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国真相

汤浩方 文化艺术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文化艺术  

作者:

汤浩方  

页数:

2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者自幼酷爱历史,潜心研究历史多年,虽历经磨难,然愈挫愈勇,始终不曾放弃!本书是作者三国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史记》、《后汉纪》、《汉书》、《晋书》、《宋书》、《华阳国志》、《三国志裴注》、《三国志集解》、《三国志补注》、《三国志注补》、《三国志考证》、《三国会要》、《汉晋春秋》、《汉末英雄记》、《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通鉴考异》、《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南史》、《蜀鉴》、《晋书斠注》、《文献通考》、《建康实录》等百余种相关文献典籍,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极具特色的语言和有目共睹的诚意,终将这部大作呈现于世!
花絮:
花絮一:汤浩方在百度第一大贴吧WOW连载,创造了一个奇迹,百度首页连续进行推荐,读者蜂拥而至,点击总量已突破1亿8000万,成为有史以来最火爆、最具人气的历史类贴,居百度最有价值的十大主题排行榜第一位,同时荣膺百度官方权威评定百度搜索风云榜2010年度百度贴吧十大神贴之首,排名第一位!
花絮二:汤浩方是易中天教授的同乡,与当年明月并称为“南浩方,北明月”,得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多位知名教授的青睐,并师从张艺谋导演资深电影编剧王斌先生,潜心于电影剧本的创作。鉴于其在网络上的巨大影响力,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也与作者进行了接洽。
花絮三:汤浩方有“三国帝”之称,他的粉丝被称为汤圆,很多粉丝在网上恶搞,自己到底是什么汤圆?并且有粉丝喊出了“信春哥,得永生,信汤哥,得人生”、“嫁人就嫁汤浩方,娶妻就娶章子怡”的口号,成为一大趣事。

作者简介

汤浩方,字崇颐,著名青年作家,电影编剧,生于20世纪80年代,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深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致力于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被誉为“80后写史第一人”。

书籍目录

一 远古的游历
序二 三国颂
前言 信念
第一章 从这里出发!
 此家必出贵人
 恰同学少年
 怒鞭督邮
 拯救大名人孔融
 诺言
 陶谦让徐州
第二章 刘备的奋斗
 祸不单行
 辕门射戟
 擒吕布
 煮酒论英雄
 突袭刘备
 落荒而逃
第三章 无奈的选择
 曹操是个好领导
 关羽斩颜良
 实干家刘表
 屯驻新野
第四章 三顾茅庐
 诸葛亮的前半生
 徐庶荐诸葛
 草庐三顾
 隆中对
 内幕
 本土化战略
第五章 荆州
 刘备的迷茫
 跃马檀溪
 闪电战
 刘琦求计
 摄荆州
 危急时刻
 撤走江陵
第六章 惨败
 虎豹骑
 当阳大败
 抉择
第七章 斗争
 英雄出少年
 养虎为患
 大丈夫事业第一
 王美人
 何进的错觉
第八章 董卓霸京师
 健侠董卓
 有仇必报
 又一个仇人
 大开杀戒
 挟持皇帝
 废辩立协
 丧心病狂
 洛阳大屠杀
第九章 生死较量
 袭击王睿
 杀张咨
 死里逃生
 孙坚斩华雄
 拒绝诱惑
 背后一刀
第十章 诛董卓
刺杀董卓
 王允的秘密计划
 踏进鬼门关
 吕布诛董卓
 孙坚之死
 无言的结局
第十一章 小霸王
 孙策
 全军覆没
 创业
 目标:江东!
第十二章 金戈铁马
 孙策的计谋
 猛将太史慈
 上下同心者胜
 杀豪强、
 收服人心
 复仇的影子
第十三章 江东基业
 袁术称帝
 霹雳手段
 袁术的末日
 突袭刘勋
 祢衡玩个性
 激战黄祖
第十四章 遇刺
 陈登:绝不当逃兵!
 孙策遇刺
 许贡三门客
 离间计
 神秘的道士
 神秘的道士
第十五章 孙权的痛苦
 孙权横空出世
 江东双杰
 不要让人才跑了!
 喜欢闹事的山越
 夜袭林历山
 孙辅的失误
第十六章 叛乱
 诛灭李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鲁肃的选择
 榻上策
 孙翊惨死
 爱情的力量
第十七章 杀黄祖
 实战演习
 变相“抢亲”
 吴国太
 “锦帆贼”甘宁
 生死决战
 黄祖被杀
第十八章 大战前夜
 诸葛亮临危受命
 曹操的恐吓信
 周瑜主战
 夜会孙权
 运筹帷幄
 “孙刘联军”的历史真相
第十九章 赤壁之战(上 )
 夹击江夏
 第一场遭遇战
 老将黄盖
 欲破曹营,须用火攻!
 攻击开始
第二十章 赤壁之战(下 )
 火烧赤壁
 华容道
 人生最大的惨败
 周瑜之死
 曲有误,周郎顾
 蒋干:就这样被征服!
第二十一章 赤壁疑云
 疑窦丛生
 暴发瘟疫
 真相大白
 巡游天地间,同是悲欢客

章节摘录

  001 此家必出贵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卷首,杨慎作的这阕词,不单是三国历史最好的缩影,也是赤壁之战最好的写照。遥想当年,一代枭雄曹操,统领威猛的北方雄师,料想一举吃掉荆州,灭了刘备,不想马失前蹄,败在了周瑜这年轻人手里,实在很狼狈。也正是这一次惊心动魄的大战,从此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改写了历史的进程。不然,刘备就或许还只是个成天哭鼻子、到处编草鞋卖的“刘皇叔”。  赤壁之战已经远去,但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三国英雄悉数登场,斗智斗勇,演绎了一幕幕至今令人感慨的历史话剧——草船借箭、火烧曹营、苦肉计、借东风,这些,都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是,当我们讲得慷慨激昂的时候,可否知道,它们很多居然是从小说《三国演义》上面来的,而真实的历史呢?  许多人无从知晓,它们散落在尘封的历史中,扑朔迷离,我们只能拭去表面的灰尘,从历史的史料中,按图索骥,去找寻赤壁的历史真相。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得有价值,而三国的英雄,用他们的激情,诠释了“价值”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打败乌桓,统一北方后,率领十余万大军,一路南下,志在一举平灭荆州的刘表和曾经被他打得落荒而逃的刘备。  战云骤起,刘备危在旦夕!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史书上说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世袭复杂,难以考证,而正是这个头衔,让他的人生获益良多。爷爷刘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父亲刘弘也做过小官,在刘备还小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  从小没了父亲,他默默地承受着这种难言的痛苦,与母亲相依为命。  因为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很懂事地跟着妈妈一起贩草鞋、编草席(典型草根)。  那时候的他,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平民百姓,虽说是所谓中山靖王之后,可大汉立国已有三百余年,刘氏子孙少也有几十万;而且朝廷式微,恐怕连名字都没有登记造册,只好成天打草鞋养活自己。  他在苦难中成长。  虽然过着清寒的日子,但他并没有丧失生活的斗志。  他有着自己的梦想,虽然这看似只是一个梦。  他家的东南角,长有一棵大桑树,五丈来高,不仅高大,而且外形奇  特,枝繁叶茂,树冠长得像一顶车盖,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树不平凡,说当出贵人。  最积极的是涿郡人李定,一个善观风水的人,看到这棵树就大喊:“此  家必出贵人!”他说的这个贵人,自然就是刘备。这棵大桑树,成为刘备玩耍的好去处,闲暇时,他就和小朋友在树下  嬉戏。有一天,玩着玩着,他突然蹦出一句:“我一定乘此羽葆盖车!”小孩子是听不懂这话的,可把大人吓死了。因为羽葆盖车,是只有天子  才能乘坐的专车,出此狂言,要是被人告发,必定满门抄斩,所以叔父刘子  敬战战兢兢地告诫他,不要乱说,这是灭门大罪。而这些,在刘备的眼里,不过是自己的梦想。当他坐在桑树下看星星时,想到的不是七仙女,而是皇帝位子。可这对  于一个无权无势、没有背景的小老百姓而言,仅仅只是海市蜃楼罢了。  002 恰同学少年  虽然在外人眼里,刘备这小子有些狂,但在母亲眼里,他是自己的骄傲。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还是妈妈最疼他,为了儿子的将来,打算送刘备与同宗的刘德然外出求  学。可是东拼西凑,却怎么也凑不齐这个学费,因为要去拜学的老师,是闻  名海内的同郡大儒——前九江太守卢植。没钱,只有痛苦。就在为学费焦急的时候,有人雪中送炭来了,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承  担了刘备的全部学习费用。对于这件事,老婆有意见,私下抱怨,刘元起不以为意,跟妻子说了心里话:“咱刘家出了这孩子,非常人也!”就这样,在母亲殷殷期盼的目光中,刘备踏上了求学之路。这一年,他十五岁。卢植前为九江太守,后因病去官,于是在家著书立说,并在缑(音gōu)  氏山中办起了培训班。  就是在这期间,他得到这位当世名儒的亲自指点,还结识了一位同学:辽西公孙  ——公孙  年长,刘备以兄事之。  也正因为认识了公孙  这个纨绔子弟,刘备开始变得贪玩,不喜欢读  书,喜欢骑马、玩宠物狗,喜欢音乐和漂亮衣服。  学了两年后,卢植又被拜为庐江太守,要前往庐江赴任,他只好回家。  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汉制约为1.72米),帅不帅不知道,可长了一双长手臂、一对大耳朵是肯定的,说是可以“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像只大猩猩)。虽有些夸张,但是个异人,却没多少疑问。  虽说爱玩,可他话不多,谦虚待人、少年老成,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豪侠;加之又长得这么性感(时人眼里是福相),因而很多人都愿意与他交朋友,有志青年更是争相附之。  他俨然成为领袖人物。  这时候的刘备,已长大成人,因为社会动乱,便在家乡召集徒众,以防不测。他身边,渐渐聚集了一群人才,其中有两人最为知名——关羽和张飞。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因为犯了事,逃到涿郡①,听说刘备在招募豪杰,于是跑来应聘。张飞是涿郡本地人,有才情,擅长书法,特别喜欢画美人②,也响应号召,跑来应聘。张飞小关羽几岁,两人以兄弟相称,从此他俩一直追随刘备,当起了贴身保镖;而刘备更是待他们不薄,“寝则同床,食则同器,恩若兄弟”。  他们同样尽情报效,无论走到哪都是侍立左右,随时随地保卫刘备的安全。为了“大哥”,他们不避艰险,置生死于度外!  正是这样的兄弟感情,让他们三人终身不渝,比亲兄弟还亲;正是这样的兄弟感情,日后关羽被孙吴所杀,刘备才挥军十万为他报仇;正是这样的兄弟感情,才有了“桃园三结义”的浪漫传说。  第一章从这里出发!  注:①《三国演义》中,说是关羽杀了当地仗势欺人的豪强。  ②明代《画髓元诠》记载张飞:“喜画美人,擅草书。”清代《历代画征录》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如今“莽张飞”的书法尚有存世,可惜美女图皆已不存,不然肯定是别有一番风情。其实民间亦有歇后语流传:猛张飞工笔画美人——粗中有细,说的就是这个事。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萍水相逢,却成知己。干事业,没钱可不行,刘备既不做强盗,也不做生意,钱哪儿来?这要感谢两个好心人。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富有千金,经常往来涿郡贩马,听说刘备  是个奇人,二人慕名而来,一见面就“异之”,赶紧捐款资助。于是,刘备便有了本钱。  003 怒鞭督邮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人民流离失所。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太平道掌门人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召,发动起义,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称“地公将军”与“人公将军”。  起义军先杀贪官祭天,头裹黄巾,称黄巾军。黄巾军攻城掠地,尽烧官府,十日内便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朝廷采取严厉措施血腥镇压。乱世出英雄,刘备感觉机会来了,带着关羽和张飞投军,在校尉邹靖手  下任职。他的艰险人生,就此开始!他期待自己能有一番作为,出人头地。这一年,他二十四岁。在镇压黄巾起义之余,他参与了平定“弥天将军”张纯的叛乱。当时平  原人刘子平得知他勇武有力,于是举荐了他。刘备信心十足,没想到在进军途中,突然与叛军遭遇,官军不是对手,惨败。他不幸受伤,但他不笨,见跑不掉,就躺在地上装死,等敌人走后,才被人用车子拖回来。任何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路上总是充满荆棘与坎坷,还有太多的困难与挫折,关键在于,你如何去面对,是勇敢的坚持,还是无奈的放弃。而刘备,始终没有放弃。  干着这种不要命的活,心惊肉跳,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并且因为有军功,被授予中山安喜尉一职,管管地方上的治安、缉捕盗贼这些小事。可刘备心气太高,不屑这等小差事,所以没见什么政绩,相反,还闯下大祸。  不知朝廷出于什么原因,又诏令各地州郡,凡有军功当上“公务员”  的,一律下岗。刘备刚好符合这个条件。负责督察郡内长吏的督邮,来到安喜县,准备拿刘备开刀。刘备知道,这次不是闹着玩的,打算去说说好话。他找到督邮的住处,想进去求见,不料督邮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不见。这就悲剧了!碰了一鼻子灰,刘备心里那叫一个气,马上跑回去,带了一帮兄弟又跑  回来,突然破门而入,大吼一声,受太守密令来捉督邮!晴天霹雳!督邮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被从床上拽走。待走到县界,刘备解下印绶,挂在他脖子上,将其一把捆到树上,不由  分说,鞭子、棍子一顿暴打。刘备还不解气,要杀了他。可怜的督邮苦苦哀求,这才死里逃生。就这样,刘备带着一帮好弟兄跑了。①打了督邮,犯下大罪,只好生死大逃亡。在那个乱世中,也没人发通缉  令,逃了一阵,他们又去投军——因为有饭吃。  当时,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音guàn)丘毅到丹杨(丹阳)募兵,刘备报了名,又开始镇压起义军。在下邳打了一仗,他作战勇猛,力战有功,被任命为下密县丞,后又去官为高唐县尉,折腾了好一阵,终于当上高唐县令。  可是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就在他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的时候,起义军攻破高唐,又把他打得到处跑。这时候的刘备,是郁闷的,没个安身立命之所,还四处流浪,他无路可走。无路可走的刘备,想起了一起玩宠物狗的同学公孙  。  注:①《三国演义》中,说张飞鞭督邮,实际上是刘备,张冠李戴。  此时的公孙  ,已不再是昔日的纨绔子弟,因为打仗不怕死,镇压黄巾  三国真相  军有功,他崛起于行伍,已是堂堂一方霸主,号“白马将军”,官至中郎将,雄踞幽州。但他与袁绍一直不和,且有杀弟之仇,两人经常互殴,打得难解难分。  004 拯救大名人孔融  公孙  见老同学来了,很给面子,马上奏请朝廷,表为别部司马,让他与青州刺史田楷,一块去对付袁绍。  虽说已是一千石的官了,但刘备并不轻松,到了青州,卖力地配合田楷,与袁绍连战两年,打到野无青草的地步,双方损失都很大。后来袁绍让儿子袁谭领青州刺史,又大战一场,田楷战败。好在刘备比较争气,没有辜负老同学,数有战功,于是公孙  又让他代理平原令,后为平原相。  此时,刘备已是与郡太守平起平坐、享秩两千石的“地市级高官”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平原相任上,刘备知道机会来了,兢兢业业地做事,先让关羽、张飞为  别部司马,统领部众;同时加强境内治理,“外御寇难,内丰财施”。为了争  取人心,他与下属打成一片,不但平时坐在一张席子上发呆,还一起吃饭。这样的品德,自然声名远扬,不料,却引来杀身之祸。有个叫刘平的人,一向看不起刘备,耻为之下,派刺客前来刺杀。当刺客接近时,他还蒙在鼓里,把刺客当好人,热情款待。没想到真诚  的力量无比强大,彻底击碎了刺客的妄想。刺客被感动了,不忍下手,不但临阵倒戈,还把自己供了出来,主动将来意告知刘备,扬长而去。水能克刚,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  连刺客都能感化,这样的功力实在太强大,如此名望,不幸让大名人孔  融知道了。孔融,孔子的后代,小时候很聪明,四岁就懂得让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孔融让梨”的故事很感人,可惜他志大  才疏、高谈阔论,不是个干实事的人,后来因为得罪董卓,被打发到北海  郡为相。北海,很乱,很危险,去那里做官,明显去送死,加之孔先生不懂管  理,被黄巾军打得弃郡而逃,出尽洋相,最后竟然被围在都昌出不来。就在这时,他想到了刘备,派太史慈冲出重围,到平原向刘备搬救兵。得知是大名鼎鼎的孔融来求救,刘备惊喜异常,大喜道:“孔融都知道  世间有我刘备啊?”立即发兵三千,随太史慈赶往北海救名人。可当军队赶到时,黄巾军已自动散去,他们也有点怕刘备。成了大名人的救命恩人,刘备的知名度大幅提升,而他治民用兵均有所  作为,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连在广陵素有威名的豪强,典农校尉陈登,都  对他推崇备至,说他“雄姿杰出,有霸王之略”。这或许是对他最好的评语了。口碑好,自然有人来,最令他高兴的,就是赵云。赵云,常山真定人,后人常称其为常山赵子龙。子龙是他的字,因为身  材魁梧、相貌不凡,本郡官员推举他投附公孙  。在这里,他认识了刘备,刘备见他是个人才,动起了歪脑筋,暗中拉拢;赵云也欣赏刘备,于是两人很快就结为知己。  005 诺言  后来,公孙  派刘备前往青州战袁绍,赵云便跟随打理骑兵,可没过多  久,哥哥去世了,加之又有点看不上公孙  ,于是借着这个理由回家。刘备知道,他不会回来了,临行前,紧紧握住他的手,难舍难分。赵云明白他的意思,说了一句:“终不背德也!”绝尘而去。他的背影,消失在刘备期待的目光中。  数年后,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终成刘备手下一代名将。    既然喜欢助人为乐,自然就有人找上门来。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春,  徐州牧陶谦遣使向青州刺史田楷和平原相刘备求救,因为,曹操打过来了。怎么和曹操惹上了?三个原因:一、曹操要扩大地盘,徐州刚好与他据有的兖州是邻居,又很富裕。二、曹操打袁术时,陶谦居然声援他,犯了政治错误。三、有杀父之仇,曹操肯定饶不了他。陶谦与曹操是老对头了,两人分属袁绍、公孙  两大阵营,大打出手。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的老爸曹嵩为躲避战乱,从老家来找儿  子。曹操命泰山太守应劭带兵前去迎接,兵还未到,陶谦就痛下杀手,派骑  兵数千在半路截杀,将曹嵩和他小妾及小儿子曹德全部杀死。①这件事,让他与曹操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曹操异常愤怒,就在这年秋天,带大军来报仇了,猛打暴打,连克十余  城,很快就打到陶谦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陶谦逃到郯(音tán)城,曹操攻之不克,只好撤走。此时的曹操,想到父亲和弟弟被杀,全家死了大半,又抓不到仇人,便  杀人泄愤。在过取虑、睢(音suī)陵、夏丘等地时,发了疯似的大开杀戒,  杀了陶谦境内数万人②——“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何其残忍!可怜的百姓,就这样,在军阀混战中成了替死鬼。战争,永远的受害者,只有老百姓。曹操疯狂的屠杀,不只大失民心,很快就尝到恶果。陶谦打懵了,无计可施,只好请外援,向田楷和刘备发出求救信。刘备拿着这封沉甸甸的信,却丝毫没有孔融求救时的惊喜。他有些犹豫,不是不想去,而是要做一个决定,一个能改变他一生的  决定。  注:①关于这件事,史书说法不一,有说是陶谦亲自下手,有说是陶谦手下贪财,但 不管怎么说,都与陶谦有关。②《后汉书》说数十万,不可信,综合各方史料,以数万为是。  这个决定就是:背叛老同学公孙  ,还是归附陶谦?最后,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刘备此时有兵千余,还有少量的幽州乌丸(乌桓)杂胡骑,另外,他还收养了几千饥民。带着这些杂牌军,与其说是来支援,不如说是来投奔,陶谦很清楚,手上的兵,加上刘备的将,强强联合!他也够意思,马上拨给刘备四千丹杨子弟兵,帮他壮大队伍。  如此一来,刘备便拉起近万人的部队,驻扎在陶谦附近。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靠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正当他信心百倍要打大胜仗的时候,曹操又来了,回家休整后,这年夏  天,他再征陶谦,一路势如破竹。当曹操正要去郯城抓陶谦时,屯守郯城东的刘备,与陶谦部下曹豹,自不量力,天真地跳出来截击。曹操用兵如神,岂是你想截就截的?一顿猛揍,刘备、曹豹双双大败。  006 陶谦让徐州  这一仗,是他与曹操的第一次交手。第一印象实在不好,自此以后,他就留下了心理阴影,几乎不敢与曹操正面交锋,只要听说曹操同志本人来了,撒腿就跑。曹操随即攻下襄贲,又大开杀戒,陶谦如惊弓之鸟,准备躲到老家丹  杨去。就在刘备收拾残兵还在后怕的时候,曹操却自己乖乖撤军了。难道大发慈悲?不是,是报应来了。 因为杀人太多,老朋友张邈与亲信陈宫,对他大失所望,怕发了疯的曹  操也杀到自己头上,加之两人性格独特,于是趁其在外作战之机,改立吕布为兖州牧。  后院起火,曹操只好舍弃陶谦,回去救火。赶走了劲敌,陶谦日子并不好过,相反还吓出一身病。之前为了做人情,  他上表朝廷,奏请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守豫州境内的小沛,紧挨着徐州。  此时的刘备,已是地方上挂名的最高行政长官,名义上的封疆大吏。他在等待更好的机会,等待自己一展前程。这一年,他三十四岁。曹操没有亲手杀掉杀父仇人,陶谦却自己了断,到年底,病重,死了。他心知徐州情况复杂,各路军阀虎视眈眈,儿子又没出息,想来想去,  还是觉得刘备好,至少曹操打自己的时候,还能勇敢地跳出来。临死前,他对助手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徐州呀!”留下这样一句  话,就两腿一伸,与世长辞。麋竺遵照老首长遗嘱,率州人到小沛来迎接刘备接任徐州牧。刘备婉言谢绝。谢绝的原因是:太突然!这下可不得了,就是这不经意的举动,让许多人觉得,刘备真是好人  啊,送给他这么大的官都不要!如此一来,四面八方的人都纷纷赶来了,他们无不一个目的:劝刘备收下这份厚礼。  早就对他有高度评价的陈登来了,力劝他接受,刘备想推给袁术,因为他是“四世五公,海内所归”,陈登不管,不依不饶。这时,我们的大名人孔融也来了,一开口就说,袁术的四世五公,都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啊!  还是名人说话有水平,刘备也不想悔不可追,半推半就地答应了,遂领徐州——后世所传“陶谦让徐州”的佳话,就是这么来的,而《三国演义》中刘备“三让徐州”,则只是艺术的虚构罢了。  当上了徐州牧,名副其实的一方大员,也有了举荐州郡长吏的权力。为了回报大名人,刘备首先让孔融脱离苦海,表请他为青州刺史,这其实是对公孙  的公开叛变。但此时天下大乱,也没什么规矩可言,有时一个地方都冒出好几个刺史,比方单单这个青州刺史,公孙  的田楷、袁绍的袁谭、刘备的孔融,都打着同一个旗号。  僧多粥少,怎么办?  打!  实力,将决定一切。  虽然如此,这件事在袁绍看来,却是投靠自己的表示,因为敌人的敌  人,就是朋友。当陈登派人来通知时,他不但不反对,还声言:“刘玄德不负众望!”  但刘备哪里知道,自己的危险才刚刚开始!很多对你竖大拇指的人,并非真心对你好,而是形势使然,后面发生的事,让我们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尽说好话的,不一定就是好人。  可刘备一直蒙在鼓里。  ……


编辑推荐

  三国时代动乱不堪,天下视人命如草芥。  关羽之死真的只是一起单纯的杀人事件吗?  赤壁之战,震烁古今,然曹操并非败给吴蜀联军。孙策身死荒野,凶手竟非其仇人。卧龙诸葛纵横一世,最后命运却被别人掌控。  这是一部血淋淋的杀人史,一本弱肉强食的生存史。  比《三国演义》更真实,比《三国志》更好玩!  百度首页连续推荐,点击总量已突破1亿8000万!  荣膺百度官方权威评定百度搜索风云榜2010年度百度贴吧十大神贴之首,排名第一位。  几百万粉丝都在看,迄今为止最热血、最年轻、最敢写的三国史,易中天鼎力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国真相 PDF格式下载



很好,展现三国历史,全面讲述战争,权谋与智慧。告诉你事业成功的秘密与人生奋斗的真谛。


以前看三国演义觉得枯燥,文言白话让人读起来很吃力。三国真相用直白却生动的语言将赤壁之战所用的权谋和之间的权衡关系分析透彻。第一部很好,很有启发,期待第二部。


很详细客观的写了三国史实 也从中容易获得很多做人的道理,适合学生白领三国粉 ..


和易中天的差不多


这本书很好,推荐购买。只是字数有点少


很好,就是找不到第二部哪有


不知道下面的几个版本出来了么


很好,还没看不过值这个价位


还没细看,但是大致翻了下,感觉还可以,希望看完不会失望


力举


前几天看了电子版的,觉得内容不错,就买了。


看看吧,有点小意思


当当购买的发货速度相当快 正在看着呢。不错哦


记录清晰详细易懂,赞!


还没看,是看评论好才买的


序写得看不下去了,剩余的都不错,有所收获


这本书是在特价的时候买的,很划算,内容方面还行,不过个人更推崇百家讲坛出品的作品


没有想象中的好 感觉也是再走当年明月的线路,但是刻意模仿的痕迹很重,个人观点~~


还没读,但真的是很实惠。


包装不错,印刷的也不错,内容简单了点,通俗读物


这本书挺好看的,挺满意您


好书!打折的时候买的,很划算!


内容有很多是估计在那重复凑字数的感觉,明显感觉到写法的稚嫩。有些内容太过主观,感觉有失真实性。


一般般不像正版,没有评的那么好


三国真相


封皮上写着\吹嘘有一帮教授、名人推荐此书,还说作者是一80后编剧——这些说穿了就是包装个卖点出来,但是好的历史书不是靠包装卖点就能写成的,好的历史书要不论从历史知识还是文笔都很优秀才行!这本书的出版者最好自己反思一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