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

孙亚玲 教育科学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教育科学  

作者:

孙亚玲  

页数:

309  

Tag标签:

无  

前言

  课程与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工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具体表现,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育现代化,核心问题是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正是基于此,在教育学范畴内,以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为重点研究对象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进入21世纪,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高度,依据教育实践的发展,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体系,关键的问题是:回应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矛盾、新问题,从历史、现实与理论三个维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信息技术学等不同视角,把握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趋势,真正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内容概要

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顽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令人困惑的现实焦点,也是重要的理论难题。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既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专业工具,也是提升教学专业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本研究尝试研制出适应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这个标准框架,基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双向建构,清晰地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细化标准和行为要素,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无论是职前的或在职的教师,都能够使用这个标准框架来监控、反思、引导个人的教学活动,支持专业发展规划。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不是教学的“速效处方”,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南。教师可以基于自己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应用,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有效教学模式。

书籍目录

前言 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研究所涉及的有关概念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与内容梗概第一章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其标准研究 一、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环境与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媒体与教学的有效性 五、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 第二节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倡导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二、翻介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和开发教学策略 四、课程与教学论视野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五、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研究第二章 解读课堂教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节 零距离感受课堂教学 一、选择样本学校 二、实地采集第一手资料 三、观察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第二节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积极因素分析 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教师因素分析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学生因素分析 三、教学内容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四、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五、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消极因素分析 一、理论脱离实际,缺少实践环节 二、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气氛沉闷 四、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第三章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上)——一个分析的框架 第一节 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必要性 一、我国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现状 二、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意义 三、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国际借鉴 第二节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图解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列表第四章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中)——框架的解读 第一节 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理论基础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研究基础 第二节 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基本问题 一、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构成及其有限性第五章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下)——框架的论证 第一节 学生的意见 一、学生意见的重要性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及其原因 三、学生的打分结果及依据 四、学生调查的结果与研究观察结果之比较 第二节 教师的意见 一、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二、教师的意见 三、教师的建议 四、特级教师的意见 五、教师意见所反映的问题及其分析结语 研究意义与展望 一、研究的意义 二、未来展望附录一 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文献统计附录二 教学情况问卷调查附录三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附录四 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观察原始数据记录表附录五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调查问卷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理论基础  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专业实践的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首先反映的是研究者的教学理念及其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的理解,同时也代表新的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新进展给予我们的导向。比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就要与这些新的教学理念相一致才能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是建立在已有理论之上的,这些理论能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前谈论最多的一种学习理论,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时尚,反映在新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中。实际上,这个运动并不是新近才有的。建构主义植根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中已经很久了,特别是在杜威、维果茨基以及皮亚杰的著作中早有论述(Dewy1915,1929;vygotsky1978;Piaget1978)。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在早期与以斯金纳、伯雷特等为代表的以行为导向的行为主义理论抗争,最终取得了大多数人认可的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理解任何概念取决于它们对那个概念的心理建构,换句话说,他们获得那个概念的经验本身建构起那个概念。教师当然可以引导学生概念获得的过程,但是学生们必须自己真正去理解、去经历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不同的个体,由于其经验、知识以及认知结构的不同对同一个内容的理解是不同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一个经验的记忆与其先前的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有关,而与教师的意图或解释的质量无关(Danielson1996)。举个学生学习科学的例子来说明,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确信他们的眼睛能看见物体,可事实上,我们的眼睛看见的是从物体上反射来的光。


编辑推荐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介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不是教学的“速效处方”,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南。教师可以基于自己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应用,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有效教学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 PDF格式下载



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好


同事买的书,刚好在找一些相关资料的时候,翻到。自己特意买来作为研究资料收藏。里面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位以及基于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的介绍对于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是非常有启发的。


对于有效教学的标准框架进行研究


发人深思,只有吃透标准才能搞好有效教学


的确是作者一笔一笔写出来的书。文献研究做得扎实,是到现在为止看到的关于有效教学做的最好的,但是评价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所述不多,有点遗憾


提纲、论点与理论具有前瞻性和很强的逻辑性


很不错的书,对我的论文应该有帮助吧


此书值得学习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心血之作,读了有很大的收获,感谢作者。


不错的书,写论文很有用!


书不错,想再买,可总是不能结账。不知道是为什么?主页面说是有货,可送达,可结账页面说是不能送达,表里不一,真是急人,想自提吧,在结账页面也过不去。提出问题也没有回复,没有一个电话可询问,当当网在这一点上的漏洞比较明显,有些失去民心了。


匆匆看完全书,感动于作者严谨的研究态度,也困惑于现实校园中有人会如此细化和量化地评价教学有效性吗?


对有效教学的标准教学了研究,可以借鉴。


刚开始看觉得不太对劲,不太符合通常的那些教育理论书的行文方式,很特别,后来看了看,貌似见过,想了想,似是她的博士论文(华东师大,2004,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博士论文嘛,自然是花了不少心血写的,虽然写论文的那摊子事大家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里面看得出是有很多作者自己的东西的,值得一读!

也许更适合研究型的教师或者研究型的教管看


此书值得阅读


在制定课堂教学标准方面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书不错!对于教师来说,不错!!


这本书很有指导意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