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病得健康

金观源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金观源  

页数:

282  

字数:

243000  

前言

近年来,高科技的巨大成就不仅推动了医学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医学危机。 首先是对病人过度检查与过度治疗的危害。2011年8月,美国《新闻周刊》刊文指出,冠脉支架、换膝手术,甚至是无所不在的核磁共振检查,以及某些常规的检验与做法,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可能对病人健康有害,由此呼吁病人对医生说“不”,认为“这一个词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其次是滥用药物的危害。2011年9月,《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报告透露,死于药物滥用的美国人已多于死于车祸者。这主要是因为,在医学药物化的今天,滥用处方药事件的持续激增,使得因麻醉剂(合法的或非法的)致死的美国人数字猛增,在2009年,这个数字为37485人,而同年因车祸丧生的只有36284人。 被称为“白衣天使”的医生,向来被病人当作救星,在以现代医学为主流医学的美国,竟然呼吁病人不要总是听医生的话,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一切药物的开发与运用,都是为了疾病的防治,竟然会成为“杀人”的工具,而且死于滥用药物的人数超过了车祸遇难者人数,这又是多么的骇人听闻! 医生的误导、误诊、误治或药物滥用,可以使人死于无形之中。这不得不使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已经患有各种各样疾病的患者忧心忡忡:我们经常要看医生,天天要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是否也会有同样危险呢?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摆到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没病的人自然要保持健康,有病的人也要寻求健康地活着。医源性的副反应,可以使原有的疾病“雪上加霜”。我们千万不能未被疾病所害,而受害于医源性原因。这就是“病得健康”的追求。 疾病与健康,通常认为是身体状态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病了就不可能健康。本书的书名之所以选择《病得健康》,不是为了故弄玄虚、标新立异,而是通过近10年的系统医学研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对于疾病的本质要重新认识,对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系统分析。 如何理解“病得健康”?它起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首先,疾病是绝对的,健康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健康的人。西方有一个笑话,说一位老太太称赞她的家庭医生十分高明,每次看她时都能发现一种她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新病。确实,没有一个人,尤其是老年人,可以说自己永远或完全是健康的。对此,用一句话来归纳,那就是:“有病易,无病难”。近年来系统医学的研究,已经提出可以把“健康”定义为机体功能或结构处于稳定的状态(稳态),所谓疾病则是由于维持稳态的机制出了问题,导致稳态的持续偏离。但疾病发生后,通常有向两个相对方向变化的可能:或是好转与痊愈:或是恶化与蔓延,包括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导致死亡。在这层意义上来说,病得健康,就是要努力使疾病向好的方向移动,而杜绝或预防向坏的方向发展。 其次,即使病了,也要健康地生活。当今的临床疾病谱正面临着重大的改变,即从急性传染性疾病到慢性病的转变。纵观人类文明社会出现以后的整个疾病史,早期基本上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各种各样的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包括早期的肺结核、天花,2003年的SARS以及最近的新型流感。随着医药的进步,特别是疫苗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把这些传染性疾病基本控制住。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宣布,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当今社会慢性病患者在迅速地、显著地增加,对大部分国家来说,目前人体健康最大的威胁,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或老年病,虽不像传染病会瞬间爆发,人们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进行防范,但是一旦得了病也不大可能在短时间里治好。因此,对于大多数慢性病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如打“持久战”一样,要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 第三,当无法通过简单的干预手段使疾病痊愈时,对于是否采取激烈的干预手段要慎重。要考虑是否能与病“和平共处”,要避免因干预手段造成的疾病恶化或其他严重副作用(如医源性疾病);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机体也会受惠于某些疾病,如患某些传染病后导致的免疫力提高:还有“久病成医”的好处,如因为长期患病而增加了对疾病的“知晓”程度与行为预防知识,可以比别人明显减少受某些严重疾病威胁的概率。 总之,我们深信,疾病与健康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仅大多数疾病会痊愈或受到控制,即使是不治之症,我们也有机会与它们长期共存,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我们提倡“病得健康”,是想告诉人们要尽可能地做自己身体的主人。世界上没有谁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身体!也没有谁会比你自己更关心你的健康!当患病的时候,你需要医生的治疗,是医生治疗的对象,也是疾病的载体,更是康复的主体,无论采用何种医疗干预,都必须通过你的身体、你的康复能力来实现。所以,能否早日痊愈,能否与病“和平共处”,能否避免医源性疾病,都离不开你对疾病的理解,离不开你自己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你的角色与医生同等重要! 让“病得健康”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吧! 金观源 2011年12月 于美国密尔沃基

内容概要

《病得健康(疾病缠身时的对策)》由金观源所著,这是一位美籍华裔医学家给您的临床忠告。当一个人患病时,医疗干预并非都是必要或恰当的。不恰当的医疗干预可以使原先的疾病“雪上加霜”。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认识到过度检测、过度干预的严重危害,包括药物毒副作用;当一些严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乃至癌症缠身时,急于对抗的心理也经常妨害与病“和平共处”战略的执行,导致疾病恶化。此外,临床治病时,躯体的自我康复能力经常被忽略,应用各种自然疗法时则又缺乏谨慎。纠正处置疾病的这些错误方法的对策,体现的就是“病得健康”的新理念。每一个关心自己健康的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一定要把握好21世纪就医的这一新理念。它不仅能使自己驾轻就熟地配合医生正确的决策,而且可以不为各种“神奇”的医药广告所动心,不再在鱼目混珠的保健市场随波逐流。
《病得健康(疾病缠身时的对策)》是国内第一部以系统医学观点表述疾病防治的科普读物,内容新颖有趣,文字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每一个关心自己健康的读者,尤其是中老年人。

作者简介

金观源,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系与心血管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移居美国,在威斯康新医学院放射系完成博士后。曾任威斯康新州政府中医针灸顾问,美华学社(美国教授科学家学社)创会会长,旅美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会长。现为美国国际整体医学研究所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开放大学客座教授,是国内外系统医学和时间医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著作论文丰盛,代表作有《现代时间医学》、《临床针灸反射学》、《生物钟与健康》、《针灸与控制论》、《风靡世界的针灸之谜》。

书籍目录

1 健康:躯体的智慧
 1内环境与稳态
 2“拮抗装置”之谜
 3强健的生命系统
 4无奈的脆弱性
 5被劫持的强健性
 6里应外合的病因
 7疾病定义的困惑
 8健康状态
2 与病魔抗争的谋略
 1现代疾病的特殊性
 2我的病,我做主
 3寻求疾病动因
 4倾听“第二意见”
 5“三堂会审”来决策
 6借鉴他人经验
 7注重个体差异
 8遵医嘱与临床依从性
 9对过度干预说“不”
 10谨防医源性疾病
 11“是药三分毒”
 12亡羊补牢的“吃与动”
 13三级预防与先发制病
 14防范疾病的反跳
 15打破恶性循环
 16冲出疗效瓶颈
 17矫枉不过正
 18与医生互动
3 疾病自愈的神奇
 1免疫:从天花到禽流感
 2疼痛与镇痛
 3止血与纤溶
 4伤口修复与疤痕
 5炎症与抗炎
 6动脉的侧支循环
 7肝与心脏组织的再生
 8人体的自愈能力与促进自愈的手段
 9针灸的独特作用
 10妙招治眩晕
 11胰岛素与老年痴呆症
 12伤腿复原与再生医学
4 过度治疗的陷阱
 1医生罢工致社区死亡率下降——不是“黑色幽默”
 2过度治疗的危害
 3过度治疗的原因
 4过多的临床检测
 5筛检宫颈癌
 6结肠镜与肠穿孔
 7冠脉支架与冠心病
 8脑血管支架与中风
 9抗凝与防治出血
 10甲状腺癌与放射性碘
 11CT与癌症
 12抗癌疗法的选择
 13膝关节与腰椎手术
 14滥用抗生素
 15阿司匹林过量与流感
 16接种疫苗的风险
 17让人不安的安眠药
 18令人抑郁的抗抑郁药
 19不良的临床常规
5 中老年人的求生对策
 1老年人的“多米诺效应”
 2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
 3控制慢性炎症
 4对抗氧化应激.
 5适宜处置退变性疾病
 6“保健新十六字诀”
 7基因预测寿命
 8测算生物学年龄
 9挑战人寿极限
6 “与病长相存”的信念
 1常存忧患意识
 2“既来之,则安之”
 3与慢性病“和平共处”
 4久病成医
 5长寿的“病秧子”
 6癌症是慢性病吗?
 7降血压=平常事
 8关注肥胖一辈子
 9在“鼾声如雷”的背后
 10“好死”与“赖活”
 11评估生活质量
 12活着,才有希望
7 回归自然的谨慎
 1整脊、推拿的意外
 2练习瑜伽术须小心
 3运动的“双刃剑”
 4气功的科学本质
 5入静与“走火入魔”
 6中药的返璞归真
 7“餐桌保卫战”
 8透视“洋补品”

章节摘录

如果跟着贝纳德、坎农的研究思路去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当贝纳德断言体液是保持躯体稳定性的条件时,不论他讲的是哪种体液,不论该体液的存在是有管道还是无管道的,他所表述的内环境是材料,而非机制(或者说行为)。作为机制来表述的稳态,是坎农首先提出的,他称之为拮抗装置,并且断言躯体内这类拮抗装置非常多,而且一般是多重的,非常复杂。 坎农指出,生命体各部分生存所需条件的苛刻,与其整体的稳定性并不矛盾,虽然这些条件也许每时每刻都处于干扰之中(干扰可以来自外部和内部),但有机体具备这样一种能力:这些条件一旦发生偏离,其偏离会迅速得到纠正。比如,当我们持续进行20分钟强烈的肌肉运动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热量,倘若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的话,它们足以把身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起来,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那样。此外,连续的肌肉强烈活动,还会在运动的肌肉内产生大量的乳酸(即酸奶中的酸),如果我们的躯体没有另外的一套机制来对抗的话,那么该乳酸数量之大足以在瞬间把血液中的碱全部中和掉,成为一种祸害。 坎农把躯体维持稳态的这种机制称为拮抗装置。他认为,也许正是这种拮抗装置的存在,才能把各个部分组织成一个整体,使得生命和组织系统能在各种各样内外干扰下长期存在。正因为如此,空气极为干燥地区的居民在保持他们的体液上并无多大困难;攀登高山探险或高空飞行的人,尽管其周围环境的氧分压已经明显降低,但不会有严重的缺氧。 坎农的思路是对的。对于身体每一种功能的稳态,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拮抗装置。譬如,血糖的稳态,起码有胰岛素与高血糖素作用的对抗;动脉血压的稳态,起码有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加压素、内皮素等)与舒血管物质(心钠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作用的对抗。为了维持体温的稳态,我们的身体具有分别升高体温与降低体温的两套不同装置:血管收缩以减少热辐射与骨骼肌快速收缩(肌肉颤动)以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扩张则增加热辐射,出汗(汗腺分泌)蒸发则带走热量、冷却身体。 但遗憾的是,由于坎农沿袭了贝纳德只注重内环境的传统,没能足够重视神经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他只把神经系统看作保持稳态机制中次要与辅助的工具,而不是主导的地位。其实,在诸如体温稳态的维持过程中,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脑的控制下,才能实现这两类装置的拮抗作用(图1—1)。也正是因为这一疏忽,后人把贝纳德与坎农创建的稳态称为“没有脑袋的生理学”。 由坎农提出的拮抗装置之谜,后来被先后涉足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最后才转入生理学研究的美国数学家维纳以负反馈原理揭开。 P6-7

后记

2012年2月12日,我正在为本书付梓做最后修改之际,国内家里传来噩耗,我的母亲以93岁高龄平静地在家中睡眠中辞世。 母亲毛瑞雯,浙江义乌人,生于1919年。抗日战争期间,她作为一名护士,曾单独一人成功护送军队医院药品向后方的转移。母亲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毕生与多种严重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1950年前后患重症肺结核,当时应用人工气胸的治疗方法,以牺牲一侧肺功能(肺硬化)的代价止住了频繁大咳血;1963年患泪腺癌,又以摘除一只眼球的代价战胜了癌症的转移;1970年后患更年期高血压;80岁高龄后得房颤与心功能不全;90岁后又开始老年性记忆力降低……但她从未退却,一方面积极治疗,另一方面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防治疾病的抵抗力。在长期只有一侧肺与一只眼工作、生活的岁月里,她不仅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照料、培养子女长大成人,甚至还要帮助照料孙辈;她一直到临终前不仅生活都能自理,还要为同龄的父亲读报。有谁可以想象,母亲在长达近50年的时间中,每天用一块纱布遮盖住手术与放疗后始终未愈的眼眶伤口,并坚持每隔1~2天就要为自己换药,却从未抱怨,依然对自己的健康生活充满着信心与情趣。 母亲抗争病魔的经历,是各种慢性病人能够做到“与病长相存”,或者说“病得健康”的一个典例。我之所以坚信许多慢性病的患者都有可能做到“与病长相存”,首先是受到母亲长期患病经历的启发。母亲知晓我要写本书之后,不仅一直关注本书的写作与出版,而且还为我提供了她与疾病作斗争的各种体验,如在“‘三堂会诊’来决策”一节中关于她患泪腺癌的真实故事。所以,本书的出版,将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也是对母亲平凡而伟大一生最好的纪念。 此外,我还要为本书提供例证的其他各位患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她)们中有的是我的亲人、亲戚、朋友,有的是我治疗过的病人,有的已经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取得了胜利,有的却已不幸故世或付出了沉重的身体损伤代价。后人将吸取他们的患病经历中所隐含的深刻医学教训,永远记住他们对医学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 金观源 2012年3月26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不仅为疾病所苦,还为疾病的观念所困扰。在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的今天更是如此。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如果不改变疾病的观念,医学的进步将淹没在过度干预的洪水之中。 ——金观涛 在医学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了防范过度干预可能带来的副反应或并发症,以及不损伤患者本身的康复能力,系统医学提示临床医生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手段。 ——凌 锋


编辑推荐

在慢性病取代急性传染病流行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不仅都难逃病魔的威胁,而且还要遭受现代医学过度检测、过度干预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等可能带来的“雪上加霜”的危害。这已经引起全社会与医学界极大的关注,甚至有人撰文呼吁对医生说“不”,认为“这一个词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病得健康”新理念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病得健康(疾病缠身时的对策)》由金观源所著,本书介绍了“不被治疗干预所害”的一系列对策,寻求“即使病了,也要健康地活着,要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病得健康 PDF格式下载



本书适合老年人看。书发货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