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

徐勇 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作者:

徐勇  

页数:

338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30年,但基本是以经济领域效率导向的改革和开放为主线,社会、文化尤其是政治领域的改革明显落后。这不仅导致了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步履维艰,而且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与世界先进文明高度接轨,而且更加开放、民主、平等和自由。显然,目前和未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选择。这是因为经济政策的边际创新动力已经枯竭,而上述其他领域公共政策的边际创新才刚刚起步。我们开始进入一个航向尚不完全明确的深海区域。全面配套的转轨

内容概要

  本书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乡土社会的改造和建设,认为传统乡土社会是自然成长的,而当代乡土社会则是国家建构的。国家建构乡土社会就是根据国家意志将国家制度渗透到乡土社会的过程,由此形成“制度下乡”。国家建构、乡土社会和制度建构形成当今中国乡土社会变动的内在逻辑。当然,当代中国乡土社会并不是国家制度、政策的复制品。一方面,国家建构乡土社会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乡土社会的历史、传统和现状,才能有效贯彻国家意志;另一方面,乡土社会也会按照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行动改变国家行为。乡土社会实际是国家改造与乡村自我塑造的双向运动过程。本书运用现代国家建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土地问题、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创新观点,对于深入认识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动具有独特价值。

作者简介

徐勇,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法学博士,全国首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全国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文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政治学与农村问题研究,基层治理与群众,自治研究成果较为显著。代表性学术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等。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6年11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就“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作了专题讲解。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

书籍目录

引论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一、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民族-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民主-国家 三、“回归”抑或构建:现代国家在中国 政治学研究:从殿堂到田野 一、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进入 二、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运用 三、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走向 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反思 一、方法论问题的发生 二、经验研究的方法论限度 三、转换和丰富研究视角第一篇 现代国家与“三农”问题 现代化视野中的“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何以发生:现代化进程 二、“三农”问题何以表现:国情与特点 三、“三农”问题何以解决:现代化取向 阶梯性社会与“三农”的提升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一、小农之“小”与社会之“大” 二、“小农”与“社会化”的张力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一、小农经典理论的经典与力所不逮 二、社会化小农:定义界定与条件分析 三、社会化小农:理论假设与分析框架 四、社会化小农:理论与现实意义 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 一、是“组织农民合作”还是“农民合作组织” 二、是“原子化小农”还是“社会化小农” 三、是“农民善分不善合”还是“农民善分也善合” 四、是封闭的“集体合作”还是开放的“专业合作”第二篇 现代国家与土地问题 现代国家建构与土地制度变迁 一、“土地归公”:民族-国家的逻辑 二、“地权属民”:民主-国家的逻辑 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防止无地青年“农民”游民化第三篇 现代国家与村民自治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 一、政权—政党—群众:村民自治的背景 二、吸纳—参与—主体:村民自治的发生 三、制度—示范—创新:村民自治的成长 四、沟通—整合—草根:村民自治的走向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 一、村民自治的成长空间:行政放权 二、村民自治的成长基础:社会发育 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 一、从组织重建走向权利保障 二、从乡村改造走向社区重建 村民自治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一、村民自治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 三、在发展村民自治中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一、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因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总体态势 三、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四、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趋向第四篇 现代国家与乡村治理 “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一、“无根的统治”:“政权下乡”的表象化 二、国家扎根:政权下乡的深化 “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一、组织与动员:政党下乡 二、政党整合的精英制与社会化 三、政党整合的民意基础扩展 “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 一、动员:行政机制的渗透 二、任务:行政机制的介入 三、命令:行政机制的扩张 “政策下乡”及其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 一、伴随“政党下乡”的“政策下乡” 二、“土政策”与政策整合的复杂性 “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 一、伴随“政权下乡”的“法律下乡” 二、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同一、冲突和整合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农民权益维护 农产品的国家性建构及其成效 一、统一征购:产品的国家化 二、“瞒产私分”:无权者的抵制 论农民劳动的国家性建构及其成效 一、统一调配:劳动的国家化 二、“出工不出力”:弱者的武器第五篇 现代国家与新农村建设 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城乡分化 二、国家与社会的一体整合:建设新农村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 一、世纪之变:从农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 二、城市带动乡村的机制 三、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新城市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一、农村社区:建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基层管理体制创新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一、现代国家建构与乡村整合 二、庞大的政府体系与弱小的农业财政 三、城乡统筹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农村微观组织再造与社区自我整合 一、乡村治理体系中社区民间组织的缺失 二、杨林桥社区建设的动因及自我整合机制 三、社区自我整合的效能与启示后记

章节摘录

  经济社会的理性化必然要求建立统一的现代民族一国家。资本的私人性要求通过作为公共性权力的国家界定和保护产权和私人利益。而这种国家是有特定的领域边界的,并能在其领域范围内成功地垄断暴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制度化统治,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公共秩序。因此,现代民族一国家的建立是一个将分散的互不联系和依赖的地方性族群形成一个统一的主权整体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国族化。现代化进程同时是国族化的过程,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过程。“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国族得以在主权国家内被建构。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 PDF格式下载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那么乡村则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那么乡土的中国是如何进行现代国家的建构的呢,究竟会为我们提供怎样的学习视角呢?


了解现代政治制度模式。研究乡土政治,把握时代脉搏。


国家社会模式研究又一例证


对于当前中国农村问题具有深刻的观察,值得当政者品鉴。


本书是徐勇教授的论文集,他认为我国的乡村社会的建设要由国家来引导,建立一个制度化的乡村社会。他的观点可以作为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