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操作指南

刘元,刘宏宇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刘元,刘宏宇  

页数:

2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银行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级。已经日益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监管惯例。通过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评级,监管机构能够更好地把握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风险评级的结果,也成为监管机构开展分类监管、配置监管资源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风险评级在监管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判断商业银行的风险,评级结果直接反映出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级别越低,风险越大。第二,采取“一行一策”的分类监管措施,监管部门依据银行的评级级别和风险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重点加强对级别较低、风险较大的银行和级别较高银行的关键风险领域监管。第三,明确非现场监测的重点,将非现场监管的重点放在银行的主要风险点。第四,确定现场检查频率,适当减少对级别高、风险小的银行的现场检查频率,相反,加强对级别低、风险大的银行的现场检查。第五,掌握市场准入标准,以评级结果为依据进行机构和业务的审批,对于级别低、风险大的银行,限制其新机构的设立,其新业务的审批采取严格的标准。通过建立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银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判断将更加全面和准确,监管工作的开展将更加科学和有效。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总论  一、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内涵  二、风险评级的基础  三、风险评级方法  四、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评级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国际比较  五、风险评级的程序 第二部分 资本充足状况评级原理  一、资本监管与资本评级   二、资本的定义和构成  三、资本充足评价的主要指标  四、资本充足率的定义和计算  五、我国资本监管的现状  六、资本充足状况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部分 资产质量状况评级原理   一、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管理  三、贷款分类与计提准备  四、资产质量状况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第四部分 公司治理评级原理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二、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 三、我国公司治理组织结构及其职权 四、国际组织发布的关于公司治理的指导原则 五、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六、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监管思路和依据 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相关问题 八、公司治理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第五部分 内部控制评级原理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三、内部控制体系 四、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 五、内部控制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第六部分 盈利状况评级原理 一、盈利评级的基本理论 二、商业银行报表的损益分析 三、资产减值准备 四、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 五、盈利状况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第七部分 流动性评级原理  一、相关理论基础  二、最佳做法的国际惯例与国际实践  三、我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基本状况和监管的基本做法  四、流动性评价应注意的事项第二编 操作细则 第一部分 资本充足状况评价  一、定量指标 ……第三编 案例分析第四编 附录附件一:非信贷类资产项目定义和损失界定标准附件二: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操作规程后记 

章节摘录

  (二)风险评级与评级机构商业评级的区别  监管机构的风险评级与评级机构的商业评级有很大的不同。商业评级是指商业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资信状况的评级,其目的是判断商业银行违约的概率,如不能支付到期存款,不能清偿到期债券等。商业评级与风险评级的区别主要有:一是主体和目的不同。商业评级的主体是评级公司,目的是为广大投资者和存款人服务,帮助其识别银行的违约可能性;风险评级的主体是监管机构,目的是及时识别和纠正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止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二是着眼点不同。商业评级除分析银行的自身实力外,还着重于分析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环境,如主权因素、金融政策因素、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等因素,突出了其为国际投资者服务和体系外的特点;而风险评级着重于商业银行的自身风险与经营状况,较少关注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突出了其体系内的特点。从这个意义看,风险评价体系实质上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的,即排除了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因素,如货币危机。三是分析方法不同。以穆迪公司为例,该公司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包括七个要素:营运环境、所有权、管治权、持续盈利能力、风险状况、经济资本分析、管理策略。这七个要素与通行的CAMELS(骆驼氏评级体系)评价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此外,由于依赖于公共信息,商业评级受透明度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排除技术因素后,评级机构的商业评级不如监管机构的风险评级准确。  (三)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内部评级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是指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资信状况的评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银行积极探索建立定量模型来分析借款人不还款的可能性,建立了内部评级法来计算潜在的损失概率,并以此确定最低的资本要求。内部评级与风险评价由于评价对象的不同,在评价方法与评价技术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编辑推荐

  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技术化的过程。风险评级的开展,对监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在制定《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后,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各级监管人员的培训,并积极探索制定操作细则以提高评级体系的操作效率,本书正是这一探索的结晶。《操作指南》的出台,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开展提供了具体而详细的准绳,必将有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评级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有利于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推动监管工作的开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操作指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