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石油之母

王宝莹主编 朝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作者:

王宝莹主编  

页数:

254  

字数:

150000  

前言

延安在当代中国,对当代中国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央地带,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绕四周,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即有村镇的山城延安,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无数先辈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从1937年至1947年的十年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大凡重要的会议和决策都是在这里举行、决定的。今天,这里仍然完整保留着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凤凰山等多处革命胜迹,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故居旧址,这些既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已成为文物的遗存。说实在的,不去不知道,若从堪舆的角度来论天地阴阳,一瞥之下,延安就算得上是块风水宝地,河、塔、山、寺,样样俱全。若按民间说法,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根据地最终建立新中国,还凭借了风吉水利。位于延安城北、南隔延河与宝塔山相望的清凉山,景色秀美,题刻遍布,并以保存大量石窟而闻名。清凉山面西的一处崖壁,一块巨大石盖凌空飞出,石上自然风化侵蚀的沟状石层纹理,宛若浮云。每当夕阳西下,落日斜照,石上烟云顿然生辉。加上延河水的波光映衬云石,更是霞光异彩,绮丽纷呈,五色变幻,此处题为“宛若云霞”,果不虚言。不远的地方,有一口六角形的“月儿井”,月明星稀,沿井俯身下望,井底涌出一弯瘦月,与皓空皎月交相辉映,使人赞叹。“诗湾”与“水照延安”两景亦奇妙有趣。“诗湾”是在一狭长湾状崖壁上题满了刻诗,也称“诗中画”。闲情在此,吟诵雅句,实在是一番好境界。“水照延安”更是有趣。一处石崖下有月牙状瘦长石槽,里面盈满水,将头贴近槽角,以眼侧视水中,延安全景尽收眼底,好像一晶莹秀美、玲珑雅致的山水盆景,令人叫绝。因此,我想此套丛书叫《全景延安》,也正有这样的意味,即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事实上,完全可以把这套书作为踏访和游历延安地区的导览,它描绘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地图,细致到了体贴的程度,一册在手,按图索骥,寻寻觅觅,便可以悠然地领略延安各个地区的丰采神韵,在心中把历史上作为“革命圣地”的昔日延安,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21世纪的“新延安”,做一个跨越时空的对接,那将在记忆中构筑出另一番景象的全景延安。丁亥年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内容概要

《全景延安》丛书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 本书为系列之《石油之母(延长县)》分册,内容包括:黄土高原上的“中国石油之母”、悠久的历史古遗迹、弘扬黄土文化展示延长魅力、铭记红色历史发扬革命精神等。   延安在当代中国,对当代中国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央地带,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绕四周,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即有村镇的山城延安,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无数先辈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全景延安》丛书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本书为系列之一,介绍了“中国石油之母”延长县。

书籍目录

一、黄土高原上的“中国石油之母”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中国的“功臣油矿”——延长油矿二、悠久的历史古遗迹 历经风霜的延长古城墙遗迹 延长“古八景” 古老的寺庙 久负盛名的三大石窟 古墓遗迹 久远而珍贵的遗迹和遗物 古遗迹旅游开发畅想 在延长听民间故事三、弘扬黄土文化展示延长魅力 具有现代风情的窑洞生活 陕北延长“十大怪” 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进 花样繁多的风味小吃 舞动的延长 歌唱的延长 延长剪纸 民间刺绣 仿汉画像石的石板画 布堆画四、铭记红色历史发扬革命精神 东征会议旧址 伟人故居 毛泽东在延长 红军东征之延长会议 用木工锯救治红军的医生 西征战役 延长人民的斗争精神五、丰富的特色资源 退耕还林成效大 延长“三宝” 名优特产,品种繁多 梨果再上新台阶 粮食、畜草齐发展六、崭新的城乡建设风貌 独占“延安娃”商标 延长的“浦东” 便捷的城乡交通 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 巩固成果,推进二次跨越式发展 交通与出行 宾馆住宿 旅游行程

章节摘录

二、悠久的历史古遗迹历经风霜的延长古城墙遗迹延长古城的修建开始于金大定二十二年(11 82年),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竣工。城墙高7.3米,宽2.7米,土身砖垛,东有拱极门,西有保障门,南为水门,北门壅塞。整个城墙周长2公里余。北依高部山(又名高奴山),东南临延河,西接西河沟。明弘治元年(1488年),时任知县役工重修。其后,嘉靖二年(1523年)时任知县张旭阳增建城墙高6米、宽3米的石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农历六月六日夜,洪水穿城,雉堞城楼荡然无存。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时任知县洪桥经过两年时间,重修城墙347米,东西各有城楼1座,共有炮台15座,垛堞1470个,水沟16条,南北水关3处,东西围城外护堤68米。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县城建设不断发展,旧城墙及旧建筑陆续拆除,至1988年旧城遗迹已无保留。延长另有一座“土城”古城,建在高部山顶,又称“上城”。它是元朝筑的土城,周长约200米,四面险绝,用以屯兵,明末毁于战火。1769年、1912年两次重修。1913年,因山上有城墙,险要如寨,高部山改称寨山。


编辑推荐

《石油之母:延长县》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石油之母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