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交汇的秘境
2005-2-1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王波
无
这是一本用双脚丈量出来的旅游书,文字优美、生动,图片丰富、精彩。作者的贵州之旅以贵阳为中心,分中、东、西、南、北五条线,深入深山老林和穷乡僻壤,非常普通的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作者详尽描写了那里神奇而美丽的风景和淳朴、原始、有趣的风物人情,再配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此书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信息,绝对能满足自助旅行者对攻略、线路、景点、食宿、交通等方面的需求。
这是一个被封闭在重重大山之中的世界,在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有的只是大面积原生态的森林,石漠,河流,洞穴,和其间各族原住民形态各异的村寨。它贫穷,但异常的美丽,它深具鬼蛊般吸引力的原始神秘只有经过长途跋涉了才能看清。
只有置身其中,你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富裕,香纸沟古老的造纸术,高坡乡传统的洞葬,梭嘎乡长角苗独特的头饰,芭沙枪手的古风,海龙顿形态完整的明朝地戏。
王波,男,网名“二十一街区”。贵州人,一个资深的“驴友”。
序Precface前言Foreword中线 从贵阳出发:多样化之旅第一章 香纸沟:古老的蔡伦造纸术 肠旺面 古老的蔡伦造纸术 南静寺第二章 紫江地缝 第三章 高坡乡的神秘洞葬 美丽的田园风光 热情苗家汉子 野花盛开的云顶草场 甲定洞葬 谷里洞葬 寻找中寨洞葬第四章 青岩古镇的悠闲时光 第五章 露营红枫湖 老杨和野菜 红枫湖第六章 黄果树瀑布第七章 六枝特区:梭戛乡长角苗第八章 在天龙屯回到明朝 石头房子 穿明朝服饰的屯堡人 地戏——戏剧“活化石”第九章 花溪公园,真山真水真美景北线 遵义:红色之旅第十章 长征转折点——遵义会议会址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第十一章 中国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第十二章 国酒之乡——茅台镇第十三章 四渡赤水出奇兵——赤水 十丈洞瀑布 四沟洞瀑布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丹霞地貌第十四章 残阳如血——娄山关第十五章 珍稀动植物王国——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第十六章 道真——美丽的大沙河第十七章 贵州第一峰——梵净山 夜幕钟声 通天云梯 金顶佛光 蘑菇石 万卷书 太子石第十八章 激情漂流——水银河的清凉之夏西线 毕节地区:高原秘境之旅第十九章 高原明珠,鸟的王国——威宁草海第二十章 地下天宫——织金洞第二十一章 从金坡到百纳:百里杜鹃甲天下西南线 布衣天堂:中国夏宫之旅第二十二章 山中幽谷——猴子沟第二十三章 荔波——大七孔、小七孔 大七孔 小七孔第二十四章 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马岭河峡谷东南线 苗侗乐土:民旅风情之旅第二十五章 郎德上寨第二十六章 西江:千户苗寨 夜婚(偷亲) 新娘不落夫家 雷公山第二十七章 天下第一侗——车江侗寨 鼓楼 古榕树群 寨蒿河 珠郎娘美第二十八章 月亮山腹地的苗家人 加两村:长约百米的集市 计划村:奇特的厕所文化 阳开寨:传说中野人出没的地方 摆拉寨:木机声中的悠悠岁月 摆绞寨:土家族神秘的图腾崇拜 污讲寨:月亮山深处最大的苗寨 上拉力水家寨:美女与华服 加牙苗寨:独特的树皮屋顶和惊世骇俗的服饰文化 加鸠乡:黄山归来不看山,加鸠归来不看田 芭沙苗寨:一个扛枪的民族 摆翁瑶寨:神奇的瑶族药浴后记
插图序言在看到本书之前,王波和他的贵州都是一个谜。我一度不能理解,一个身体如此单薄、瘦弱,属于工薪阶层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在那么多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投入了他所有的节假日,大部分的精力、财力和热情,背负沉重的行囊,远离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几十次、上百次地前往那个叫贵州的地方,用自己的双脚,在深山老林和穷乡僻壤间奋力跋涉,艰难穿越。我不知道,在这周而复始的苦行之中,在那个公认为原始而落后的地方,在一片荒凉与贫瘠之中,有什么东西如此强有力地吸引或蛊惑了他,能让他不惜代价、历尽艰辛,有时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的身心托付于此……翻开这部厚重的书稿,王波笔下的贵州一下子便吸引了我,所有的疑问也很快都有了明确的答案。这是一片奇绝而美丽的土地,而作者则是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领略并再现了它的神韵。他深深融入了一方水土,也融入了一方风俗与人情。他的贵州之旅以贵阳为中心,分中、东、南、西、北五条线。中线——穿越时空,重返遥远的过去:领略香纸沟古老的造纸术,神秘的紫江地缝,高坡乡神秘的洞葬,梭嘎乡长角苗独特的头饰;见识安顺一带独特的屯堡文化和穿明朝服饰的屯堡人及其神秘的地戏。北线——红色之旅:看一个衣衫破旧、吸着劣质香烟的诗人,如何在遵义走上前台,用他飘逸的才情,表现出神入化的战争艺术;看这个伟大的诗人,如何在赤水上演一台震惊世界的经典的活剧;再看,在残阳如血的娄山关,这个伟大的诗人如何点石成金,连阳光也要服从他的诗意……这里,有美丽的宽阔河自然保护区,有开白色鸽子花的百鸽树,有美丽的仡佬族聚居大沙河,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杉树和水杉树。在这里,可以登上贵州第一峰的梵净山,听钟声,爬天梯,染佛光;可以纵情于水银河漂流,度一个清凉之夏。西南线——走进布依族的聚居地:这里有幽谷猴子沟,荔波的大小七孔,还有被称作“地球上美丽疤痕”的马岭河峡谷。众多的瀑布和喀斯特地貌让人流连忘返。东线和南线——扎进雷公山,寻找短裙苗的发源地。这是作者极力推荐的线路:这里有郎德上寨的十二道拦路酒,侗族神奇的鼓楼,芭沙枪手的古风,西江的千户苗寨;这里是传说中野人出没的地方,有《木兰词》里唧唧复唧唧的织布机,加牙苗寨独特的树皮屋顶和服饰文化,可以体味神奇的瑶族药浴。这里,往往相隔一座山,就有两个不同的民族,语言、服饰和习俗迥异,急速的转换会带给人无比的惊奇和欣喜……这是一本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书。身为经验丰富的“驴友”,作者自然清楚读者需要什么而自己能够给予什么。他的书能满足自助旅行者对攻略、线路、景点、食宿、交通等方面信息的需求。它同时也是一部质朴而迷人游记。作者观察细微,描写细致、生动,克服了普通游记类作者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浮光掠影和浅吟低唱,跟着他的文思游走,如同身临其境。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诠释着作者心中的山水,给读者以视觉的、直观的冲击和感受。香纸沟:古老的蔡伦造纸术第一章 香纸沟:古老的蔡伦造纸术一个夏日的黄昏,背上沉重的行囊,再次登上去贵州的列车。走进大山深处,走进山里人的生活,去追寻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感受那里浓浓的民族风情。为的只是一个梦,一个儿时的梦——走很多的路,认识许多人,简单而执着。每次去贵州都是算着点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上火车,这一次也不例外。刚上车,还没来得及喘气,就被人拽着背包。正想发火,回头一看,是个漂亮的列车员。心里想我有票啊,拽我干嘛。列车员笑了笑,“你去哪儿啊?”“贵阳,我有票的。”我急忙解释道。原来只是一场误会,她只是要我的电话,想以后一起旅行罢了。夜里1点,她飘然而至,聊完装备聊工作,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让我感动不已。这次美丽的邂逅,最后成就一段友情。深夜,伴随着火车撞击铁轨的轰隆声,我睡得很香。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列车已稳稳地停靠在贵阳站台。告别漂亮的列车员,走下火车,迎着朝阳,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心里默默念着:贵州,我又来了。 贵阳火车站对我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出得站台径直坐上2路车。到黔灵公园还不足7点半,先去旅游中心汽车站问了去香纸沟的班车,8点半,时候尚早,先逛逛再说。肠旺面早听说贵州人吃早餐不是粉就是面,粉是羊肉粉或牛肉粉,羊肉粉以遵义师专门口那家的见长,连当地人都情愿每天早上排很长的队,就为了能吃上那儿的一碗羊肉粉。而牛肉粉则以花溪公园2号门的王记牛肉粉最有特色。面指的是肠旺面,因里面有肥肠和血旺而取名肠旺面。说到吃,这才感觉到肚子早已“咕咕”作响,赶紧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人多的小面馆要了一碗肠旺面,一阵狼吞虎咽后,竟忘了看看面里有什么原料。只觉得汤味鲜美,血旺绵而不老,榨干的肥肠慢慢嚼来香味无穷。出店,抬头望去,5个大字高高地悬挂在店门上——贵州肠旺面。回到车站,正好赶上去香纸沟的专线车。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境内,离市区36公里,仅1小时车程便来到香纸沟口。刚下车就被一群出租马匹的人团团围住,我选择了其中40多岁的老培做向导。老培从小生活在香纸沟,世代造纸为生,去年发山洪把仅有的一台石辗冲毁,断了经济来源,现在就只能靠租马维持一家的生计。据他讲,整个香纸沟的景色主要分布在北面和南面,前者人为痕迹较多,后者完全是天然景色,但路途远而难行,只有骑马才能到达。于是和老培谈好价钱,租用他的马前往南面的白水沟、红子沟和南静寺。古老的蔡伦造纸术刚进白水沟,顿觉一股凉意迎面扑来,让人心旷神怡。脚下便是白水河,河水清澈见底,冰冷刺骨。在河中生长着一种白水鱼,通体透明,与河水浑然一体。此鱼喜欢逆流而上,动作敏捷,快如闪电,极难捕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老培告诉我们,白水鱼能大能小,遇到敌人时,可钻进比自身体积小几倍的石缝。大自然真可谓无奇不有。沿白水河下行,峰峦叠嶂,水声潺潺,河边保存着目前国内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我们到达的时候,正赶上一位布依族同胞在舀纸。趁休息的间隙,他把香纸村的来历和造纸的工艺向我们娓娓道来:洪武十四年,已经降附大明的梁王数度斩杀朝臣,举兵叛乱。这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封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30万大军征讨云贵,两年后平息叛乱,史称“太祖平滇”。在这30万征南大军中就有湖南的侯爷、越国汪公率领的军队屯驻在此。为纪念军中阵亡的将士,伐竹造纸做祭品,以香纸做香(因为湖南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就把这里定为“湘子沟”。后来造纸成为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地名也演变成了“香纸沟”。如今,当地的布依族同胞还保留着古老的造纸技术,从伐竹、破竹、蒸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等有72道“手脚”(当地同胞把工序叫做手脚,一道工序就叫一道手脚)。告别布依族同胞,从另一条山路进入红子沟。红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红豆,满山的红子树到秋天应是瓜熟蒂落,红遍山谷。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能见到的只是满山的翠绿。南静寺去南静寺的路上要经过象鼻山。远远望去,山形似大象饮水,惟妙惟肖。路边石碑上有诗赞曰:“文殊三度普贤王,最终藕丝牵大象。唯吾铁棒打苍蝇,方知秋日伴无常。”寥寥数语给这座大山平添了几分神话的色彩。走到公路尽头,南静寺便展现在眼前。整个寺院依山而建,绿树环绕,寺内古木参天,香火袅袅,置身其中你能感觉到它的庄严肃穆。在寺前巧遇该村的吴老支书,听他讲起南静寺的过去和今天。南静寺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一直保存完好。遗憾的是在“文革”破“四旧”时遭到破坏,仅上殿和大殿幸存。1985年,当时的马文俊省长视察南静寺,批示恢复其原貌。1999年4月26日由当时的释昌悟法师主持破土动工,历时一年建成现在的南静寺。在南静寺右边的半山腰有一洞,原名大岩洞。据说1999年6月16日在洞口突然盛开两盆红色佛花,3天后自灭。时隔一月,一束佛光又从洞口直射南静寺,持续数分钟之久。当时的主持释为“观音显灵,佛光普照”,从此便将大岩洞更名为观音洞。听完老支书的讲述,才发现肚子早在唱空城计了。在寺前的老婆婆那里要了一个竹筒饭,取刀破竹,顿时奇香四溢,拌上当地的糟辣椒,更是爽口无比。老人家告诉我,她家做竹筒饭和糟辣椒已有三代的历史,难怪技艺如此精湛。吃过午饭,再往里走,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树,和鬼斧神工的一线天。山中一日,人间千年,虽有些夸张,倒也贴切。不知不觉中,已接近黄昏。出得峡谷,迎着夕阳的余辉,背上行囊,下一站我将追寻大山深处的紫江地缝。
书评一个夏日的黄昏,背上沉重的行囊,再次登上去贵州的列车。走进大山深处,走进山里人的生活,去追求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感受那里浓浓的民族风情。为的只是一个梦,一个儿时的梦——走很多的路,认识许多的人,简单而执着。
这是一个被封闭在重重大山之中的世界,在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有的只是大面积原生态的森林,石漠,河流,洞穴,和其间各族原住民形态各异的村寨。它贫穷,但异常的美丽,它深具鬼蛊般吸引力的原始神秘只有经过长途跋涉了才能看清。只有置身其中,你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富裕,香纸沟古老的造纸术,高坡乡传统的洞葬,梭嘎乡长角苗独特的头饰,芭沙枪手的古风,海龙顿形态完整的明朝地戏。
无
如果为读者多准备一些这样便宜的书就好了!
人类们,读完后亲自去走吧!贵州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