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笔天涯

周鸿飞 农村读物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农村读物  

作者:

周鸿飞  

页数:

259  

Tag标签:

无  

前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理解,这句话讲的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前者是读书本,后者是读实践。或者说,前者是有形的课堂,后者是无形的课堂。只有将两种学习交融起来,人的知识才更趋完整。  参加工作以来,我时时注意读书与行路的结合。特别是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之后,为这二者的结合提供了某种方便。尽管因为过于顾及工作的缘故,我舍弃了一些有条件观光的景点,但二十多年下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还是看过不少名胜古迹。我看名胜古迹,不是走马观花,一观了之。而是在大饱眼福之余,喜欢琢磨一处景观的文化内涵,使看有所思,思有所获,成为一种形象的学习。而且,在看过之后及时动笔写下来,只要确有所感,又有了写作的冲动,就是再忙再累,总要挤时间写。当然,也还有个原则,那就是鲁迅所说的,写不出来不硬写。我一贯认为,写作要言之有物,不搞无病呻吟。  没有想到,二十多年下来,我的游记类散文已经积累了一百几十篇。尽管其中有些篇目通过不同的方式披露于世,但从整体上讲,大多还藏在深闺之中。特别是近年来我随《百年南开》摄制组外出采访时写下的大部分游记散文更没有发表。有朋友建议我将游记类散文结集出版,我觉得这建议有些道理。

内容概要

  作者从事新闻出版业多年,涉足过许多名山大川和人文景观。徜徉于山水之间,作者没有停留在感性的观赏,而是时常沉人理性的思索,试图琢磨与认知景观的人文灵性。《走笔天涯》就是在这样的实践与思考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作者“走看天涯胜景,笔传文化内涵”的结集主旨,带给读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愉悦和启迪。

作者简介

  周鸿飞,燕赵人氏,生于天津。从事新闻出版业多年,主编刊物荣获国家期刊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经发表和出版文学、新闻著述二百余万字。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辑域外见闻第二辑台港掠影第三辑西部览胜第四辑江南萍踪第五辑史迹探微

章节摘录

  启程那天,出台北市沿高速公路向东北方向行进,穿过大业隧道,很快就进入基隆市区。基隆是台湾岛北部大港,市区沿海岸和地势而建。建筑物显得老化,街道弯曲、狭窄,一般只有双向两条车道。穿过市区,视野逐步开阔,看到著名的碧沙渔港,其面对的海面上有一凸起的鸡笼状岛屿,陪同我们的陈先生说,那是基隆屿,在基隆屿外海约40海里处,就是久为日本觊觎的我国领土钓鱼岛。渔港里停泊着1996年英勇驶抵钓鱼岛的海空号渔船。由于这艘渔船显示中国领土主权观念的壮举,它返回后曾受到英雄般的礼遇,如今它常年停泊在渔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汽车驶出基隆市,路过台湾的重要铜产区金瓜石。由于铜矿所在的山区地势高,时有铜矿渣被冲刷下来,使得附近的海域成为所谓的阴阳海,站在海岸向海面上望去,近处的海水呈淡黄色,远处似有一条分界线,分界线外的海水才是湛蓝湛蓝的。随着我们观看阴阳海,汽车驶抵鼻头角景点。这是台湾岛东北的一处著名海角,与富贵角、三貂角并称为台湾岛北部的三大海角。在鼻头角最惬意的是看海浪,从太平洋呼啸而来的海浪撞击到鼻头角岩石上,吼声动地,白浪滔天,浪高足有数十米,从远处看像是一团巨大的白雾,可谓惊心动魄。  驶过鼻头角,滨海公路始向南伸,一边是陡峭的山脉,一边是浩瀚的大洋,汽车沿着山腰间的公路前进,不时给人险要的感觉。等到海岸逐渐平缓,就到了澳底小镇,这里有一座古典衙门式的建筑,穿过去就是盐寮海滨公园,这是当年台湾民众抗击外侮的战场。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895年9月,日本军队企图在澳底登上台湾岛,遭到台湾民众的顽强抵抗。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直到次年3月日军才得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笔天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