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图典
陈建功、 吴义勤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01出版)
前言 序幕 二十世纪文学革命的前奏 第一部分 五四文学革命(1917—1927) 第一单元鲁迅 第二单元郭沬若 第三单元 “五四”初期的文学创作 第四单元文学社团和流派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浯丝社 莽原社 末名社 浅草社 沉钟社 湖畔诗社 弥洒社 狂飚社 新月派 都市通俗小说流派 第五单元初期话剧运动 第二部分 左翼和进步文学的崛起 (1927—1937) 第一单元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翼作家 第二单元 民主主义文学 杂文和报告文学 翻译文学 北平作家群 第三部分 战火洗礼中的文学(1937—1949) 第一单元 国统区文学 七月派 九叶诗派 第二单元 解放区文学 第三单元沦陷区文学 台湾地区 上海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1949—1977) 第一单元小说 第二单元话剧、歌剧 第四种剧本 玫育剧 第三单元报告文学 第四单元 散文、杂文 散文 杂文 第五单元诗歌 来自延安的诗人 活跃的军旅诗群 和平建设时期的歌手 50年代新民歌运动 少数民族歌手 第六单元儿童文学 童话 儿童小说 儿童诗歌 第七单元文艺理论与批评 第五部分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1978—1999) 第一单元 百花盛开的新时期文坛 小说 历劫归来的小说家 扎根乡土的代表作家 知青作家群 文化寻根派小说代表作家 改革与都市题材小说代表作家 先锋小说代表作家 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 女性小说代表作家 军旅小说代表作家群 历史题材小说 新生代小说作家 少数民族小说代表作家 戏剧 报告文学 散文与杂文 散文 杂文 诗歌 历劫者之歌 “新边塞诗群” 朦胧诗 关注社会变革的诗音 “新生代”诗 儿童文学 文学理论批评 第二单元 繁花似锦的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坛 台湾代表作家 台湾诗歌 台湾小说 台湾散文与杂文 香港代表作家 澳门代表作家 海外华人代表作家 第六部分迈入21世纪的文学(2000— ) 殷切的希望 深入生活与时代同行 鼓励优秀作品 扶植文学新人 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结束语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骋,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文史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晚年定居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10年,胡适考取官费留学美国,1914年获康奈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就学于哲学家杜威,获博士学位。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了胡适一生。 1917年夏,胡适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又任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早在1916年他就写成《文学改良刍议》,提出要从改革旧文学的“八事”来实现文学的变革。之后又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对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到了重要的倡导和推动作用。 胡适主张“作诗如作文”,要打破旧体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1920年3月,他将自己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白话诗结集为《尝试集》出版。这是文学革命开展以来第一部个人白话诗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新诗史上具有开创意义,胡适无疑是第一位“白话诗人”。 胡适一方面从理论角度提倡新文学,一方面还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和挪威易卜生等名家作品,为新文学提供借鉴。在《新青年》“易卜生号”特刊上,他发表了《易卜生主义》,并与罗家伦合译了易卜生的剧作《娜拉》,随后他还模仿《娜拉》创作了社会问题剧《终身大事》,引发了“五四”后的“问题小说”与“社会问题剧”的创作热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图典》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