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研究逻辑

余力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余力  

页数:

270  

字数:

436000  

内容概要

  金融经济学研究必须与经济金融改革紧密结合,不能脱离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比如说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问题,通货膨胀预期问题,利率市场化问题,资金脱实向虚、产业空心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政府和国人普遍关注,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重要期刊会热切关注。因此,研究这些问题的高水平论文发表的时效性是毋庸置疑的。
  尝到甜头的同学说,以前给重要期刊投稿没人理,现在是人家跟我约稿了!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出现的“体制内外两个资金市场”、“两种资金价格”等市场割裂现象,并提出放松金融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金融深化”措施(后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张不谋而合),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简介

  余力,1948年8月生,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投融资研究所所长,金融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0多年来,余力教授致力于金融理论与货币政策、投融资创新与金融国际化、金融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100余项。其中,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货币理论创新》《金融研究逻辑》等学术专著4部;编著《现代货币银行学》《金融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规避》等教材1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1995年因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银行改革”有独到见解,匡正了不少理论失误,而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货币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于货币的本质问题
马列主义的货币理论与实践研究
货币层次及其乘数的实证分析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货币的类型与货币供应量调控
利率与物价研究
纸币流通下的利率与物价
利息成本·物价——兼论利率改革的基本思路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利率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流动性过剩时期的经验证据
金融市场化与风险研究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化的若干问题
利用票据和证券推进金融市场化
应用极值分布理论的VaR和CVaR估计
基于门限分位点回归的条件VaR风险度量
银行商业化研究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与银行关系初探
专业银行企业化质疑
储蓄存款分流还是储蓄分流
企业资本经营对银行的影响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
基于内部评级法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
我国银行没有必要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理论研究中的误区
“超额储备”研究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通货膨胀研究
“货币多”“资金紧”及其治理
我国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及生成机制研究
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
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金融战略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新疆能源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公司金融研究
金融政策研究
金融危机研究
附录

章节摘录

  他以为用劳动券按等量劳动进行交换来取代货币,就可以使工人摆脱资本家的剥削,摆脱商人中间环节的剥削,使工人自己的劳动能得到全部报酬。1932年9月,欧文办了一个“劳动产品公平交换所”,由交换所对生产者交来的产品进行估价,按照生产这个产品所需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发给以小时劳动时间为单位的劳动券。印刷精美的劳动券分为一小时、二小时、五小时、十小时、二十小时、五十小时、一百小时等不同面额。劳动者拿这个劳动券可以在交换所换取所需要的物品。由于欧文的公平交换所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在流通领域进行改组,而不改组生产,舍本求末,所以开办不久就宣告失败。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皮克尔也否定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按照他们的观点,货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不过是些符号,是价格的象征,使用这些符号只是为了给全体公民提供个人选择的自由。根据他的设想,当社会主义制度囊括整个世界的时候,各国的纸币就成了国际交换工具,黄金则对于国内外贸易都是多余的。产品将按照需要量自由地再生产出来,它们的价格将由劳动的耗费来调节,因供求关系而变化。  综上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只是对未来社会的货币问题作了一些空泛的设想和初步的试验,是缺乏科学根据的,甚至在许多方面是自相矛盾和不彻底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与马克思主义有逻辑的、历史的联系,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性时,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商品二重性、创造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及其发展,揭示了货币之谜。他们指出:货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本身并不会给劳动群众带来灾难和痛苦,社会不平等不是由货币的存在决定的,而是由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剥削关系的制度造成的。货币这种历史现象必然与产生它的社会经济条件一起消亡。  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金融等具体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地探讨,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对待科学的唯物主义态度决定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研究逻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