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周勇 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

周勇 编  

页数:

176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2001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经历了两年多研究、探索的路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曾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组织了对国家级实验区的调研与评估,同时各地也多次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了调研和评估。方方面面的反馈情况表明,近三年来,课程改革实验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校长、教师正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大纲和教科书上规定的知识,学校的教育应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校长、教师在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教学表现得更加民主、灵活,学生的学习开始趋向于主动、合作、探索和创新,生动活泼的课堂面貌正在形成。  家长和社会也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理解、支持新课程的进展,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但我们应非常清醒地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工程巨大的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复杂的社会变革,而凡属改革就会遇到困难与阻力,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和主张。那么,什么是坚持改革的最高原则?那就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内容概要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作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要把为学生终身发展而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当课程方案确定后,教学改革自然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为此,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事情。

作者简介

  周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研究领域为教育、文化与社会。译有《解释性交往行动主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相关理论:背景、平台和桥梁第一节 课程改革:搭建宏观的背景一、课程概念的来源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三、新课程的功能与目标四、课程标准的内涵辨析第二节 课堂教学:解读微观的世界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二、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第三节 教学研究:架起宏观和微观的桥梁一、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二、构建新颖的教研组织结构三、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第二章 说课:拓宽教学研究的新视野第一节 说课理念:走出传统说课的藩篱一、说课的类型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三、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说课内容:寻找教学研究的金钥匙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学情四、说教法五、说教学程序第三节 说课评价:闯出教学研究的迷宫一、评价原则二、评价内容三、评价方法第四节 说课形式:分享教学技术的经典智慧一、预设验证型说课二、即时反思型说课三、普适推广型说课第三章 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第一节 贯通四种方式一、什么是听课二、听课的基本特点三、听课的目的和作用四、听课的要求第二节 分整四种类别一、检查型听课二、评比型听课三、观摩型听课四、调研型听课第四章 评课: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第一节 理念:使人进步的阶梯一、评课的内容二、评课的功能三、评课的原则四、评课的形式第二节 目标:锁定远航的明灯一、评价教学目标的表述与作用二、评价教学目标的表述三、评价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起的作用第三节 过程:让评价和教学同步一、学生的学习心境应该是愉快的二、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健康的三、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是端正的四、学生的学习参与应该是主动的五、学生的活动时间应该是充足的六、学生的认知状况应该是高水平的七、学生合作的情况应该是有效的八、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的第四节 素质:奠定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一、教学态度二、教学方法三、教学组织安排四、教学语言五、课堂板书六、教态七、学科专业技能八、应变能力九、教学媒体十、教学设计第五节 成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一、认知领域学习成效评价二、情感领域学习水平评价三、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水平评价第六节 综述:催人奋进的号角第五章 案例精选第一节 解剖麻雀,凸显理念第二节 交流互动,碰撞提升第三节 特殊课例,魅力无限第四节 不断反思,迅速成长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构建新颖的教研组织结构  1.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赋予学校教研组新的内涵  综合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同时新课程强调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些要求对于某个学科的某一个教师来说是难以完成的。为此,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完善重建已有教研组织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教研组织方式。对于区域范围,可以构建联片学科教研网络,以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在原有学科教研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内学科教研网络,定期就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展开研讨,使参加活动的教师有互动的空间,使原来个体的势单力薄的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谋划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表明,这些团体性、开放性的学校教研组织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十分有效。  2.建立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新课程改革是国内外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运用,势必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场深刻的变革。走中小学与大学、教研机构合作之路,建立为教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沟通及合作的制度是必然选择。  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走进学术前沿,寻觅创造、发展的新支点。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就教师个体而言,他们在资深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和进修,为自身专业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大学教师带来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使中小学教师有机会了解和学习这些新理论与新方法,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这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产生实际的社会效益并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真正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研究者,从根本上形成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让教师职业充分获得专业化的支撑。可以说,在当今的学习化社会,怎样使教师在不脱岗的情况下能整体提高反思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制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编辑推荐

  《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从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开始,具体探讨教学改革要做的事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