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论衡

刘珺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刘珺  

页数:

242  

字数:

21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借助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金融业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比如资产高速增长、盈利大幅增加、不良资产实现双降、资本充足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2008年以来,来自于国际、国内的挑战越来越多:次贷危机方兴未艾,欧债危机此起彼伏,对全球经济造成“去杠杆化”的巨大冲击;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式微,增长乏术,新兴经济体经济转型与通货膨胀相互纠缠,如何解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在国际环境影响加上国内经济放缓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下,国内经济金融一枝独秀的风光能持续多久?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是否成熟?其推进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影响几何?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关系到中国经济金融的长期稳健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刘琚同志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责任,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写出了一系列有一定理论深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文章,并在这个基础上出版了专著。  ……

内容概要

  全球经济宕机、重启。次贷危机未出泥淖,欧债危机波诡云谲。发达经济体复苏式微、增长乏术,新兴经济体在结构转型与通货膨胀的交互作用中逡巡,金融的“去杠杆”、企业的“去库存”、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和新经济的创新突破在博弈中并行。中国经济在外需下滑、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和消费缓速上升的环境下,既要减少外部冲击,又要焕发内部活力。世界寻找新平衡,关于中国经济金融持续深化发展的思考和研究正在进行……

作者简介

  刘珺,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6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东北州立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3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兼任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同时担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刘珺先生理论学术修养深厚,经济金融实践经验丰富,其研究范围涉及产业结构、金融市场建设、金融衍生品等,有专著《中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问题》,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关于经典理论
思考一:经济学是独立并具有预测功能的学问体系吗?
思考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政府与市场互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支,凯恩斯主义就是干预主义吗?
思考三:《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预言
第二篇 关于金融理论
思考四:金融属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否不创造真实价值?
思考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否可以全面代表通货膨胀水平?
思考六:金融资产是否都有底价,不可能“跌跌不休”?
思考七:金融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门类,应以市场规则为准而非政治考量?
思考八:国际金融危机说明了市场经济本身存在重大缺陷,是否要以计划性予以调节?
思考九:危机的发展是否有一定的轨迹?
第三篇 关于货币政策
思考十:货币政策是规则主导的,是否应以通胀为单一目标来制定货币政策?
思考十一:流动性就是钱多,货币供应量大则流动性必泛滥吗?
思考十二:汇率水平可以完全通过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计算吗?
思考十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不同,要择机选择使用
第四篇 关于新制度安排
思考十四:创新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人类活动吗?
思考十五: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支点仅仅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吗?
思考十六:欧元是一个货币安排,是经济联盟的货币表现吗?
思考十七:新经济的波动性较低,危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是否都降低了?
思考十八:巴塞尔Ⅲ的流动性缓冲机制是逆周期的安排吗?
第五篇 关于发展模式及其他
思考十九: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
思考二十:多元化战略优于单元化战略吗?
思考二十一:产能过剩与实体经济空心化不可能同时存在吗?
思考二十二: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
思考二十三:经济与金融的度、量、衡
后记

章节摘录

  凯恩斯主义:救命稻草还是祸乱之源?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之后,国际干预主义回潮,凯恩斯与马克思一起成为救命稻草,当然对马克思的关注是由于怀疑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和主张社会公平。大家在两位巨人的经典中苦苦搜寻,希望找到解决危机的灵丹妙药。兴许马克思涉及意识形态多,且德语在逻辑上严谨复杂,因此,权宜之计是搬出凯恩斯救急。于是,一下子到处都是凯恩斯主义者。  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再到欧债危机爆发,另一种论调开始不绝于耳: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和深化是凯恩斯主义之过。因为,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是政府举债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各国政府通过不断举债大肆干预经济和拯救债务,不但未能拯救经济,也未能平息危机,反而让主权债务危机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制。  但是,不得不承认,多数人、多数时间是在误读凯恩斯。凯恩斯主义既不是救命稻草,也不是祸乱之源。  正确认识凯恩斯主义  一般性的描述是这样的,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就是财政刺激,就是政府通过提高财政赤字、加大投资来刺激经济,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干预主义,在经济危机、信用危机来临之后,通过凯恩斯主义的强大力量来推动经济从衰退走向下一轮复苏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庞大的凯恩斯学说真的如此简单吗?千万不要曲解误读凯恩斯,他从来没有作出如此简单直白的表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什么呢?  其一,他认为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用,这是他的核心论点之一。为什么?因为危机来了,整个市场已经崩溃了,而货币主义是相对比较自由放任的一种经济政策体系,这个经济政策体系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难以发挥作用。这相当于一个箱子放到地上,要拿着一根绳子推动箱子,这个动作要做的时候很困难,因为绳子是软的,货币政策本身是偏总量调整的,它是软的,而要做拎的动作可能会比较容易;财政政策是偏结构调整的,它是比较硬的。所以他认为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论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