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裂九世纪

王者觉仁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

王者觉仁  

页数:

279  

Tag标签:

无  

前言

公元757年正月初的某个黄昏,一枚落日无力地悬浮在洛阳皇宫的上空。天色殷红,红得像是要滴血。燕朝的中书侍郎严庄迈着急促的步伐穿行在重重殿宇投下的阴影中。他不时地回头张望。没有人。除了远处偶尔走过的三五个宫女和内侍,身后一个人也没有。周围甚至连声音也没有。一片静阒中,严庄只能听见自己沉重的呼吸声。看来到目前为止,今晚的行动计划仍然是隐秘和安全的。可不知为什么,严庄还是感到手心和脚底都有些潮湿和冰凉。数日前被鞭杖的背部和臀部此刻还在隐隐生疼。严庄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对那个肥胖如猪的魔头皇帝不断发出强烈的诅咒。好在这一切都将在今晚终结。严庄想,最后的时刻,希望安庆绪不要临阵退缩。这一天终于来了。燕朝皇帝的长子安庆绪望着眼前神色凝重的严庄,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严庄刚刚对他说的八个字——事不得已,时不可失!这八个字就是最后的行动指令。这一刻安庆绪已经等待了很久。从他的异母弟安庆恩出生的那一天起,安庆绪的继承人地位便发生了根本的动摇。

内容概要

  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前半截一百三十余年的盛世,繁荣强大如日中天;后半截一百五十余年的乱世,藩镇割据兵连祸结。  公元757年,安禄山长子——素懦弱、不善言辞却善骑射的安庆绪在大臣严庄、太监李猪儿的协助下弑父自立,做了大燕政权的新皇帝。曾经飞扬跋扈的安禄山部众因为这场宫廷政变而锋芒尽失。可惜,新人并未带来新气象,在唐军的攻击下,溃败的安庆绪不得不去投靠史思明。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道冰冷的绳索……  安史之乱终于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进击下得到平定,但盛世唐朝却自此急转直下,再也回不到往日的辉煌了。内有宦官掌权,外有藩镇割据,再加上无休止的党派纷争,唐朝统治岌岌可危。虽有后来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对千疮百痍的唐末政权来说,无疑杯水车薪。唐朝灭亡已成定势……  作者以一种文学的手法和平民化的视角,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景际遇中,力图与每一位历史当事者展开对话。无论他是忠是奸、是善是恶,是身置旋涡还是位居边缘,都是一枚历史的卒子,轮番上场展开博弈。

作者简介

王者觉仁,网络知名历史作家。本名王林,1972年生于福建漳州,曾供职于新华社福建分社,现为《百家讲坛》、《历史新刊》等杂志专栏作家、潜心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多年,曾用笔名王觉溟,已出版历史著作《喋血的权杖——二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

书籍目录

序幕 死亡与裂变第一章 帝国的劫难一 帝国反击战二 李唐王朝的两难三 谁主沉浮四 唐朝历史被遽然腰斩五 太阿倒持六 最后的挣扎七 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八 永无宁日第二章 是藩镇,还是敌国?一 一团乱麻的天下二 从李惟岳身上开刀三 风云再起四 一场令人诅咒的战争五 泾师之变:长安出了个大秦皇帝六 奉天还能撑几天?七 一个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绝望的人八 德宗皇帝丢了什么?第三章 中风的皇帝与短命的改革一 黑夜中的一驾马车二 天并没有塌下来!三 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四 顺宗完了,王叔文也死定了五 一年换了三个皇帝第四章 元和中兴:九世纪的一抹初阳一 打,还是不打?二 宪宗皇帝想骂娘三 李绛这一招够狠四 震惊朝野的恐怖行动五 李想雪夜袭蔡州六 一个被成功埋葬的中年男第五章 青春皇帝:将娱乐进行到死一 帝国的上空正乌云四合二 一切都打回了原形三 遗传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四 一蟹不如一蟹五 李唐江山成了一粒马球第六章 文宗李昂的悲剧三重奏一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志大才疏二 牛李党争:一场席卷帝国的政治风暴三 细节决定成败四 党争进行时五 狂飙突进的两匹政坛黑马六 甘露之变:大明宫成了屠宰场七 天子在一岁之间苍老第七章 老大帝国的回光返照一 一个朋党领袖又回来了二 不抛弃、不放弃三 让他们的灵魂在天涯海角漂泊四 永远归不去的长安五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六 山河长在掌中看七 大中之治:最后一抹辉煌第八章 大崩溃开始了一 一个王朝的华丽转身二 无知者无畏三 大唐的人心散了四 毁灭之花的瞬间绽放五 黄巢感到了被人遗忘的痛楚六 满城尽带黄金甲七 狼虎谷的一串头颅第九章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李唐?一 僖宗李儇的冰火两重天二 孤独的拯救者三 守望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场雪四 一个男人灵魂中的七道伤五 帝国终结者六 流亡的路上没有方向尾声 公元907年不是尾声

章节摘录

天裂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作者:王者觉仁分类:历史小说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定价:28元状态:全本1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前半载一百三十余年的盛世,繁荣强大,如日中天;后半载一百五十余年的乱世,藩镇割据兵连祸结。公元757年,安禄山长子——素懦弱、不善言辞却善骑射的安庆绪在大臣严庄、太监李猪儿的协助下弑父自立,做了大燕政权的新皇帝。曾经飞扬跋扈的安禄山部众因为这场宫廷政变而锋芒尽失。可惜,新人并未带来新气象在唐将的攻击下,溃不成军的安庆绪不得不去投靠史思明。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道冰冷的绳索……安史之乱终于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进击下得到平定,但盛世唐朝却自此急转直下,再也回不到往日的辉煌了。内虽有谋臣深算、猛将鹰扬,但也有宦官专权、权臣当道;外虽有并肩作战的盟友,但也有伺机而动的敌国……历任天子都试图力挽狂澜,但也只是苟延残喘,无回天之力。唐朝灭亡已成定势……作者以一种文学的手法和平民化的视角,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景际遇中,力图与每一个历史当事者展开对话,无论他是忠是奸、是善是恶,是身置旋涡还是位居边缘,都是一枚历史的卒子,轮番上场展开博弈。一帝国反击战(1)安庆绪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子富贵,他深深地感激严庄。在公开场合他们以君臣相称,可在人后他们仍旧称兄道弟。严庄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既没有军事经验也没有政治经验,而且一紧张说话就颠三倒四,恐怕难以服众,还是不要见人的好。安庆绪乐呵呵地同意了。他马上封严庄为御史大夫、冯翊王,然后一转身跳进深宫的酒池肉林中,把那些让人烦心的军国大事全部扔给了严庄。这样挺好!安庆绪想,我喜欢享受生活,你喜欢操持政务;我要的是富贵,你要的是权威。咱哥俩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多好!看着眼前这座千疮百孔却依然固若金汤的太原城,史思明心头掠过一阵强烈的沮丧。集结了十万精锐,历时一个多月,千方百计日夜猛攻,太原城却岿然不动。这实在大大出乎史思明的预料。战前他就得到了确切的情报,李光弼手下的河东精锐已经尽数调往朔方,留守太原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加上地方民兵总共还不到一万人。本以为这座危城一战可拿下,没想到强攻四十余日的唯一结果是——燕军在太原城下扔下了两三万具尸体,而太原城依旧岿然不动。史思明不得不承认,唐朝的河东节度使、太原尹李光弼是他迄今为止所遭遇的最强劲的对手之一。连日来史思明眉头紧锁、沉默不语,让左右亲兵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亲兵们都很清楚,付出这么大代价居然拿不下一座小小的太原城,史思明绝对无法向洛阳那个残忍暴戾的皇帝交代。可就在这天早晨,当风尘仆仆的使臣带着来自洛阳天子的旨意进入大帐之后,他们便注意到,随后走出大帐的史思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的脸上泛出一层压抑不住的喜色。后来亲兵们才知道,老皇帝安禄山死了,新皇帝安庆绪命令史思明率所部还镇范阳,留下蔡希德、高秀岩等将领继续围攻太原。回范阳的路上,细心的亲兵还发现,史思明的脸上不光有喜色,仿佛还多出了一层心事,是什么心事亲兵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他们可以肯定——那绝对不是一件坏事。李亨下定决心了。他要大举反攻,收复长安。不,是收复两京——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尽管心腹谋臣李泌坚持要求天子集结重兵直捣河北道的叛军老巢——范阳,先拔其根、再断其枝叶,可李亨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先光复京师、迎回太上皇,借此安定社稷人心,而后再图河北。李泌一声叹息。这是忧心如焚的一声长叹。也是历史的一声长叹。不久之后,虽然两京得以光复,但终肃宗李亨一朝,一直未能克复河北诸镇,甚至在此后的一百五十年里,终有唐一代,河北诸镇始终强藩割据,长期脱离中央,几成化外之邦。迄于五代、直至两宋,随着契丹与女真的相继崛起,作为中原王朝的边防重镇,燕云十六州数百年间沦于异族之手,帝国的东北门户始终洞开……所有这一切,追根溯源,皆肇始于“安史之乱”中河北诸镇的首开叛乱与长期割据。当然,即便李亨当年采纳李泌之策先行收复河北,我们也不能保证河北诸藩从此就不会死灰复燃。所以我们也不能一口咬定唐肃宗李亨实在是目光短浅,而李泌一定就拥有预言家似的穿透历史的目光。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承认,李泌当时的判断的确是睿智而富于远见的。同时,我们也不难从公元757年李泌的那声叹息中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世事如棋、难以预料的沉重。一种充满历史感的沉重。至德二年二月初十,唐肃宗李亨自灵武进驻凤翔(今陕西凤翔县)。十日之间,陇右(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河西(治所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安西(治所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及西域(今新疆、中亚东部)各地兵马纷纷集结于凤翔。帝国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二月十一日,兵部尚书、灵武长史郭子仪自洛交(今陕西富县)出兵攻取河东。河东位于长安与洛阳之间,战略地位十分突出。郭子仪收复此地,既扼住了燕军的咽喉,又与长安西面的唐军遥相呼应,从东、西两侧对长安燕军形成腹背夹击之势。二月十九日,驻守长安的燕将安守忠主动出击,向驻扎在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一线的唐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部发起进攻。王思礼战败,退守扶风(今陕西扶风县)。燕军的先头骑兵逼至大和关(今陕西岐山县北),距唐肃宗驻跸之地凤翔仅五十里。天子行在大为震恐,即日宣布戒严。一帝国反击战(2)http://vip.book.sina.com.cn2008年11月17日09:09同日,困守太原的李光弼抓住史思明撤退的战机,率领敢死队出城攻击蔡希德。燕军大败,几近全军覆没,蔡希德仅以身免。太原大捷的消息传来,天子行在群情振奋。虽然李光弼“斩首七万余级”的战报水分不小,但在唐军大举反攻前夕,且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这则掺水捷报仍然不失为一则振奋人心的美丽谎言。二月二十二日,郭子仪派遣他的儿子郭旰、兵马使仆固怀恩、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率兵渡过黄河,进攻潼关。守关燕军寡不敌众,扔下五百多具尸首仓皇退却,唐军打开关门。燕帝安庆绪急命安守忠火速援救潼关。燕军的反扑非常有力。结果唐军战败,一万多人阵亡,李韶光和王祚战死,郭旰和仆固怀恩渡过渭水,退守河东。三月二十三日,安守忠趁胜进击河东。郭子仪亲自指挥战斗,击退了安守忠,斩获首级八千、俘虏五千。第一回合,双方互有胜负。四月,求胜心切的唐肃宗李亨改变战略部署,擢升郭子仪为司空兼天下兵马副元帅,命其率部至凤翔,准备集中兵力一举克复长安。四月底,郭子仪部与王思礼部在咸阳西南的西渭桥会合,而后进驻潏水(渭水支流)西岸。燕将安守忠、李归仁立刻率兵屯驻长安西郊的清渠。两军对峙七天七夜,唐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五月初六,安守忠佯装后撤,郭子仪命令全军出击。燕军以九千精锐骑兵组成长蛇阵,待唐军攻其腹部,首尾迅即变成两翼,将唐军合围。此战唐军大败,伤亡惨重;判官韩液、监军宦官孙知古被俘。唐军抛弃所有军资器械退至武功。天子行在再度戒严。第二回合,唐军惨败。经此一役,李亨与郭子仪皆深感唐军的战斗力远远不及叛军,不得不遣使求援于回纥。九月,回纥的葛勒可汗派遣其子叶护、将军帝德率四千余名回纥精兵抵达凤翔。肃宗李亨大喜过望,不但设宴犒劳,赏赐财宝,还向叶护许诺:“一旦京师克复,土地和百姓归唐朝所有,金银财帛与美女归回纥所有。”很显然,这是帝国的悲哀。堂堂大唐天子,为了夺回自己的都城,不惜向异族屈尊俯就,而且不惜以大唐帝都的财富和美女为代价,换取异族一施援手,这就算不是卑躬屈膝,起码也是尊严扫地。然而,此时此地的李亨还有什么尊严呢?一个山河破碎、社稷倾圮,被家贼打得东奔西逃、连都城都没有的皇帝——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我们情愿相信李亨实在是无计可施、无路可走了;我们很情愿相信这个皇帝在拿自己的财富和子民跟异族做交易的时候,内心是极度悲凉、极度无奈的;我们更情愿相信这位时运不济的大唐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只为了有朝一日重整河山、再现帝国往昔的赫赫荣光……可是此时的李亨并不知道,此时的我们也还不能确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即将来临的未知历史面前,李亨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算不算一相情愿!都城也许是可以夺回来的。某些个人的面子也是可以勉强捞回来的。可是——帝国的荣光呢?那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贞观与开元呢?它们会不会像奔腾而下直泻千里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它们会不会像皎洁明亮晶莹无瑕的江中月——倒映的是长安的旧时月亮,可一掬江中水,捞起的——却是满掌破碎的盛唐?至德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唐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李亨长子)与副元帅郭子仪率领十五万大军,在长安西郊的香积寺一带,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燕军展开大决战。回纥的四千铁骑果然在这个决定性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当口,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兵击溃了燕军的精锐骑兵。燕军士气大挫,被歼灭六万余人。安守忠、李归仁与燕朝的西京留守张通儒等人率残部弃城而逃,退守陕郡(今河南陕县)。郭子仪率部追至潼关,趁胜收复华阴(今陕西华县)、弘农(今河南灵宝市北)二郡。九月二十八日,长安光复。翌日,捷报传回凤翔,百官入朝恭贺。唐肃宗李亨泪流满面,即日遣使至蜀地奉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銮。安庆绪惊闻长安失守,征调了洛阳的所有兵力——步骑共计十五万人,命严庄率领,火速增援陕郡的张通儒,准备死守洛阳门户。十月十五日,广平王李俶率唐回联军进至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曲沃镇),郭子仪部在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与燕军展开遭遇战。唐军不支,开始溃退,千钧一发之际,燕兵突然发现身后卷起漫天黄尘,滚滚尘埃中刚刚射出十几支箭,燕军士兵便已相顾骇然。他们知道,最让人恐惧的对手来了。回纥兵来了!燕军开始退却。形势瞬间逆转,唐回联军前后夹击,燕军霎时崩溃,尸横遍野。严庄和张通儒抛弃陕郡,东逃洛阳。十六日,看着从战场上侥幸捡回一命的严庄,安庆绪知道大势已去,遂与严庄一起率领一干亲信,在当天深夜从东都苑门出城,逃亡河北。十月十八日,洛阳光复。二十一日,郭子仪派部将攻取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与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二郡。同日,安庆绪的逃亡队伍中有一个人掉队了。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掉队,只知道他随后便以一种弃暗投明、诚惶诚恐的表情进入唐营,向唐军投降。这个人就是严庄。短短一个月后,严庄便被唐帝国任命为司农卿。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严庄就是。该弑君的时候就弑君,该背叛的时候就背叛。所以他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在此后一百五十年的唐朝历史上,从一而终的人当然不是没有,但类似严庄这样的“俊杰”却可以说遍地都是。至德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唐肃宗李亨终于回到阔别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长安。这座饱受蹂躏的帝都终于回到大唐帝国的怀抱,回到大唐天子李亨的怀抱。李亨看见长安的天空镀满金黄。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金黄。十一月初四,太上皇李隆基也千里迢迢地回到长安。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李隆基第一次发现,他眼中的大明宫是如此美丽而又如此沧桑。安庆绪一口气逃到邺郡(治所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的时候,身边的骑兵剩下不到三百人,步兵也不到一千人。可很快,蔡希德、田承嗣等将领便纷纷来归,安庆绪又招募了河北诸郡的人马,兵力又迅速恢复到六万人。既然还有牌,老子就能接着玩。安庆绪遥望洛阳,咬牙切齿地想。他把邺郡改名为安成府,作为新的燕都,同时改元天成。安顿停当,安庆绪连日逃亡的仓皇和恐惧才逐渐被东山再起的决心所取代。然而,面向洛阳的安庆绪难免还是有些脊背发凉。因为他的背后是范阳,而范阳在史思明的手里。在即将来临的新年里,史思明会继续姓“燕”,还是像严庄那样翻然易帜、转而姓“唐”?安庆绪感到怀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天涯——煮酒论史论坛精品推荐、点击近百万!湖南台曾专访作者——王者觉仁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盛唐梦,《天裂九世纪》细说梦醒时分!


编辑推荐

《天裂九世纪》关键词关键词一:历史、小说、草根这是一本描写中晚唐历史的长篇小说,其基本特色为历史+文学+草根写作。作者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以史料为框架,然后经过渲染与合理的想象,为它披上了一层文学的外衣。其间夹杂有大段的抒情与点评。只是不知作者是在替古人抒情,还是在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这些抒情段落的优点是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原本僵化而模糊的历史人物有了动感和血肉;不足就是,这些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作者的喜好和个人判断来塑造的,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从作者身份及作品本身来讲,《天裂九世纪》可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起划入史学的下里巴人曲线。只不过,当年明月看起来更像一个旁观者,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一味轻松地调侃;而《天裂九世纪》作者更像一个策划者,并经常化身为其中的当事人,忧其所忧,乐其所乐。从这个角度看,《天裂九世纪》可以说是一本略带严肃的通俗历史作品,当然,其中也不乏诙谐的地方。另外,《天裂九世纪》在细节上的处理堪称是《天裂九世纪》的一大特色。此类书一般有一个共同点,即有史实的地方用史实,没有史实的地方则用合理的想象进行弥补。而《天裂九世纪》不管史实与非史实,统一都覆盖了一层华丽的包装,使其看起来更像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但其内核和脉络还是严肃的历史。而在细节的展开上,犹见作者的鬼斧神工。大段优美的句式和奇特的想象,大大增加了《天裂九世纪》的可读性。看点:历史与文学的双重演义,即有历史的严谨,又有文学的好看!关键词二:窝里斗、大唐皇权的衰亡史从公元757年一直到公元907,从安禄山之死一直到朱温篡位,前后一百五十余年间,唐朝共经历了十四个皇帝,他们绝大多数都浑浑噩噩、无所作为。而接连不断的藩镇叛乱与宫廷政变就像一把把钝刀,时不时地从早昔辉煌的大唐帝国身上剜下一块肉来。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唐帝国没有像秦朝那样暴毙,而是在饥寒交迫中苟延残喘了一百余年?是因为大唐底蕴深厚,经得起折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因为叛军势力不够强盛、不够团结?抑或他们目光短浅,以叛为主,只破不立?而黄巢、王仙芝之流也终归草莽,掀不起大浪?还有,那些权倾朝野的宦官,他们似乎永远是窝里斗的一大主角。如果说中国古代政治史无非一出帝王将相史,那不妨再具体一点儿,中国古代政治史无非高层政治人物的窝里斗历史!这或许也是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一大特色——世界史主要是扩张史、发达史,中国史主要是封闭史、内斗史。这与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所述是何其的相似!所以说,唐朝的灭亡是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是在无休止的内耗中慢慢走向终点的。看点:从《天裂九世纪》看一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那场惨烈的窝里斗,以及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反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裂九世纪 PDF格式下载



当动地而来渔阳颦鼓之声,惊碎了温柔乡中玄宗那一帘春梦,垂垂老矣的传奇天子那惊恐的眼中满是疑惑和不安,他或许想不到,古代中国巅峰王朝的最鼎盛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那个曾让四海升平、八方来朝的大唐盛世,已经一去不返了。这所有的美好,都在从河北飘来的胡骑身上的腥膻味道和金戈铁马迸发出的铿锵之声中,破碎为一片飘渺的虚空,幻化为一种永远的情结。讽刺的是,盛世终结者安禄山的性命也被其子终结,背叛了主君的史思明也被臣子背叛,这一切,是一系列灾难的开端,也是本书故事的开始……本书的作者王者觉仁曾经自称是“讲故事”的人。作为许许多多历史普及类图书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让人关注。在他的笔下,志大才疏的德宗、壮志未酬的王叔文、强硬铁腕的宪宗、沉湎酒色的敬宗、阴险奸诈的仇士良、勤勉多疑的宣宗,一一跃然于纸上,不仅仅是这些“主角”,反奴为主的宦官集团、骄横跋扈的各地藩镇、勾心斗角的朝臣朋党,他们的群像,也被鲜明地勾勒了出来。非但如此,复杂的剧情、华美的文字、多变立体的镜头感充溢在书中的各个角落。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台台中晚唐政治的大戏,一幕幕乱世中人间的悲喜剧,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的国人,更多的津津乐道那些初唐的传奇、盛唐的豪迈,而不愿言及中唐的混乱、晚唐的破败,然而作为完整的唐史,中晚唐的部分是每个触及唐史的人或者是触及中国历史的人都无法回避的,哪怕...它是一道道留在国人心口的刀疤……藩镇、宦官、朋党,几乎所有导致其它王朝灭亡的因素,都在中晚唐的岁月里渐渐浮出水面继而愈演愈烈。它们之后的复杂原因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述清楚,甚至没有哪本书能真正说的完全透彻,也许每个读者,都会在其中有自己的认识。如果你喜欢唐史尤其是中晚唐史,翻翻这本书,也许你会觉得,它讲述的不仅仅是那些故事…… 阅读更多 ›


书的内容不好,想用这样的口气写历史,作者功底不够。买的很后悔。


这是一部将历史的真实性同文学之美融合的很好的作品。将安史之乱之后横更在唐帝王心中的无可奈何和有心无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对历史初学者了解唐历史亦是大有裨益


还行吧,对了解中晚唐的历史有帮助的


  当动地而来渔阳颦鼓之声,惊碎了温柔乡中玄宗那一帘春梦,垂垂老矣的传奇天子那惊恐的眼中满是疑惑和不安,他或许想不到,古代中国巅峰王朝的最鼎盛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那个曾让四海升平、八方来朝的大唐盛世,已经一去不返了。这所有的美好,都在从河北飘来的胡骑身上的腥膻味道和金戈铁马迸发出的铿锵之声中,破碎为一片飘渺的虚空,幻化为一种永远的情结。
  讽刺的是,盛世终结者安禄山的性命也被其子终结,背叛了主君的史思明也被臣子背叛,这一切,是一系列灾难的开端,也是本书故事的开始……
  本书的作者王者觉仁曾经自称是“讲故事”的人。作为许许多多历史普及类图书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让人关注。
  在他的笔下,志大才疏的德宗、壮志未酬的王叔文、强硬铁腕的宪宗、沉湎酒色的敬宗、阴险奸诈的仇士良、勤勉多疑的宣宗,一一跃然于纸上,不仅仅是这些“主角”,反奴为主的宦官集团、骄横跋扈的各地藩镇、勾心斗角的朝臣朋党,他们的群像,也被鲜明地勾勒了出来。
  非但如此,复杂的剧情、华美的文字、多变立体的镜头感充溢在书中的各个角落。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台台中晚唐政治的大戏,一幕幕乱世中人间的悲喜剧,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天的国人,更多的津津乐道那些初唐的传奇、盛唐的豪迈,而不愿言及中唐的混乱、晚唐的破败,然而作为完整的唐史,中晚唐的部分是每个触及唐史的人或者是触及中国历史的人都无法回避的,哪怕它是一道道留在国人心口的刀疤……藩镇、宦官、朋党,几乎所有导致其它王朝灭亡的因素,都在中晚唐的岁月里渐渐浮出水面继而愈演愈烈。它们之后的复杂原因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述清楚,甚至没有哪本书能真正说的完全透彻,也许每个读者,都会在其中有自己的认识。
  如果你喜欢唐史尤其是中晚唐史,翻翻这本书,也许你会觉得,它讲述的不仅仅是那些故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