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研究

胡福贞 教育科学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教育科学  

作者:

胡福贞  

页数:

271  

字数:

268000  

内容概要

教师及其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重大前沿性课题。在始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的世界性“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实践运动中,人们已从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逐步向教师个体自主的专业发展转变,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和实践成果。然而,此中也存在诸多不足,突出表现为对在教师日常教育实践及其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定位和导向功能的教师自我评价活动缺乏应有重视和深入研究。这是当前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实践中形成“内外交困”现实困境的重要原因。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及其专业发展中极其关键的有关自身价值衡量、判断、选择和预测的活动,既决定着教师建构日常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同时也是增强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促使他们更有效地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为此,切实理解和把握教师自我评价,深入、系统地探讨它对教师日常教育实践及其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与作用机制,既能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师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师教育中的相关理论提供科学基础,也能为促进幼儿教师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合理的教育实践及自主的专业发展。 基于丰富的多学科相关理论和大量的实证资料,本书采用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整体描述与具体阐释相结合的研究和写作方式,综合运用观察、访谈、问卷与资料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对幼儿教师自我评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全书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本书从对幼儿教师研究和实践的历史性反思出发,在全面评析自我评价在日常话语层面和已有研究中的内涵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内涵、结构、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从理论层面明确了自我评价作为幼儿教师衡量和判断自身价值的一种心理活动,是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及其标准(包括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及其关系)、评价活动方式、评价结果表达、评价条件等基本要素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所构成的整体性、动态性和条件性系统。 第二,本书综合运用访谈、观察、问卷和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有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证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思考,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了幼儿教师自我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性、条件性的活动过程,其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其标准、评价方式、评价表达等诸方面所形成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重要现实问题。研究显示,当前明显存在幼儿教师自我评价过程缺乏主体性、评价内容及标准缺乏专业规范、评价方式过于主观随意、评价表达流于表面形式等突出问题。同时,研究表明,这是多种相关因素间复杂的协同作用的综合性结果。 第三,在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幼儿教师自我评价中出现的主体性、一致性和科学性悖论,本书主要从“真”即合乎规律和“善”即合乎目的两个层面提出了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合理性框架。同时着眼于教师可持续的自主专业发展,本书还对实现幼儿教师合理的自我评价的重要途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书籍目录

导言 一、“歧路亡羊”——当前幼儿教师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困境 (一)众矢之的——教师 (二)“歧路亡羊”现象简析 二、“亡羊的回归”——本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一)基本问题 (二)主要方法第一章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内涵解析 一、“自我评价”概念在日常话语层面内涵的评析 (一)多义性 (二)模糊性 (三)多功能性 二、“自我评价”概念在已有研究话语层面内涵的评析 (一)描述性含义与规范性含义 (二)过程性含义与结果性含义 (三)意图性含义与效果性含义 三、本研究对“自我评价”概念内涵的诠释 (一)指称个体判断自身价值的独特心理活动 (二)指称对象具有完整的结构 (三)相似概念的辨析第二章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主体分析 一、“我”的两种对立形象 (一)“公开的我” (二)“私下的我” 二、“我”作为一个蕴涵多种可能性的集合体及其特征 (一)“我”的多面性和多变性 (二)“我”的相对稳定性 三、思考与启示 (一)自我评价主体的核心和关键是主体性的确立 (二)“我”是多元自我的统一体第三章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客体分析 一、对自身素质的评价 (一)突出自身职业特质的典范性,具有明显的伦理价值取向性 (二)强调知能和身心健康,具有明显的工具价值取向性 二、实际表现 (一)以幼儿为价值主体时,突出师幼互动的工具性价值 (二)以家长为价值主体时,强调自身职业的伦理价值 (三)以同事为价值主体时,突出人际交往的内在价值 (四)以管理者为价值主体时,强调具体表现的工具性价值 三、对职业回报的评价 (一)理想化的择业动机 (二)喜忧参半的实际回报 四、思考与启示 (一)不同评价内容的价值序列问题 (二)建立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第四章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方式研究 一、频繁的外部参照 (一)反射性评价 (二)社会比较 二、随意的自我审视 (一)感觉体验 (二)常识经验 (三)概念推理 三、思考与启示第五章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表达 一、表达目的 (一)确认自我的需要 (二)促进交往的需要 (三)获得奖赏的需要 二、具体表达策略 (一)随意的自然流露 (二)专门的控制性表达 三、思考与启示 (一)何以为“真”的认识论命题 (二)何以为“真诚”的伦理学命题第六章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一、整体性分柝框架 (一)可能性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现实性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不同影响因素构成的序列化结构及其作用 (一)幼儿教师自身内部因素及其作用 (二)外部环境因素及其作用结语 一、当前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合理性悖论 (一)控制与自由:主体性之惑 (二)单一与多元:一致性之惑 (三)客观与主观:科学性之惑 二、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合理性框架 (一)“真”,即合乎规律 (二)“善”,即合乎目的 三、希望之路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章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客体分析  任何活动可能进行的基本前提便是一定活动对象/客体的存在。因此,在第二章回答了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活动中“谁在评”这一涉及活动主体的问题之后,本章将着重探究“评什么”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通常将哪些内容作为自我评价对象?为什么?  作为自我评价结构中的基本要素,评价客体即“评什么”的问题至少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1. “我”(作为价值客体)对谁来说是有价值的?  即在作为自我评价客体的价值关系结构中,谁/哪些人是价值主体?其具体内容直接指向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对幼儿教师有着不同利益需求的人。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项满足不同人需要的价值性活动,牵涉着不同方面的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随时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的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与哪些人的利益相关?  2. 就哪一方面来说“我”对谁来说是有价值的?  即在作为自我评价客体的价值关系中,具体的价值客体是什么?其实际内容指向幼儿教师自身能满足不同需要的那些固有属性和实际表现。也正是这些不同属性与那些对其提出不同要求的人之间所形成的价值关系及其运动才构成了自我评价活动对象的整体性结构。  3. 以什么标准衡量“我”的哪一方面对谁来说是有价值的?  即教师赖以作出某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可以说,评价标准的选择和确立是决定教师自我评价性质及其最终结果的关键所在。区别于自我认知活动,自我评价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其以特定的评价标准为转移。


编辑推荐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研究》是关于研究“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专著,全书采用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整体描述与具体阐释相结合的研究和写作方式,综合运用观察、访谈、问卷与资料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对幼儿教师自我评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每个教师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以自我为评价主体、对自己及周围世界作出的独特价值判断所形成的自我形象和世界图景。它们暗示着她在现实生活中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左右着她对生活和工作的解释和感受,从而引导着她趋利避害,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之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理论问题的梳理系统而清晰透彻对实践问题的把握准确务实而充满人文关怀


不错的东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