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茶韵禅风

许云峰 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作者:

许云峰  

页数:

202  

字数:

1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摒弃传统的理论说教,用清淡自然的文风和随意亲切的茶禅故事向读者阐述“茶禅一味”这个古老命题。书中内容包括饮茶与坐禅、悠悠茶韵、茶禅之缘、禅心一念间、名家说禅、诗中茶禅等,通过经典故事、名家美文、茶禅诗的巧妙组合,让读者自然领悟“茶禅一味”的真意。

书籍目录

品茗参禅(代序)第一章 饮茶与坐禅 第二章 悠悠茶韵第三章 茶禅之缘第四章 禅心一念间第五章 名家说禅第六章 诗中茶禅

章节摘录

书摘茶与禅  赵福莲  当今说禅道禅的人多起来了,各种各样的禅书也纷纷出现。  禅为何物?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我所能回答得了。禅是一种无法说清无法道明而又是很明白的东西。这种东西在你的四周氤氲着,永久不散,这种韵味令你熟悉,如同熟悉自己的掌纹,又令你陌生,如同陌生自己的彭殇。  曾经有一位悟禅者去拜访一位禅师。禅师给他沏了一杯茶,并问茶之味道如何?悟禅者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放下,默默不语,含笑凝视禅师。禅师抚掌而笑,拍着他的肩说:“你可以走了。”  显然,悟禅者已经知晓禅是什么了,为所求而来,得所知而去。而旁人却看得一头雾水,这悟禅者专为问禅而来,却一句不问,一笑去了,岂不太奇?  智者悟禅,清茶一杯;  迷者问禅,佛经万卷。  欲问禅,想想茶。  茶之为物,似乎生来便与禅院结了缘。无寺不茶,无茶之寺不是禅地。禅师待客总是一杯淡茶,一脸微笑。  相传茶圣陆羽为一弃婴,由天门西塔寺智积禅师收养并抚养长大。故他写下《茶经》便是极为顺理之事。他曾作诗日:“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一旦当了茶仙,了悟茶中之禅,还羡什么黄金、白玉杯!更遑论朝入省、暮入台了!所谓禅地无俗念,陆羽是深知禅理的,惜乎他所作的《茶经》,很多人只知道茶之本源、茶之制作、茶之饮法及茶之器具,却不知道一本《茶经》,就是一个“禅”字。  没有什么东西比茶更难以说清楚了,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茶更容易道明。一杯茶,问它茶味,若无亲口尝过,绝对体味不出,想象不出,只有饮了喝了,才知茶味如此。人们常说的“譬如引水,冷暖自知。”这份“自知”,非语言所可表达,故悟禅者唯一笑而已,别无他法。  中国的文人,大多喜茶,到了晚年更甚,这是不足为奇的。大凡人年轻之时,渴了,喜作牛饮之状。但到了岁暮之时,便会于斜阳松下,禅院静地,恬然自若,伴己仅有一杯清茶,共味香香甜甜苦苦涩涩如人生。  杜牧曾作一首《题禅院》诗日:“觥船一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落花风。”作者在禅院饮茶之时,追忆过去的十年,纵酒吟诗,逍遥自适;而今人老了,鬓丝渐稀,面对茶烟,不胜感慨。这种感慨如茶,众味相杂,无法言清,也只有悠然一叹,淡然一笑罢了。这种情况不是近乎禅了吗?苏东坡晚年亦有这种心情,在《安国寺寻春》中说:“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而陆游似乎更甚,他在《渔家傲·寄仲高》中曰:“行遍天下今老矣,鬓丝几缕茶烟里。”  拉拉杂杂写了许多许多,众人看了还是不明禅为什么。禅这种东西,连佛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尘世中人,俗事缠身,却来谈禅说理,其意无非是想借此来表达一种莫可奈何的心态,一种由这份莫可奈何人的心态转化而成的恬淡、超然以及这种恬淡、超然的不可言说。这时,只有茶,才能替代这种无言的美和这份深刻的无奈。  茶,是人人都能品的好东西。  而禅,却并不是人人都能道。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半明半暗的光线,梵音悠悠的书屋,古朴的木桌,一杯香茗,氤氲的热气,谈谈馨香。闻香、啜饮,再三咂味,直至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偷得浮生半日闲,体味这样的生活,一生能有几回?


编辑推荐

  半明半暗的光线,梵音悠悠的书屋,古朴的木桌,一杯香茗,氤氲的热气,淡淡馨香。闻香、啜饮、再三咂味,直至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杯清茶,一洗尘心。体味这样的生活,一生能有几回?  一生总在背负中逐渐前行,在迷茫中挣扎。翻开本书,让我们远离这纷扰喧嚣的时代,让心灵在这片宁静的角落里栖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茶韵禅风 PDF格式下载



大杂汇!不过,有些文章写得还行!缺点就是不够系统,与题目不太相符,因为书里面的文章就是一些个人文章的汇集而已!这样的书不应该这么贵的!


文章东拼西凑,公案前后重复,左抄一篇,右窃一首,错字累篇,实在是糟蹋禅,也在糟蹋茶,不堪一读。


感觉买回后与想象中的差别很大 太多的以叙述的口吻讲的小故事 有禅没有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