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张利芳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作者:

张利芳  

页数:

32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一书,突破传统的学科性知识的写作模式,将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视为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通过明确任务篇、获取信息篇、计划与决策篇、计划实施篇、检查控制篇、评价反馈篇等篇章来表现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在我们了解该院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实际工作过程的同时,也向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丰富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让读者更深切地体会到一体化课程理念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简介

  李木杰,1971年1 1月生,广东陆丰人,目前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院长,国家级督导员,机械高级讲师。长期从事技工教育管理工作,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优秀校长,获得“中国职协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奖”,并多次获得广东省技工教育先进工作者、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致力于技工院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评估与督导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参与完成多项部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有5篇获得过部级奖项;对技工院校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具有较深的认识,创建了“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具有工贸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重要成绩,使学院成为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示范院校。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明确任务篇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二、课程改革的需求三、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二篇 获取信息篇一、主管部门的要求二、理论研究的状况三、关键概念的理解四、同类教育的状况五、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课改前的状况第三篇 计划与决策篇一、课程改革的中长期计划二、课程改革的行动方案三、计划的审核与批准第四篇 计划实施篇一、行业和人才需求分析二、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描述四、一体化课程描述与学习任务设计五、学习任务描述与教学活动策划六、学材开发与应用七、学习工作站建设八、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九、一体化教案的编写十、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第五篇 检查控制篇一、课程设计评审二、新课程试验教学第六篇 评价反馈篇一、学院教师的评价二、学院学生的评价三、主管政府部门的评价四、兄弟院校的评价五、持续改进的行动方案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工作目标确定的必要性技工院校实施课程改革是一项颠覆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但会面临技术层面的困难,还会遭遇意识范畴的阻挠,未来不确定因素很多,既需要全体教师的直接参与,也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为了保证这项改革工作不流于形式,使整个过程能够得到严格控制,并且所产生的每一项阶段性成果能够得到质量保证,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明确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能使整个组织的工作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以发挥整体优势,可避免盲动和不协调带来的损失,还有助于用最短的时间高效完成工作,有助于合理使用与控制资源。  对一所技工院校或一个专业来说,开展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新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案的开发、教材学材的编写、师资的引进培养、场地设施设备的建设、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内容,参与改革工作的人员也不是一个人或一部分人,而是一个团队,甚至需要调动上百人共同参与。因此,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启动课程改革这项工作,首先应该从学校层面研讨确定工作目标,使该目标始终贯彻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2.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经过课程改革背景和需求分析,结合技工院校功能定位和发展改革实际,学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确定综合职业能力为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先进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构建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并在各专业班级推行实施。通过实施过程中的持续改进,带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从而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建立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为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终身就业服务体系。遵循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校企共建骨干专业、校企共育技能人才、校企共组师资队伍、校企共搭教学管理,为在校生、毕业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提供一个终身就业服务的平台。  在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方面,改革以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确定综合职业能力为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于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于一体、学习者与工作者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实现学生和受培训者的高质量毕业和高素质就业。  在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方面,改革专业教师引进渠道和培养渠道的传统队伍建设机制,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以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培训专业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德育工作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以提高教师综合职业能力;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安排和监督考核,以落实专业教师在取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  在创新专业教学内容方面,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工作任务、学习内容对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深化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专业教学内容与校本教材、学材建设机制。  在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方面,以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创新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推行行动导向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具有鲜明技工教育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在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方面,以建设与企业工作现场相接近的学习工作站为目标,改善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实施环境。根据行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施设备要求,以及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情况,购置教学设施设备,购买实训实习材料、工具和应用软件,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培训包。  ……


编辑推荐

  广州市工技师学院校企双制工学休实践与探索  张利芳,女,1975年2月生,广东兴宁人,本书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2002年始担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研室主任,致力于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直从事技工院校专业设计开发、课程体系改革、科研课题研究、技术项目研发、校内外学术交流、教研活动开展、专业资源库建设工作。曾参与完成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科研课题《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与研究》、部级科研课题《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及《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标准研究》,以及市级科研课题《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等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