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研究
2011-1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郑功成 编
200
《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第1卷总第13卷)》由国内外知名学者撰稿,对社会保障的前沿理论及相关社会政策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开设有代表中国社会保障高端水准的“社会保障30人论坛”专栏,同时还发布学术交流信息。
社会保障的全球化困境及其治理从全球化视角看社会保障——基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辩证思考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东亚福利制度比较研究中的发展主义福利体制的意义和未来前景东亚的区域合作与社会保障东亚社会保障模式的文献综述及理论思考劳动法之尚无定论的侧面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比较论纲中国传统救荒思想的哲学渊源——天人合一思想公共教育投入对社会分配结构的影响土地征用制度与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实证研究中国城市工作贫困者:问题的形成、群体特征与积极社会政策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的效应分析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营与财政方式的选择——公费负担方式(租税方式)与社会保险方式的选择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分析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与评价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十二五”规划与社会保障“十二五”社会保障主题:增强公平性和科学性“十二五”规划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谈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推进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应该是教育保障
第一,加强民生建设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投资、消费、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的影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相继出现了增长减速,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居民家庭消费下降等现象,直接导致这些国家的进口需求萎缩,理所当然地影响到了我国的对外贸易。2009年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9%,已经连续7个月下滑,出现10年来最大跌幅。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从2008年的32%降为2009年第1季度的25%,出口对GDP增速贡献率为负。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一些出口导向型的企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纷纷削减生产或关门倒闭,对我国的就业、居民收入、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极为不利,再加上外资的减少、人民币的升值等因素,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更加严重。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额逐年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增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9.7%上升到2006年的66.9%,2007年接近70%,如此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容易受到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近些年来,我国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的比例不相协调,根据2008年统计年鉴,消费对国内GDP增长的贡献率由1999年的74.4%下降到了2007年的39.4%,而投资的贡献率由1999年的23.7%增加到2007年的40.9%。由此可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而加强民生建设,减少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稳定其消费预期,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加强民生建设是防范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到我国城乡居民的现实利益。尤其是一些沿海企业的关闭破产,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而且,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对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压力。金融危机产生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就业和大学生就业两个方面,农民工由于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是就业的脆弱群体,因而成了首当其冲的影响对象,农业部根据固定观察点2008年10月对10个省市的数据调查,得出农民工提前回流量占农民工总量的6.5%,以6%的回流量估计,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虽然与农民工相比,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但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再加上总供给量较大,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将走出校园(2009年有600万以上),就业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10月,新增就业的增速是8%,这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
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原地 世界社会保障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