种族、国籍的归属,性别、年龄的差异,党派、宗教的选择,都可以在此就儒学及其文化问题进行开诚布公地学术讨论与思想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和谐世界的文化意义。为此,这本论文集即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我们相信,世界儒学大会的意义,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解,它将以论文集的形式长久存在,广为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启迪心智。

书籍目录

一、领导致辞 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先生致辞 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常克仁先生致辞 济宁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守刚先生致辞 孔子研究院院长傅永聚先生闭幕式致辞二、主题演讲 21世纪的儒学 儒学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孔子对人与人性的理解:君子之道与一贯之道 中国儒学复兴的发展与展望三、学术论文 国内部分 孔子精神在当代大学校园的生存与选择 儒学与当代中国美术 魏晋时期的儒学命运 儒家“中”的观念与中国古代艺术精神 儒家思想在国家统一中的作用 试论越南儒学传播及其与韩日儒学之差异 德国哲学家的儒学情结 金融危机语境下的儒家伦理与儒商精神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刍议 论儒家以“生”为旨趣的道德哲学 传承儒学价值需要正本清源 孟子的惠民富民经济思想 论儒家的中性智慧及当代价值 多元文化视阈与儒学的发展 儒学相关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及应有最优化取向 1980年代曲阜儒学的发展 基督教与儒家生态思想的似与同 《四书大全》平议 孔子思想与中国知识分子独立品格关系试论 ——基于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考察 儒学与当代中国社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维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兼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华文明建构中的草原文化 孔子鬼神观及其历史价值探析 以直觉解读儒家思想的价值 ——梁漱溟早期儒学观分析 阳明学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和而不同”与文化发展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故事里的儒家法文化 打破中国文化的心理枷锁 ——一耽学堂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八周年纪念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选择 中华文化与家庭和谐、家庭教育 儒家文化是21世纪的精神资源 儒家社会中和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的“礼”和“仁 迎接中国的文艺复兴 孝道说略 ——兼论先秦儒家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 儒文化与美猴王 挖掘传统文化有益价值提升我省文化的软实力 国学与当代中国文化 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下价值 楚简《恒先》三题 ——兼论《恒先》的学派属性 儒学的生态意义 新时代儒学传承与发展之探索 反本开新:传统孝道的历史主义分析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论语•学而篇》的内在逻辑 港澳台部分 孔子如何教我们做富人 孔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宗教 ——在山东曲阜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上的发言 论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礼学权衡 ——议地球村人际礼仪典 中道与儒学现代化 商订孔子释奠典礼仪节,向联合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外部分 论儒学中的“均、和、安”政治经济原则 多元文化语境下儒学面临的挑战 作为科学的超人文主义的早期儒家形上学 儒学大同思想与世界平和 释奠舞位的历史变迁 论道德观的普适性作用:亚里士多德与孟子理论的比较 儒家宗教•伦理思想在今天的指导意义四、学术综述 博学审问继往开来 ——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综述编后记 (学术论文按姓氏笔画排序)

章节摘录

插图:越南儒学思想对政治治国思想的影响很大。越南建立独立的封建国家后,各朝代都效法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行政机构。如李仁宗时定官制,分文武为九品,朝廷大臣有三太、三少,以下设文班、武班各官职,在各州郡,文官有知府等,武官则有诸路镇寨官。陈朝和黎朝曾作过一些整顿,到阮朝时又重新修订官制品级并仿效清朝制度改镇为省,设置总督、巡抚等官职,他们建立起的体制是以皇帝为权力中心,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越南广为提倡并大力宣扬儒学的三纲五常和忠孝节义观念,视之为治国的根本。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李太祖刚去世时,诸皇子便发兵围城,争夺太子的帝位,武卫将军黎奉晓等击退诸皇子之叛军后,太子才得以登基,是为太宗皇帝。此后太宗规定,每年各级官吏必须到铜鼓神庙行盟礼,宣读誓词:“为子不孝,为臣不忠,神明殛之”。黎玄宗于景治元年(1663)颁发的“教化四十条”中强调:“为臣尽忠,为子止孝”。阮朝第一代皇帝阮福映曾在嘉隆三年(1804.)发布的诏书中称:“王者以孝治天下,而孝莫大于尊亲,追崇祖宗,所以致敬而达孝也。”黎朝及阮朝的统治者几乎是全盘接受了儒家“忠孝节义”的观念,作为他们实行统治的依据和法度。黎圣宗对孔子的“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的主张十分尊崇,于洪德元年(1470)发布敕旨,规定“子居父母丧,妻居夫丧,当遵三年通制,不得徇直行,悖礼逆法”。阮朝的绍治帝也提出:“朕为天下主,教孝作忠,以教风化。”在祖母及父母去世时,他都分别服丧三年以为天下之楷模。越南封建统治者就是这样把封建官僚制度与伦理道德紧密结合,把道德发挥成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大力嘉奖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如陈英宗兴隆四年“旌节妇黎氏。黎氏些夫范谋使元病,氏闻之哀痛三日不食死。事闻,赐银帛旌之。”(《越史通鉴纲目》)黎圣宗于1485年颁布《敦礼义课农桑令》:“……忠信孝悌之人,必用心嘉奖,民皆归厚,而革浇薄奸诡之风。”阮朝明命帝对孝子贤孙,义夫节妇分优、平、次三等予以奖励。此外还令人镌刻书有“孝风可行”、“孝顺可风”的匾额颁赐各地的孝子贤孙。同时他们严厉惩罚不忠不孝之人。黎圣宗采取科举准入的办法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他很推崇儒家先道德后文章的观念,于1462年制定了《保结乡试例》,规定:“听本官及本社社长保结其人实有德行者,方许上数应试。其不孝、不睦、不义、乱伦及教唆之类,虽有学问词章,不许入试。”1471年他又下令:“子居父母丧而妻妾怀孕,以流罪罪之;妻居夫丧,而肆行淫乱,或丧未满,释服从吉,并先通嫁信及娶之者,并以死罪罪之;若居丧服,出现戏场,纵观不避,以流罪论。”


编辑推荐

《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很好,还没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