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星占学

卢央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卢央  

页数:

791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对天象的观测,主要是为了农牧业的需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不过在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尚无法了解的古代人心目中,对天上的日月星辰也怀有一种神秘的心情。这种神秘心情的表现是古人“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些神话包含着古代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客观内容,但毕竟形式是玄虚的,并不是现实的科学反映。原始时代刚刚萌芽的天文学与原始信仰和神话传说缠夹在一起。这时的天文学处于幼稚阶段,而原始神话和信仰也处于质朴时期。  自从有了国家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至迟在商周时代,统治者们就把“天”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神,称为“天帝”或“上帝”。人间的帝王则称为“天子”,是“天帝”或“上帝”的儿子,是受天命而做人间的帝王,做国家和人民的统治者。因此帝王的一切言行和作为都是禀承天命,体现着天的意志。如果帝王的作为、言行、政治措置都很妥善,则表现为政治修明,于是上天会降现祥瑞,表示满意和嘉奖;如果帝王的言行、作为、政治措置不当,则表现为政治混乱,那么上天就会降下灾异,表示警告或谴责。这样确立的天人关系,表现为人对天处于被动的地位,人对天只能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一切听从天意的安排。为了探知天的喜怒好恶,只有对天象进行认真的观测,并从天象的某种变异中测知天意。所以《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  为了从天象来占测天意,就得有一些人专门进行此项工作,遂有专职的天文官员。《周礼?春官?保章氏》写道:“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稷象。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这些专职人员虽主要观测天象,但也要定吉凶,别灾祥,观天下之迁,即将天象与人间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反复不断地操作,使得星占与古代其他文化领域有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使得星占学扩及广泛的文化领域。  同时,古代的星占学也形成了一种基本观念,即是整个宇宙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力量或法则,这种力量或法则充斥宇宙各处,支配着宇宙间的一切。即从观测者的角度来看,无论天上、地下和人间,都受这同一的力量或法则支配。从而强调了中国古代哲学上的天人合一学说。强调天上、地下和人间的一切,在深层本质上有着“相应”或“一致”的基础。这就形成一种在中国古代带有普遍性的认识,即天界有什么变异,必然预示或通告地上或人间会有什么样的变异;反过来,地上或人间出现了什么变异,也会在天象上有所反映。这种天地人关系学说,将天地人三者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易?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勿违,后天而奉天时。”说人应能预测天时的变化,预先做好变化的准备;在天时到来后又能按天时的变而行动,这样人就能顺应天时的任何变化。  因此,这种充斥宇宙的统一的力量和法则,就不再是天帝或上帝,而被看成是一种自然法则。董仲舒虽然没有摆脱天的至高无上的神的性质,但他强调阴阳五行是这一种力量或法则的基础。他在《春秋繁露》中写道:“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又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大概后来的星占家,均从董仲舒的系统吸取营养,将星占学建成依阴阳五行学说而作解释的体系。  本书正是基于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整个星占学体系这一基本情况,对古代星占学系统作整体性的介绍。由于干支系统在古代被视为根本的符号体系,它自身或其组成的系列,既体现了阴阳,也体现了五行。在星占系统中干支系统是很活跃的,因此以一章的篇幅来介绍它,并主要着重于干支五行系统。在第二章中,有必要对全部经典的星占学内容作一个稍微全面的介绍。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古代星占学的书籍都还没有这样做过。其实本书也是将它看做中国古代星占学的背景而写的,所以突出了北斗星占一章。北斗星在星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干支五行的关系更为密切。另外,二十八宿系统和三垣系统则注意于相对完整,而不注重它们自身更多的令人不得要领的细节。对于日月五星的介绍也只限于它们自身,而忽略它们运行到某个背景星宿或与其他某种星体相遇时的占测。这些占测于占验可能重要,但由于其占辞散漫无章,更难以掌握其要领。由于阴阳五行在日月和五大行星占测中尤为特殊,故而不能不花一些笔墨。在最后的第五章里,主要是对后世形式化了的星占体系,力求作完整形态的介绍。这一章包含风角、太乙、遁甲、六壬等式占节。对于这种高级形态的星占学体系,稍微作详细一点的说明。但限于篇幅,没有也不必考察其占测的细节。  本书旨在提供中国天文学历史发展的研究材料,提供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比较难以捉摸的材料。由于作者的水平和视野的限制,加之时间的仓促,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因而敬请提出批评指正,在此先致谢忱!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星占学(科学技术类)》分干支通说、北斗星占、恒星和分野、七曜和杂星占、式占通说五个专题,对中国古代星占学系统进行整体性的阐述,总结了星占学的理论特点——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整个星占学体系;在天人关系中,天是至高无上的神,人只能听从天意的安排;帝王受天命而做人间的帝王,其言行都是秉承天命,体现着天的意志;宇宙有一种统一的力量或法则,充斥并支配着宇宙间的一切。《中国古代星占学(科学技术类)》版本采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

  卢央,江苏省太兴市人,1934年生于南京,随母亲为彝族成员。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后留系工作。一直从事射电天文学的教学和系的行政工作。“文革”后逐渐转入天文学史的研究。曾撰写、《象数易》等论文,著有《彝族星占学》和参与《彝族天文学史》、《文明中国的十月太阳历》等书的撰写。现担任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干支通说第一节 干支起源及其意义第二节 干支的基本应用一、干支纪年二、干支纪月三、干支纪日和纪时第三节 干支五行一、五行简介二、干支五行三、纳音五行第四节 干支推演一、干支五行的阴阳性质二、五行生旺及五行生死所三、六甲孤虚四、德和合五、刑害冲破第五节 干支杂配一、太岁干支神煞系统二、干支对的神煞系统三、式类干支神煞系统(一)四、式类干支神煞系统(二)第六节 九宫八卦一、八卦和八节二、八风和八卦三、三元九星第二章 北斗星占第一节 北斗星概况第二节 北斗入占第三节 斗建阴阳第四节 建除家说第五节 堪舆家言第六节 太乙乘斗第七节 北斗和九宫神第三章 恒星和分野第一节 恒星区划和占验第二节 紫微垣诸星官第三节 太微垣和天市垣第四节 东宫苍龙七宿第五节 北宫玄武七宿第六节 西宫白虎七宿第七节 南宫朱鸟七宿第八节 分野学说第九节 分野占测第四章 七曜和杂星占第一节 太阳运行占(日占一)一、太阳在天空的运行二、日影测量三、日食占测第二节 太阳形体占(日占二)一、太阳亮度变化二、太阳颜色变化三、日旁气第三节 月亮运行占(月占一)一、月亮运行情状二、月与五星相干犯三、月食占四、月亮与列宿星干犯第四节 月亮形体占(月占二)一、月亮亮度变化二、月亮与云气三、月旁气四、月晕五星和列宿第五节 五星合占一、五星的运行状态二、五星行度之占三、五星亮度、颜色、喜怒四、五星所主及五星所守列宿五、五星合聚或五星干犯六、四星、三星和二星干犯第六节 五星独占一、岁星(木星)占二、荧惑(火星)占三、太白(金星)占四、填星(土星)占五、辰星(水星)占第七节 杂星论占一、天官书杂星叙述二、晋志杂星叙述三、各类杂星之考察第五章式占通说第一节 太乙式一、九宫太乙数和太乙积年二、太乙布式三、大乙式格局四、太乙式数占五、太乙十神六、十精太乙七、阳九百六八、太乙历术九、太乙入卦十、太乙九神和时计太乙十一、九宫分野和太乙术第二节 风角占测一、洪范风占二、五音风占三、六情风占四、八方和十二辰风占五、风角论占补充第三节 遁甲式一、遁甲式诸要素二、遁甲运式三、遁甲式布局四、奇门遁甲吉格类式五、奇门遁甲凶格类式第四节 六壬式一、六壬入式二、天一十二神将三、六壬式入占参考文献总跋补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干支通说  众所周知,干支是一种符号体系。干有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有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一套符号体系在中国古代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记时和记方位,因此它主要是时间和空间的符号。  第一节 干支起源及其意义  关于干支的起源,隋朝肖吉撰《五行大义》说:  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始作甲乙以名目,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辰。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  说明干支是用以记日月名称的符号,又说明干支与五行、斗建、阴阳等都有关系。  按五行说,五行有生胜。若干支符号中赋予五行之情,就有相生相胜的关系。所以干支也称为母子。如《淮南子?天文训》说:“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史记?律书》称:“十母十二子。”将干支视为母子就是突出其五行的性质。按北斗星在天空中被视为天帝巡察天界的座车。《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即指斗柄随着天球周日旋转或周年旋转不断变更指向,斗柄所指即是斗建。在干支符号系统中赋予了斗建之机,就是将方位和时间的内容纳入了干支。另外,古代称日为十,称月为十二,如《周礼?春官》称:“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日为十,辰有十二。所以又将干支称为日辰,即十日十二辰。由于“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辰”,这就将天地阴阳之分在干支体系中体现出来。于是这一套干支符号就负载了远比日月名称符号为多的信息含量。因此对干支的意义,古代文献中总是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  《史记?律书》讲得最为详尽,将干支符号系统与八方八风、二十八宿、十二音律联系起来作了有系统的描述。但是却将戊己两干忽略了。


编辑推荐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文库选目分为8个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史学类、文学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综合普及类、汉译学术名著类和汉译文学名著类。文库基本上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技文化以及知识普及的各个领域,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20世纪我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又能有重点地体现近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成果;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又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书为科学技术类,基于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整个星占学体系这一基本情况,对古代星占学系统作整体性的介绍。旨在提供中国天文学历史发展的研究材料,提供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比较难以捉摸的材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星占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