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随想
2013-4
中国商业出版社
胡声浩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20篇。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孔子的思想纷繁多样,博大精深,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在人类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之中,中华文明之所以会成为惟一没有间断的、五千年延续下来的文明,儒家思想功不可没。不过,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论语》是不是已经成为过时的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呢?它还有怎样的魅力呢? 《论语》,以其独特的魅力仍然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孔子的思想,历久弥坚,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安身立命仍然有着直接的帮助,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 人类历史,思想文明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分外妖娆!然而那些动辄几十万字的著作,比比皆是,无论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其影响力之大,其解读角度之多,似乎都无法与一部总计不过万余言的《论语》,一个曾经碰壁屡屡的失意孔子相媲美! 一部《论语》,一个孔子,导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思想,引发了哲人打破了时间、空间的视野局限。 《论语》中,多是一些简短的文旬,但这些句子却包含着不同的思想内容,阐述了不同的论题,诸如:论仁、论礼、论孝、论《诗》、论道、论德、论君臣、论儒、论智、论政、论丧、论义、论刚、论鬼神、论学、论艺、论祭、论《易》、论君子与小人、论乐、论天下、论我、论知、论思、论贫富、论刑、论教、论色、论志、论友、论忠信、论兵、论中庸、论性、论勇、论生死、论戒、论大人、论讼、论天、论命、论敬、论治、论名、论党、论和同、论愚论、乡愿、论女子与小人、论言等等。这些论题,基本没有轻重之分,都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论题虽然不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内容,但已经足以表明孔子思想的复杂性,从仁政理想,到人的品德修养、生活志趣、人际交往,乃至饮食文化作了精辟论述,其中不少成为后世的格言。 就让我们走进《论语》,走近孔子,去感悟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探寻《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胡声浩编著的《论语随想(佳言妙语体悟人生智慧)》讲述了:《论语》以其独特的魅力仍然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孔子的思想,历久弥坚,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安身立命仍然有着直接的帮助。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就让我们走进《论语》,走近孔子,去感悟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探寻《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经典“四书”之一,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论语随想(佳言妙语体悟人生智慧)》采用随感的形式,以优美流畅的笔调,讲述《论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将给身处职场、家庭、社会中的现代人以深刻的启迪。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2.孝悌是仁的根本/33.知己知彼,学会换位思考/94.要有怀疑精神/125.具备把握全局的能力/156.学和思的关系/18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18.朝闻道,夕死可矣/24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910.见贤思齐/3511.和而不同/3912.满招损,谦受益/4513.言忠信,行笃敬/5214.要守信用,也要懂得变通/5515.不迁怒于人/5916.做人要正直/6317.兴趣是最好的导师/6618.中庸之道/69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420.严于律己,宽以待人/7721.吾日三省吾身/8322.多思己过,莫论人非/8623.德行先于才能/892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93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9626.做事先做人/9927.君子慎言慎行/10428.因言致祸,得不偿失/10929.勇于改正错误/11230.德不孤,必有邻/11631.择谅友而交之/11932.欲速则不达/12433.小不忍则乱大谋/13034.礼让是一种胸怀/13535.以诚相待/14036.言而有信/14437.受人之托,终人之事/14838.最难得的是信任/15239.正人先正己/15840.管理要以尊重为基础/16541.观其行而知其人/1704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744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17944.学道与学稼/18245.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185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8747.贪小利办不成大事/19248.学礼知礼/19649.完美君子的标准/20050.安贫乐道是一种人生境界/20451.以德报怨/21052.距离产生美/21453.孝就是要不违背礼节/21854.川页不等于孝/2225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2756.不让父母担忧是为大孝/23057.尊敬父母/23458.礼之用,和为贵/23859.做人做事要公平公正/24260.给领导提意见要委婉/24661.孔子的一生/253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 “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这一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在《论语·述而》中,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比如打麻将,有些人一桌子可以连续打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浓厚到像对待麻将的喜好一样,还有什么东西会学不好呢? “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不感到疲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样离不开一个兴趣。两个喜欢打麻将的人,不管他们学问高低,只要谈起麻将来,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从来不会感到厌倦。当然,要做到诲人不倦还需要有爱心和耐心。 P1-2
阅读胡声浩编著的《论语随想(佳言妙语体悟人生智慧)》,让我们走进《论语》,走近孔子,去感悟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探寻《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