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编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编  

页数:

262  

字数:

35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1994年第一例转基因番茄商业化种植以来,短短的十几年,全世界已经有近50个国家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的田间实验,涉及主要的转基因农作物。中国既是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大国,也是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大国。目前中国已经批准了6种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生产,包括转基因棉花、玉米、水稻、番茄、甜椒、番木瓜,其中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全部棉花种植面积的80%以上。自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2000万吨以上的转基因大豆,2009年接近3500万吨。另外,中国政府把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积极推进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可以预计在未来5~10年内,中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将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危害和健康风险具有科学上的不确定性,随着转基因技术向农业、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不断渗透和迅速发展,以及转基因产品商品化速度的加快,社会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和风险性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国际上各个国家都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内容概要

《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对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括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我国以及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动物试验的研究、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建立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这将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信息以及标准化进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共享平台。

书籍目录

1 概述 1.1 全球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与趋势 1.2 我国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问题的由来 1.4 转基因生物带来的食用安全风险及安全检测的必要性 1.5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评价与检测标准化的必要性2 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他组织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 2.1 食品法典委员会(12AC) 2.2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FAO/WHO) 2.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_ 2.4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ⅡSI) 2.5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2.6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缔约国大会 2.7 国际遗传工程与技术中心(ICGEB) 2.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2.9 八国政府首脑会议 2.10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标准化的发展进程3 主要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标准化 3.1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 3.2 欧盟 3.3 美国 3.4 日本 3.5 澳大利亚 3.6 巴西 3.7 韩国 3.8 阿根廷 3.9 主要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标准化的特点4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4.1 营养学检测 4.2 毒理学检测 4.3 过敏性检测 4.4 非期望效应分析 4.5 抗生素标记基因的安全分析 4.6 加工过程对安全性的影响 4.7 转基因食品对有毒物质的富集能力检测 4.8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5 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动物实验研究 5.1 动物实验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中的地位 5.2 大型禽畜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 5.3 小型啮齿类动物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 5.4 用动物实验检测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局限性和发展趋势6 我国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标准化现状与趋势 6.1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概况 6.2 标准化现状与问题 6.3 建议对策7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建立 7.1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数据库概述 7.2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内容 7.3 国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数据库建设概况 7.4 国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数据库建设概况: 7.5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数据库建设展望8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案例分析 8.1 外源蛋白急性毒性检测 8.2 外源蛋白过敏性生物信息学分析 8.3 外源蛋白模拟胃肠道消化检测 8.4 大鼠90天亚慢性毒性 8.5 大鼠营养利用率检测

章节摘录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检测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时,认为在采取个案分析原则的基础上,应考虑如下内容:  (1)判断标准  ①使用的抗生素是否是人类治疗疾病的重要抗生素;②是否经常使用;③是否口服;④在治疗中是否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⑤在细菌菌群中所呈现的对抗生素的抗性水平状况如何;⑥在选择压力存在时是否会发生转化。  (2)抗生素抗性基因所编码的酶在消化时对人体产生的直接效应  包括该产物是否是毒性物质、是否是过敏原或诱导其他过敏原的产生、是否具有使口服抗生素失去疗效的潜在作用。  (3)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入肠道上皮细胞肠道微生物的潜在可能性  目前认为人们在食用食品后,大部分DNA经过胃肠道的核酸酶消化后,已成为戊糖、嘌呤和嘧啶碱基。即使有极少部分较大片段的DNA,在没有选择压力的环境中,在不存在感受态的受体细胞,在没有大于20kb的同源区的情况下,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入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加之上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短,这种转移更是微乎其微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