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怪的微笑

鲁班尺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

鲁班尺  

页数:

2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者鲁班尺,与你联系不上,只得发邮件给你,盼你尽速联络我。我这里遇上了一相当棘手的事情,需要你的专业知识相助,我尽可能说得明白一点。你知道我的老家是在贵州吧,自半年前开始,每个月圆之夜我家的小村里都会死一个人,而且尸体的表情似笑非笑,极其恐怖。当地公安机关一筹莫展,至今毫无头绪。人们怀疑是灵异事件,鬼魂所为。我从台里带了一个摄制组赶回了老家,进行了走访和拍摄,想从科学给予解释,但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我们小村已经有六户人家死了人,整个小村总共只有七户,剩下的一户就是我家了,而且再有三天就是月圆之夜……

作者简介

  鲁班尺,又名行者,匿名著书,身世不详。  喜孤身徒走旅行,常年行走于滇藏川黔山区一带。  在滇西北香格里拉碧塔海中的岛上有一座噶玛噶举派的寺庙,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黝黑的中年男人曾现身此地。  鲁班尺,谜一般的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外祖父的遗书第二章 电子邮件第三章 江湖郎中第四章 山阴村第五章 金蚕第六章 古怪的微笑第七章 老蛊婆第八章 第八名死者第九章 冰蛛第十章 黑色的尸虫第十一章 千里赶尸第十二章 古镜第十三章 苗疆相士第十四章 仆思鬼第十五章 冲出大苗山第十六章 沅水之畔第十七章 误入武陵源第十八章 重返山阴村第十九章 恐怖的小手第二十章 茶马客栈第二十一章 神秘的仪式第二十二章 哀牢山之夜第二十三章 嘎巴拉第二十四章 地穴第二十五章 客栈命案第二十六章 身世第二十七章 替身第二十八章 寄生第二十九章 白石道人第三十章 斗法第三十一章 三返山阴村第三十二章 深潭第三十三章 终南山第三十四章 太乙池迷雾第三十五章 妖道第三十六章 下山第三十七章 重阳宫第三十八章 密函第三十九章 苦行僧第四十章 苦毒第四十一章 旷世之战第四十二章 失传的圣物第四十三章 朱蜮第四十四章 铁甲蜈蚣第四十五章 说道第四十六章 秦岭神鳖第四十七章 南五台山第四十八章 驱魔第四十九章 重阳宫之变第五十章 苯教最后的仁波切第五十一章 弃婴第五十二章 移灵第五十三章 郑隐骨碗第五十四章 郑隐骨碗第五十五章 警察最后的线索第五十六章 疯教授第五十七章 青虚道长第五十八章 蝉蜕第五十九章 古怪的微笑第六十章 尾声

章节摘录

  第四十一章 旷世之战  是夜,月色如水,两人信步出了院子,走到了小山岗上。遥望夜幕笼罩下的群山,黑蒙蒙一片寂寥,清风徐来,小华紧紧地依偎在了易士奇身上。  “我想起了乌蒙山,夜里也是这样子,不过那山看起来好像要更黑一些,可能是树多吧。”小华轻轻的说着。  易士奇的思绪随着小华的话又回到了山阴村,制造这一系列死亡的凶手究竟是谁?山阴村的玄武七煞阵困住的是否就是水潭深处的巨大尸虫呢?他看见了那群可怕的小尸虫,噬食黄狗内脏与脑组织时的迅速和效率,甚至连那狗也露出了古怪的微笑。  “易大哥,你在想什么?”小华温柔的问道。  “我在想,山阴村的杀人凶手究竟是谁?是人还是虫?”易士奇说道。  小华没有说话,只是打了个寒颤……。  深秋的终南山,叶落草黄,山间的昆虫大都忙于储备过冬的食物,有的在抓紧时间交配,然后在上冻之前把卵产在土壤中。至于那些毒虫们,如蝎子、蜈蚣、百脚、毒蛇和蟾蜍们则忙于厮杀捕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但是植物,动物也是。  易士奇注意听,他觉察到了后山的某处一片寂静,他知道那一定是金蚕在那里狩猎。  “走,我们去看看金蚕找到了什么猎物。”易士奇兴致勃勃的拉着小华悄悄摸向后山。  易士奇虽然带有手电筒,但还是趁着月光摸黑前行,他不愿惊扰金蚕。  前面是一座山坳,怪石嶙峋,附近寂静的出奇。  月光下,一块平坦的空地上,一只足有一尺长的五彩斑斓的大毛毛虫和一只巨大如脸盆般的黑蟾蜍剑拔弩张的对峙着,旁边蹲着那金黄色的蚕儿。  大毛毛虫的脑袋缩进肥肉褶里,只露出两只绿色的眼睛和和一根尖尖带孔的刺,不时地从刺孔之中喷射出些绿色的液体,似乎那液体中含有某种腐蚀性生物酸,落到地上发出咝咝的烧灼声。  那只巨大的黑蟾蜍尽管身材臃肿,但却机警异常,总能在千钧一发之际闪避开毛毛虫的毒汁。  金蚕相比之下实在是小得可怜,以至于毛毛虫和黑蟾蜍都没有把它放在眼里。  易士奇和小华紧张的目不转睛盯着月光下的这场争斗,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毛毛虫和大蛤蟆。  他们更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道家的看家毒虫——朱蜮和北派邪道的蛊毒之王——毒蟾的一场旷世之战。  中国道教自宋元以来分金丹派和符录派两大门庭,符录派分天师道、上清派和灵宝派等,着重于法印符咒的功用,沉迷于降魔除妖的实战。而金丹派则以理论为主,探究道的本质,同时精于炼丹,炼丹其实也就是一个化学提炼过程,必须对物质的多样性及其本质有所了解。  北金丹派的开山鼻祖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而后感到本派尽管理论教义先进,内功心法暗合道的真谛,但降魔除妖的实践上总是不及符录派,于是暗中以本派的化学知识,秘密培养一些剧毒的生物,用于暗中袭敌。千百年下来,几经淘汰,最后只剩下寥寥可数的几只这种毛毛虫——朱蜮,也称天猬,流落世间,隐匿荒山僻壤,不知所踪,以至于当今重阳宫中竟无一人有幸目睹过这一全真教的秘密圣物。  那黑蟾蜍则是闻之色变的北方毒王,浑身上下无处不毒,最令人恐惧的是它善吐黑烟,无论人畜,吸之即死,因而苗疆女巫特意叮嘱易士奇,尽管金蚕是天下第一蛊虫,但遇到吐黑烟的蛤蟆时也定要避开。实际上,所谓黑烟不过是毒蟾吐出的极细微的黑色雾状毒液,远处看来像是冒出黑烟。  此刻朱蜮似乎急于结束战斗,频繁的射出毒汁,黑蟾蜍似乎有些不支,逐步向后退去,朱蜮步步进逼。那黑蟾蜍且战且退,逐渐占据了上风位置。  突然,黑蟾蜍大嘴一张,突出一股黑烟,如同一个大烟圈般,套向了朱蜮。朱蜮见之大惊,正欲躲避,不料由黑蟾蜍的口中接二连三的吐出一个个的毒烟圈圈住了朱蜮的退路,最后一缕又黑又粗的烟线插入了烟圈之中,击向了朱蜮的头面部。朱蜮见势不妙,无路可退,不得已将头部缩进了肥肉褶中,卷曲起身体团成了一个圆球,朝山坡边滚去。  黑蟾蜍一击得手,岂能让对方逃走,一下子跃将起来,蹦到朱蜮身旁,张开大口吞食,不料那毛毛虫身体肥胖,这样的一个大肉球刚好卡在了毒蟾的口腔中,既吞咽不下,也舍不得吐出来。  此刻时机已到,金蚕一跃而上,扑到朱蜮团成的肉球之上,尖利的毒喙深深的刺入肥肉球之中。  “危险!”易士奇脱口喊出,他想起了苗疆女巫的警告。  黑蟾蜍发现小小的金蚕竟然敢于抢夺自己的胜利品,顿时勃然大怒,闷哼一声,无奈肉球卡在嘴里,吐不出毒烟来,但又不愿抛弃肉球,只得在那里生闷气,眼瞅着肚子越胀越大,像只大气球般。  皎洁的月光下,世上三大剧毒之物僵持在那里,既可笑又诡异。  易士奇担心金蚕,脑筋不停的转动,如何是好?  “那很简单,回去取一个大塑料袋将他们统统套起,然后放到瓷瓮中,投入缩骨草,七天后它们就会变成金蚕大小了,分别放入瓷瓶里,你就同时拥有世上罕见的三大毒虫,当然,还要学会控制它们,这我会教你的。”岩黑建议道。  易士奇想来也是,两种毒虫抓起来,足够金蚕吃上半年了。他于是跑回家,找了几只装日用品的厚塑料袋子套在一起,避开黑蟾蜍的皮肤,将它们罩起来系好口,拎回院子里。  青虚道长的堂屋内有各色各样的瓷罐瓷瓮,那是道长炮制中药用的。易士奇拣了个大小合适的瓷瓮,依照岩黑的方法将黑蟾蜍和朱蜮倒入,扣好了盖子,金蚕及时跳了出来,回到自己的瓷瓶里。  “明天你就去采缩骨草,需要十多棵。”岩黑吩咐道。  “可我不知道那草是什么样子的。”易士奇发愁道。  “我知道。”岩黑说。  第四十二章 失传的圣物  “缩骨草生长于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的石缝之中,一般只要看到一株,周边十步之内就会聚生有数十株”。  岩黑详细的描绘了缩骨草的形状、颜色以及生长习性,易士奇一一记下。  “我说的是哀牢山,不过此地有没有就不清楚了。”岩黑说道。  “秦岭中段的太白山素有北方植物王国之称,理应找得到。”易士奇的地理知识很丰富,这与他从事的地理堪与讲学有关。  秦岭是横亘于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全长一千六百多公里,南北宽数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秦岭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地带,植物茂盛。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就是指此地奇花异草繁多,药用植物遍地都是,寻个把草药不是难事。  “黄昏时,你念的是什么密咒?从哪儿得来的?”岩黑问道。  “啊,是日间在山下结识的一位密宗苦行僧告诉我的,看来倒是可以克制住五毒蛭。”易士奇如实地告诉岩黑。  “不见得。”岩黑嘟囔着再也不说话了,始终沉默不语。  次日清晨,易士奇背上竹篓,拎上鸭嘴锄,这些都是青虚道长以前用的,告别了小华,正欲进深山采药,院门外走进来一个花白胡须,年约七旬的瘦老道。  “贫道青函是重阳宫讲经堂首席讲座,特奉掌门之命前来为易师侄讲经。”老道口齿清晰,声音柔和。  “这……”易士奇心想坏了,看来采不成药了。  “易师侄可是要进山采药?哈哈,青虚果然没有看错人,刚入山门就独自进山采药,必是对我派炼丹之术有所研究。不过,贫道还是要先为你讲解道德经。”青函老道吩咐易士奇进屋听讲。  小华在中间堂屋摆上两只凳子,又沏上两杯清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自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道的音调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易士奇自然明白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极著名的一段话,与风水术紧密关联。  青函解释道:“有一种东西浑然一团,它先于天地而生,静静而默默,傲然独立而不变,反复运行而不止,可以看作是生育天地的母亲。我们把它记作为‘道’,命名为‘大’,而大会消逝,消逝就会疏远,疏远又会返璞。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大。世界上有此四大,而君王只是其中之一。君王要效法于大地,大地要效法于上天,上天效法于道,道则效法于自然。”  易士奇淡淡一笑,说道:“老庄哲学要人们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不可违反自然规律而逆行,尤其是君王,现在就是国家政府了,若是有违客观规律做事,遭殃的肯定就是百姓了,就如现在的人口比例失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均是如此。”  青函一愣,不由得称赞道:“易师弟颇有见地,贫道佩服。”  易士奇心中暗笑,这些基础理论我都不知在课堂上讲了多少遍了。  “师侄如此天资聪慧,贫道讲学也就轻松许多,那我们就由老子九九八十一章道德经从头开始讲起吧。”青函高兴的说道。  这下完了,易士奇心中暗自叫苦。  “砰砰”几声轻响,有什么动静引起了青函的注意,他四下里望去,发现了搁在堂屋地上的一个瓷瓮在轻轻摇晃,不时地从里面传出轻微击打声。  “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青函诧异道。  “昨晚捉的一只蛤蟆和一只毛毛虫。”易士奇不知道那毛毛虫竟会是全真教早已失传的圣物。  “噢。”老道并未在意,轻咳一声,准备开始讲经。  “砰砰”,那瓷瓮里又发出了敲击声。  青函站起身,来到瓷瓮前伸手掀盖……。  “慢!”易士奇高喊一声跳将过去。  已经来不及了,瓮盖刚掀起一个缝隙,青函还未看清里面的东西,一股黑烟喷出,青函一头栽倒在地。  易士奇大惊,忙盖严瓮盖,扶起青函,但见老道面孔已成黑色,气若游丝,眼见着是不行了。他一把抱起青函,就向重阳宫中跑去。  重阳宫中,众多的道士正在上早课,见飞奔而来的易士奇忙闪开一条路,那边早有道士通报了掌门。  “怎么回事?”掌门白云道长严厉质问道。  “青函师叔被一个大癞蛤蟆吐的黑烟熏倒了。”易士奇紧张道。  白云道长伸手切脉,望着青函发黑的面色,摇摇头站起身来,沉重说道: “他死了。”  “哪儿来的癞蛤蟆?易师弟。”白云目光炯炯的直视易士奇。  “我昨晚上在后山捉的。”易士奇愧疚不已,嗫嚅道。  “带我去看看。”白云说着已跨步前行。  后山院子堂屋。易士奇指着瓷瓮道:“掌门师兄,就在这里,危险。”  白云轻蔑一瞥,自怀中抽出一张灵符,“啪”的粘在瓷瓮上,口中念动五行昏睡咒。  白云轻轻的揭开瓮盖,定睛一瞧,不禁大吃一惊!  瓮里昏睡着的一个是大毒蟾蜍,另一个竟然是失传百年的全真教圣物——朱蜮。  白云抑制住狂跳不已的惊喜,问易士奇是如何发现并捕捉到这两只毒虫的。易士奇将昨晚发生之事说给了掌门听。  天意啊,若不是青虚道长引此人上山,信中指明住在后山旧宅,这失踪百多年的本教圣物有如何可以失而复得?只是可惜了青函师叔的一条性命,但这也是冥冥中注定的劫数使然,白云暗自唏嘘。  白云表情严肃的望着易士奇郑重说道:“青函师叔因你而死,虽属过失,依本门戒律理应重罚。但你为本门寻找到了失传百多年的圣物,就算将功抵过吧。”  “什么圣物?”易士奇不解的问道。  “就是那条毛毛虫。”白云道。  第四十二章 朱蜮  掌门白云道长对易士奇讲述了全真教的圣物朱蜮的由来。  金世宗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祖师王重阳在终南县南时村掘穴为居,墓碑书“王害风灵位”,世人称 “活死人墓”。但鲜为人知的是墓冢中不但房间众多,而且机关重重,重阳宫中也只有数名辈份极高的道人方可以进入墓中,其他道众不仅不可接近墓区,甚至私下议论也是绝对禁止的,触犯门规会受到严厉处罚的。  因为墓穴之中隐藏着本派的一个天大的秘密,就是墓穴中饲养着一种剧毒的毛毛虫,称之为朱蜮。  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四月二十六日夜,活死人墓突发大火,重阳祖师于火边婆娑起舞并唱道:“茅庵烧了事休休,决有人人却要修。”天明之时只剩残垣断瓦,本教的圣物朱蜮则一只也不见了。  后来明清年间,重阳宫志中有过朱蜮的记载,不过是寥寥数笔带过。朱蜮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滇南茶马古道上,一支马帮在西双版纳的勐腊原始森林里遭到了一群巨大毛毛虫的袭击,唯一的幸存者是一个小男孩,所描绘的恐怖场面登载在当时的上海《申报》上,引起全国的轰动。重阳宫保留了一份《申报》,确认那些毛毛虫就是朱蜮。  “原来如此,那一百多年后的终南山上怎么会出现了一只朱蜮呢?”易士奇自语道。掌门白云道长沉默不语。  几个道士小心翼翼的抬走了瓷瓮,易士奇低头跟随着来到了重阳宫正殿上。  易士奇边走边想,一方面对青函的死愧疚万分,另一方面深感大千世界确乃无奇不有,人类所感知的事物确实有限,未知的东西太多了。  道士们抬着瓷瓮绕过供奉着道德天尊、南华真人和冲虚真人金身的供台,来到殿后石阶上,那里有一个石砌的双池。掌门命人掏干水池,然后把受符禁制而昏睡的朱蜮倒入一池内,而将黑蟾蜍倒入另一池内。易士奇望去,池深丈许,那两只毒虫爬不出来,黑蟾蜍的毒烟也喷不了这样高,人在上面应是安全的。  “掌门师兄,你贴的符好厉害,是何种灵符?”易士奇知道灵符主要是画符人的意念磁场,注入黄表纸和朱砂为媒介的笔画之中,那些弯弯曲曲的符号蕴含的生物磁场在起作用。  “五行昏睡符。”白云道长轻描淡写的说道。  “它们醒啦。”有道士叫道。  池子里,朱蜮苏醒过来,懒洋洋的伸长了躯体,小小的脑袋从肥肉褶里探出来,惊奇地望着上面的人们。  易士奇发现毛毛虫肥胖的后背上红肿了一片,上面还有一个黑色的针眼,他知道那是昨晚金蚕刺的,这件事没跟白云掌门坦白是对的,万一这百年一遇的全真教圣物真的死了,自己就又背上了黑锅。  黑蟾蜍在另一个池子里也醒了,它抬起两只硕大凸起的眼睛,恶毒的凝视着上面的人。  重阳宫里的钟声响起来了,这预示着全真教中有重大的事情发生,宫内宫外的道士们都来到了正殿里,束手站立,面色庄重。  掌门白云道长由神龛后转出来,端坐在掌门人的太师椅上。他的目光巡视一周,低下鸦雀无声。  “今天贫道要向大家宣布一件重大的消息,这就是,本教失传一百多年的圣物——朱蜮回来了。朱蜮是一种生物,是本教祖师王重阳真人亲手培育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贫道太高兴了,见其如见祖师……”白云的眼睛湿润了,言语竟有些呜咽,“可惜在这次请回圣物的过程中,青函师叔不幸遇难。”  易士奇心中难过,眼睛瞄过去,看见白石道人搀扶着白松站在柱子后面,看来金蚕之毒已解。  “这次是易师弟发现和请回圣物的,易师弟,请上前来。”白云吩咐道。  易士奇走到掌门太师椅旁。  “易师弟是青虚师叔的徒弟,也就是贫道的师弟,论辈份,也就是你们的师叔。既入道门,须有道号,易师弟属白字辈儿,道号就称:白泉。”掌门转过来对易士奇道,“易师弟,如何?下面请白泉师弟讲几句话。”  “诸位同门,百泉初入教门,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易士奇说罢打个稽首。  众道士纷纷还礼,七嘴八舌道:“这个自然,师叔客气了。”掌门皱了皱眉头。  “下面贫道宣布,我教圣物重现江湖一事,任何人不得对外讲,否则按门规处罚不殆。”掌门白云道长转过身来吩咐易士奇:“白泉师弟,以后就由你来负责本教圣物的饮食起居,还有那只癞蛤蟆。”  “仅遵掌门之命。”易士奇道。  易士奇心想,养蛊自己是比较在行的,第一要素就是要让圣物吃得饱饱的。  “掌门师兄,可否分配给我人手,好让他们出去捉些毒虫来喂圣物?”易士奇提议道。  白云点点头,安排了20名身手敏捷的年轻道士归易士奇调度指挥。  易士奇将他们分为三组,实行三班倒,轮换捕捉毒虫、守卫圣物和休息,人员调配好,三组道士各司其职去了。  回到了小院里,小华迎上来,易士奇告诉了她前面发生的事情,并说进山采缩骨草之事也就算了。  黄昏时,进山捕捉毒虫的道士们空手而回,搜遍了重阳宫附近的树林、草丛和石缝,只捉到两三条蚰蜒和一只壁虎。  易士奇将壁虎和一条蚰蜒投入池内,圣物朱蜮近前嗅了嗅,感到索然无味,便摇摇头伏到了一边拒绝进食。  易士奇无奈,只有将另两条蚰蜒扔进黑蟾蜍的池内,不料被黑蟾蜍舌头一卷,瞬间吃下。这家伙胃口倒是不错,易士奇想。  “白泉师叔,怎么办?如果饿着圣物,掌门可要责罚的。”道士们忧心忡忡的说道。  “不要紧,我有办法,你们先回去休息。”易士奇吩咐道。  看来,只有金蚕出马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怪的微笑 PDF格式下载



  猴子和男主 在道观呆了那么久,小华为什么没出来做坏事?
  应该会经历好几个月圆之夜的吧。
  道长羽化升仙那段- -不就是直接自杀了么。
  另外鲁班书-写了这么多书,这本书,最没幽默感了啦。
  里面的蛊婆感觉最可怜了,就是小华的养母,丈夫为了一只猴子,自己被赶走,闹得家破人亡了- -


  鲁班尺的故事从来都比较引人入胜 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让我置身书中和主角一起进去奇妙的冒险世界 唯一劣势就是结尾太过于简陋了·····六指和古怪的微笑 的结尾都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并且缺乏逻辑性 每次读到结尾都有一点感觉结得太过草率啦 感觉像是赶着交稿的感觉 不喜欢这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另 我看的都是手机版的 可能在章节编排上有点问题 总觉得有些地方没有交代清楚··不过也不影响整本书的故事情节


  感觉不是特别的完整。在过程中是猜到了那个女孩。叙述也许可以在详细点、也许作着就是想给读者更多的想像空间吧,


   说什么好呢,这剧情安排的……..总觉得男主角长途跋涉,历尽艰难,吃尽苦头,到头来还是被蒙在谷里,找到的老婆竟然也是人猿变的,新婚之夜说不定还难逃一死,确实是命中注定呀!
  
   故事开篇到中篇作者确实花了不少笔墨讲关于风水、巫术、蛊毒、道术之类的东东,让我这样不懂的人看得很是新奇,只是这铺垫垫的没下文了。伊古都的娘—仆思鬼出来的时候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只可惜到头来也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只能称得上是半个路人甲⊙﹏⊙b。
  


   制蛊法古书多有记载,《隋书。地理志》谓:“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其意就是取百种毒虫,困在一个瓶罐中,令其自相残杀,互相撕咬,最后存活下来的,必伤痕累累,遍体毒汁,这拼的性命活下来的虫,变可以做蛊杀人。
  
   《古怪的微笑》写的就是苗疆的蛊。金蚕、冰蛛、尸虫、仆思鬼、嘎巴拉……亦正亦邪,每个神物后面都有其典故。作者鲁班尺信手拈来、通古博今、颇具架势。只看得人津津有味,不忍离手。民俗传说、邪魔歪道(纯属褒义)竟如此好看,要探寻下去,估计要读的废寝忘食了。
  
   恐怖小说中鱼目混珠,不是不好,实在路子有限,不是鬼神作乱、邪不胜正,就是心怀鬼胎、装神弄鬼。非人、即鬼。若再没什么新意,读起来也乏闷不堪。
  
   湘西赶尸、苗疆毒虫、烧纸人等题材近阵子也逐渐多了起来,好坏先不吝,我是全爱看的。民间的传说好读,且有迹可循。
  
   鲁班尺的书值得一荐。
  
   古怪的微笑是看过的第一本,很是喜欢。这些天要把其他几部一一看过。
  
  
  书摘两则:
  
   1.
  
   ……
  
   与你联系不上,只得发邮件给你,盼你尽速联络我。我这里遇上了一相当棘手的事情,需要你的专业知识相助,我尽可能说得明白一点。
  
   你知道我的老家是在贵州吧,自半年前开始,每个月圆之夜我家的小村里都会死一个人,而且尸体的表情似笑非笑,极其恐怖。当地公安机关一筹莫展,至今毫无头绪。人们怀疑是灵异事件,鬼魂所为。我从台里带了一个摄制组赶回了老家,进行了走访和拍摄,想从科学给予解释,但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我们小村已经有六户人家死了人,整个小村总共只有七户,剩下的一户就是我家了,而且再有三天就是月圆之夜……
  
  2.
  
   三十年前。
  
   终南山重阳宫全真教掌门青虚道长前往蓬莱,探访当年王重阳祖师东行收复马钰的历史遗迹。忽一日途中遇雨,暂避于潮水乡渤海边一农舍前,屋主人易山好客,请道长入内奉茶。适逢其外孙周岁,道长问起生辰八字,竟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阴地生,掐指推出四柱命造,叹世事之奇,造化弄人,遂为孩子更名为易士奇,并指与其有师徒之缘分,日后若有事可去终南山寻他。
  
   此一别,匆匆三十年……
  
  
  作者:鲁班尺,又名行者,匿名著书,身世不详
   喜孤身徒走旅行,常年行走于滇藏川黔山区一带
   ……


  这本书是我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的,然后就在店里看了起来..看了几章,然后回来网上搜了下,就在线看了..书的一开始,我觉得是在讲虫蛊,所以就吸引到了我..因为我一向对此类东西比较有兴趣....网上看到两个版本,作者有修改过..而我呢就把两个版本都给看了..书写到后面有点不知所云了..结尾也是草草了事..后半部的想象与想半部有些不符..感觉是硬掰点什么给套成了结尾..难道是作者想不到更好的方式作为结尾么???总之,看到后面是有些失望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