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国焘传

张树军 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作者:

张树军  

页数:

38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五四风云人物书系·《张国焘传》许世友:党内除了主席,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国破家亡,挺身立党,有始却无终,是非立断青史留憾,涛惊浪骇,分道扬镳,将功难补过,忠奸已辨歧路亡羊。

作者简介

张树军,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史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四个一批”等国家级人才。多年从事中共党史、党史人物和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参加中共中央

书籍目录

一 故乡时光
家世
乱世求学
中学时代
二 燕京问题
北大学子
在五四运动中
学业与学运之间
三 建党前后
为建党而奔走
中共一大主持人
在中央局
从二大到三大
四 在大革命风暴中
被捕入狱
重返中共中央
在国共合作的漩涡中
北伐时期
五 危急关头
从“四一二”到“七一五”
南昌起义
上海的地下生活
六 莫斯科岁月
出席中共六大
在中共代表团工作
中大风波
回国前后
七 在鄂豫皖根据地
初到鄂豫皖
南下之争
推行“左”倾政策
土地革命中“左”的政策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
八 从鄂豫皖到川陕
西征途中
反三路围攻到反六路围攻
撤离川陕
九 长征路上(上)
会师与分歧
南下与北上之争
分裂
十 长征路上(下)
另立“中央”
南下碰壁
西进康北
北上
十一 走向深渊
初到陕甘
延安会议前后
逃离陕北
十二 悲凉的后半生
反共生涯
浪迹余生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一 故乡时光家世 江西省萍乡县,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能人济济的一方水土。公元1897年11月14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张国焘就出生在这个县上栗市梽木山(今萍乡市上栗区金山乡山明村)。这一年是中国旧历的丁酉年,按照习俗,张国焘的属相是十二生肖中的鸡。 萍乡,相传因境内盛产“萍草”而得名,位于江西省最西部,东与宜春相邻,西与湖南省株洲、醴陵相接,南与吉安毗连,北与湖南省长沙、浏阳接壤。萍乡地处湘赣边丘陵地区,北峙杨歧山,南亘武功山脉,主要山峰有杨角尖、金顶(最高峰名白鹤峰)等,主要河流有表河、萍水、栗水、草水等。萍乡历史悠久,汉代属宜春县,三国东吴置县,元朝元贞初年升县为州,明朝复改为县后,一直延续下来。萍乡境内煤炭甚丰,宋代已有轻刨而得、以煤代薪的记载,明末清初,土窿已初具规模。到了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为燃料之需,于1892年10月设立了官办的萍乡矿务局。1898年3月22E1,官督商办的“萍乡等处煤矿总局”成立,创建了以安源为中心、辖120平方公里矿区的煤矿。1908年,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改官督商办为商办,组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近代工业文明比较早地渗透到了这一湘赣交界的地区。上栗市是萍乡县北部的一个中心市镇,离县城约40公里,距湖南省浏阳、醴陵两县边界都不过10公里左右,水路可通长沙、汉口等地。这一带山峦起伏,竹木茂盛,造纸、爆竹和麻布等手工业发达,商贾小贩往来频繁。张国焘虽然出生在这历史悠久、工业发达、山清水秀的地方,但他的祖籍却并不在此地,而是在遥远的广西。多年来,人们以讹传讹,都说张国焘的祖籍在江西省吉水县,其实不然。据《张氏以灵公族谱》记载:张氏原籍广西。不知何故,清初康熙乾隆年间从广西迁到萍乡。萍乡这一支的张氏始祖是“集翰公”,系张氏之第一百一十五代,为以灵公之第五子。迁到萍乡后,从集翰公开始,到张国焘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了。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客籍,倒也相安无事地居住下来,代代相传,读书入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良田千亩、名震一方的地主乡绅之家。张国焘在谈到自己的家庭时说:我家可说是诗书之家,历代相传直到我祖父和父亲一辈,大多是读书人。大屋里住着祖父一辈六房人家,每家都有收五百担到一千担租谷的土地;因此,也可以说是地主乡绅之家。我祖父这一辈六兄弟中,有四个是可以戴顶子穿补服的。其中两个是由正途秀才出身,另两个则是捐班出身。到我父亲一辈,因科举开始废除,多数人逐渐转入新式学校。我父亲是在满清最末一届省试中取录的拔贡……因此,我父亲这一辈只有两三个人是有所谓“功名”的。家庭,是人生立足的基地和起点,制约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张国焘的祖父为使自己的家庭沿着“功名”之途走下去,为张国焘的父亲设计了一条读书为官之路。张国焘的父亲张劫庄没有辜负其父的期望,勤奋学习,在科举道路上一帆风顺,直至在乡试中被录取为拔贡。然而,他似乎生不逢时,1905年慈禧太后废除了科举制度。之后,他转入新式学校浙江法政学堂学习。民国初年毕业后做过几年法官,后出任浙江省象山县知事。大革命时期当过九江地方检察厅厅长,后又在南昌公路处做过秘书。张劼庄一生虽然没有飞黄腾达,官至几品,但也可算是功成名就了。如同生活在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是一位主张“国粹”而偏于守旧的人,对革命起初是持观望态度的,并企图以自己的处世哲学去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他又受到新的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新式学校里接受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变迁。这种矛盾的现象,不仅伴随了自己一生,而且导致了后来与张国焘的激烈碰撞。张国焘的母亲姓刘,生长在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一个大户人家。家里人口不少,但不愁吃穿。刘家大院的花园里有半月形的池塘,茂密的花木,门前有很高的旗杆,厅堂里有几块横匾,不失几分雅致和气派。刘家世代读书,也算得上是一个书香之家。在嫁到张家之前,张国焘的母亲已出落成一个既擅长针线又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刘氏嫁到张家后,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自然是分内之事。她先后生养了6个孩子,四男两女。4个儿子中,除长子张国焘外,二儿子名叫张国燕,早年病逝;三儿子张国庶,1905年生,1924年在萍乡中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冬之时,萍乡县城党的小组建立,被选为党小组长,1926年冬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30年5月27日在南昌被张辉瓒逮捕,不久即被杀害,1986年,中共江西省委发文,承认张国庶为革命烈士;四儿子张国杰,1910年生,初中毕业后即回乡,挑起理家的重担。两个女儿中,一个夭折,一个后来嫁人。张国焘就出生、成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他是长子,自然在家庭里占有重要的地位。“重男轻女”的封建习俗,毫不例外地影响着张国焘的长辈,他们把很多很多的希望寄托在这个长子身上。他的出世,给父母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他们给他取名国焘,字恺荫。后来,又有了—个名字张特立。在这个过着富庶生活的家庭里,不愁吃,不愁穿,幼年的张国焘有着受到娇生惯养的条件。父母虽对他的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但对他的启蒙教育却是严格的。白天,当母亲闲下来的时候,便遥指着远山的奇峰,讲述祖辈传下来的神奇故事;入夜,月圆中天或是群星闪烁的时候,母亲便讲起美丽而动人的神话。母亲给了张国焘最早的启蒙。随着时代的变迁,父亲虽然没有像祖父那样为张国焘设计一条路,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时刻萦绕在耳边。父亲心里最清楚的是:儿子有了学问,长大才会有前途。为此,从张国焘三四岁起,父母就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书。这些中国传统的识字课本,不仅使张国焘认识了许多字,而且也诱发了他的求知欲望。除了读书认字以外,张国焘还开始练习写字,从描红摹字人门,临帖抄仿。父母的严格教导,为张国焘日后求学打下了基础。乱世求学张国焘出生时,中国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这时,正值一个动乱的年代。清朝政府昏庸腐朽,国势衰败,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列强恣意蹂躏中华民族,瓜分狂潮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大地。在张国焘出生前两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严酷的现实,激起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爱国反帝、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强音。就在张国焘出生后不久,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这场维新运动虽一时搞得轰轰烈烈,但最终以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杀身成仁,康有为、梁启超等逃亡国外而告失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能救中国于危亡,人民群众便试图以武力排外主义来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1900年发生在北方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虽然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但是,最终也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人民的各种反抗并没有拯救中国,相反,内忧外患,交相煎熬,国弱民贫,日甚一日;腐败无能的大清王朝风雨飘摇,走向崩溃。1900年仲秋,八国联军攻人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皇逃亡西安,清朝政府的“全权议和大臣”李鸿章被迫屈辱地与侵略者签订城下之盟,《辛丑条约》再次记录了中国的耻辱。在这种形势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决心奋起,以武力驱除帝国主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从1895年开始,他们积极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也先后都失败了。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入,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同样冲击着萍乡这块闭塞的土地,冲击着人们古老的生活方式。安源煤矿的创办,萍乡安源间铁路的开通,洋货的袭来,不仅使原有的手工业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引起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们虽然还不敢去怀疑真命天子的气数已尽,但也从日益增多的抽丁派捐、纳税纳粮中,明显地感觉到了大清王朝的江河日下。

后记

当“嗒、嗒……”的键盘跳动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我的心中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却没有丝毫的快意和轻松。意犹未尽,哕唆几句,是为后记。以前,我曾编过或写过书,都没有像写这本书,感觉如此之困难。难在何处?细细想来。-是感觉资料严重缺乏,虽经几年来留心搜集,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仍不能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资料,特别是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写张国焘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如何构思。如何叙述,如何评价,如何真实,自愧才疏学浅,难于驾驭。尽管因种种难处,留下了种种遗憾,书稿终于还是完成了。是好是坏,只能由读者朋友们去评判了。为弥补资料之不足,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大量地参考了现已公开的资料和现已出版的研究成果。仅列在主要参考书目中的就有近百种,还有一些因篇幅关系未列其中。这些专家学者和老前辈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与张国焘有关的人物的传记,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戡史资料选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等权威著作和徐向前元帅的《历史的回顾》等权威回忆录,对本书的完成帮助很大。借本书出版的机会,谨向这些专家学者和老前辈表示诚挚的谢意和敬意。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在主观上尽量要求自己朝着实事求是的方向去努九客观地去写张国焘这样一个前后反差很大的复杂的历史人物,把他的所作所为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描述。与此相联系,本书的写作采取了以叙为主的方法,尽量避免过多的评论。马克思说过: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历史已经对张国焘作出了裁判。同样,广大读者也能够从写张国焘历史的历史书中作出自己的裁决和判断,无需我再去画蛇添足。这也是我对写历史著作和历史人物传记的一贯追求和努力方向。本书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最好的审判官还是广大的读者朋友。我真诚地希望得到宝贵的指教。从一定意义上讲,本书不是一本严格的张国焘传记。对他的后半生,本书给予的篇幅很小。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料缺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为他在逃往台湾以后,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已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同时,也超出了我们这套丛书所关心的范围。基于这种考虑,本书的笔墨主要放在写张国焘从五四运动到1938年脱党的这段经历上。这也是需要加以说明的。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对本书的写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尤其要感谢河北人民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李保平和责任编辑荆彦周,以及已调动工作的刘魁栋同志。


编辑推荐

《张国焘传》为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张国焘传 PDF格式下载



人心苦于不足,张国焘要是知足的话,我党又要多一位副主席了。可惜国焘老弟想做主席,结果主席没有做成,反而落得身败名裂。惜乎。


关于如何正确的评价张国焘,似不能单纯以政治性历史的眼光。应该放大整个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如此可看出:张国焘依然闪烁出灿烂的光芒,这就是历史。是任何人不能抹杀的。


张国焘传奇一生,值得我们去品味一下。


帮同事买的,买错了,他想要的是张国焘回忆录,后来再来看看,缺货了,不过同事说了没关系,好评


好东东,性价比高,历史见证,非常喜欢,下次还会光顾


这样的质量这样的价格让穷读书的喜不自禁


首先是作为他的一位老乡,同县人,我需要对他进行一个了解;第二,作为一名党员,要知晓过去。


如何客观公正的看待诸如张国焘之类的叛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党成熟和自信。相比前些年的相关著作,这本书显得成熟、理智了许多。


正在看,感觉很客观,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红四方面军,和不知道的张国焘,满意。


张国焘传,书质量不错


买给家里老爸看的,老关注党的历史了!


可以了解历史悲剧人物,但通病是早期详细,后期简单。


历史无从改变,至少从目前看,他还是够不上悲情,只是悲剧人物而已。


了解了张国涛!


自传缺货,将就看了


俺想看的基本莫有


鲜为人知的历史,不错


还可以,不知是真是假


印刷质量太差,怀疑是盗版!


一个一大的代表,后堕落成叛徒特务,最后客死他乡,你说这是不是宿命?有一位名人说过:人生的路漫长,但要紧的只有几步,这几步走错了,那你这辈子也就玩完了。这位一大代表就是一个明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