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到底教什么
2010-6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赵大恒,解淑萍 著
242
196000
无
我们当年也很能开玩笑,爱搞恶作剧。有位魏老师很神奇,他只要看到我们在上课时低着头,就知道我们在下面做什么。当时男八中的校舍还有平房,同学们经常能抓到一些小飞虫。校园里有一种我们叫做“大土鳖”的小东西,有的带翅膀,有的不带翅膀。我们把它们抓住后,用纸包起来,常常在上课时拿在手里把玩。魏老师经常一边讲课,一边不动声色地直接走下讲台,走到某位同学面前,把手一伸,大声说:“拿来。”同学们被魏老师没收了很多小玩意儿,我们就准备捉弄捉弄他。有一次上课,我故意低头玩手里的东西。魏老师看到了,走下讲台,像往常一样,走到我面前,把手一伸:“拿来。”我老实实地把纸包放到他手里。他看到是一个纸包,就打开来看,结果看到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在爬动。他“呀”地叫一声,吓了一跳。同学们害怕极了,以为他肯定会生气,而且会狠狠地教训我。没想到,他没训斥我,而是接着讲课。这是我捉弄魏老师的一个小插曲,另一个同学想了别的办法。他把一根皮筋穿进一颗大衣扣子中,再把皮筋缝在袖子里,上课的时候故意拿出来玩。魏老师下来检查时,他赶紧让皮筋弹回去,从外面看就什么都看也不到了。那天,魏老师走下讲台,照例走到他面前把手一伸,这位同学老老实实地用手捏着扣子,把扣子放在魏老师手心,但是,手一松,皮筋一绷,扣子绷进袖子里边了。魏老师一看,扣子怎么没了呢,就到处找,我们这些知道实情的,就哈哈大笑。魏老师对我们虽然很严厉,但从来没说过伤我们的话。即使对一些小小的恶作剧,他也从来不生气,有的时候还说我们脑子灵。偶尔,我们没完成作业,他都不会用粗暴的方式伤我们的心。魏老师太有意思了,大家都很喜欢他,所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非常好。我高中是在北京理工大学附中上的,教我们的老师当中有一位是毕业于辅仁大学的芮本意老师。我的高中时代在六十年代初,是“文革”前夕。那时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他会让我们讨论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而不是简单地教我们什么是什么。我是理科生,他从来不会因为我偏理科,对语文的兴趣上稍微差一点,就对我有偏见。他还不定期地举行辩论会,让我们辩来辩去。后来,我也当了老师,也许是自己经历了那样一种伤害,不希望这种伤害在孩子们身上重演,于是我在教书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两条原则:第一,绝对不能在任何场合伤害孩子,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孩子可能会做错,但要引导他们,该肯定的地方你要肯定,绝不能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第二,要多跟孩子们交流。作为一个老师,跟孩子的情感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对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进行情感交流。教育效果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跟老师之间的感情。如果师生感情好,老师严厉一些都没关系;如果师生感情非常差,老师说得稍微重一点,学生都会记在心里,还会导致学生处处跟老师对立。我说这些故事的目的,是想要告诉大家,谁都是从小时候走过来的,我们应该理解孩子,有时孩子不是坏,只是觉得好玩,想恶作剧。孩子调皮捣蛋没关系,只要老师不认为他是坏孩子,不对他歧视,他就会感受到老师的善意,慢慢的,他会知道老师是为他好。孩子的成长应该有一个宽松的氛围,只要他们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就不必讨伐他们。如果一个班级所有学生都一样,全都唯命是从,那反倒不正常了,就不是充满民主、自由、张扬个性的班级了。老师如此,家长更应该如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想想自己小时候那些不开心的往事,怎么能够让它们在孩子身上重现呢?杨振宁曾经比较中美教育,说:“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这不利的一面,美国却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今天美国能够在学术上、经济发展上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待这些跟别人不一样,对有特别才能、特别天赋的人,能够给予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发展。”在少儿班,我们会对孩子们向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允许他们个性发展。孙同学在高考之前一直在研读《微积分》,而杨同学则在看包含各种科学知识的《从一到无穷大》,14岁的陆同学最大的爱好是写网络小说,小说的内容是描写现代战争……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现在有条件允许个性发展了。以前每个人每年穿衣服的布料都是发十七尺半的布票,用布票换成布,做成衣服,个子高的都不够用,更别提做出什么花样了,但即便那样,人们也尽量追求美观。在如今条件相对好的情况下,就更应提倡个性化的教育,这样人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一个健全的社会,一方面要注意均衡,一方面要注意到特殊需要,这样每个人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一个理想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尽量对每个人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方向,造就千千万万个英才。
本书为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负责人赵大恒口述,解淑萍记录整理,将赵大恒老师39年教育工作中的代表事件和处理经验结集成书。书中讲述和分析了当前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种种现状和得失,给出指导方法,并根据二十几年来培养优秀人才的经验,总结出一系列素质教育心得,解决当下广大家长的家教困惑。
赵大恒老师从教39年,曾于农村中学、214中学、北京八中普通班和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少儿班)任教,后多年担任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负责人,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人大代表。
解淑萍,山东人,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已发表作品百余
第一章 良好习惯是未来基石第二章 好心态带来好分数第三章 品德是人生最闪亮的名片第四章 自古英才良家教第五章 性格体现于小细节第六章 现在是玩综合实力的时代第七章 青春期不是洪水猛兽第八章 18岁女孩独闯美国附 录 我是这样学习的——学生篇附录1 赵老师“您太有才了!”——学生、家长眼中的赵老师附录2 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第一章 良好习惯是未来基石第二章 好心态带来好分数第三章 品德是人生最闪亮的名片第四章 自古英才良家教第五章 性格体现于小细节第六章 现在是玩综合实力的时代第七章 青春期不是洪水猛兽第八章 18岁女孩独闯美国附 录 我是这样学习的——学生篇附录1 赵老师“您太有才了!”——学生、家长眼中的赵老师附录2 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第一章 良好习惯是未来基石人应该支配习惯,而绝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个人把一只叫做蟑螂的东西带到了他的新居,他很快就发现,整间干净的房子都变成了它们的天下。它们的繁殖能力极为惊人,并且它们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真正可怕的是,蟑螂最喜欢脏东西,什么地方不干净它们就往什么地方去。即使是再干净的地方,只要被它们爬过,也会变成细菌滋生的场所。开始时,这个人使用一些手段,企图杀死它们,比如用蟑螂屋、蟑螂药等现代化的科学武器,但是他发觉蟑螂们也显然进入了现代化,无论使用何种手段,它们总是越战越强,生生不息。它们的优势是无孔不入,只要有一点点藏身的地方,就可以安顿下来繁殖生养,然后出去传播病毒。所以他的衣服、箱子、柜子、床都变成了蟑螂恣意挥洒的舞台。最后这个人发现,把它们杀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丢掉所有的衣服箱子、柜子,还有床。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寓意深刻。就像那只蟑螂一样,你的坏习惯也像一种慢性病,一开始你可能不重视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你重视它越晚,你的损失也就越大。面对习惯——从小事抓起大凡优秀的人才,都有一些好习惯。现在,老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没有好的习惯,孩子就不能与周围人融洽相处,就不能可持续发展。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从小抓孩子的养成教育,千万不要忽视小事。养成好习惯要从点滴开始,包括做值日、整理东西、日常礼貌,等等。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无所谓,等到发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再去进行培养,就要下很大力气,甚至有可能花了力气也不能改变什么了。班里有个男生不爱洗澡,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说:“赵老师,我家这孩子不爱洗澡,弄得家里一屋子脚臭味儿。他同学也跟我反映了这个问题。可我怎么说,他都不听。有时一个星期都不洗一次。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男孩不爱洗澡,这不是个案。原因在哪里?孩子小的时候,是妈妈帮他洗澡,现在长大了,成大男孩了,当然不让妈妈洗澡了。这个男生还特别喜欢打球,经常是出一身臭汗,回到家就往床上一躺,该干吗干吗。他妈妈很着急,因为不洗澡影响孩子形象,自己还得成天给他洗床单。我说:“我有办法,你就等着他乖乖洗澡吧。”没过几天,班里进行物理测验。同学们都在低头认真答卷子,我四处巡视,走到他面前时停了下来。一般老师走到学生面前,学生都会抬头看老师。他也抬头看着我,我这时候假装吸了吸鼻子,四下里闻了闻,谨慎地说:“这是什么味儿啊?”说完这句话,我就继续巡视。但我的眼光始终没离开他,他的反应也跟我一样,四下里闻了闻,然后继续答题。课下,这个男生找我:“老师,我没味儿,我昨天刚洗的脚。”我说:“光洗脚了,别的地方洗了吗?洗澡了吗?”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我说:“你昨天打球了吧?出一身汗,汗黏在身上就容易有味儿,你带着一身味儿,别人怎么看你啊?”看他低着头,不说话了,我也点到即止,说:“你得注意一下,行了,回去吧。”过了几天,他妈妈跟我说:“这个孩子现在特别听话,不用催,他就自动天天洗澡了。”这种方法是心理暗示法,你越是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话,做出一些事,他越是往心里去。如果我换一种方式,直接当着大家的面说他身上有味儿,他肯定会坚持说没味,会认为我在挑刺,或者对他有偏见,他就更不愿意洗澡了。赵老师的经验教育孩子,不要以为事情小就可以忽略不计。小事酿成大祸,这样的事例不是没有。在教育孩子时,有时候暗示的作用是很大的。作为老师尽量不要正面批评。其实,孩子大了,会顾及到自己的公众形象,尤其是快毕业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暗示,而且最好是由不相关的人去暗示。这样,就会引起他的重视,并试着改变自己。面对无礼——不要把自己当成低级动物在当今社会的各种活动中,礼仪无处不在,国家有国旗礼仪、国歌礼仪、国徽礼仪、宗教礼仪、民族礼仪,公务员有办公礼仪,学生有校园礼仪,教师有教师礼仪,社交中有座次礼仪、电话礼仪、明片礼仪和自助餐礼仪等。一个人的礼仪形象对自己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我有一个学生现在在天津大学上学,他以前爱出风头。当时办公室是那种铁的防火门,他进办公室不用手推,直接就用脚“嘣嘣”地踢门,直到门被踢开了,才大摇大摆地进来。有一次戚江凡老师碰上了,就问他:“你怎么不用手推啊,这么没礼貌。”他说:“我用脚不是一样吗?”戚老师说:“你已经是人类了啊,手和脚的功能当然是不一样的。”他说:“我就是一样。”戚老师马上站起来了,说:“那行,你要是不承认错误,从明天开始,你进我办公室,一定要倒立着走进来,如果你不会,你就回去好好练练。”戚老师又声音挺大地说:“你会倒立吗?不会我帮帮你。”戚老师就把这个男生扶起来,帮着他倒立。这时,男生开始求饶:“老师我错了,我不会倒立,手脚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大家都乐了,这个男生自己也乐了。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元朝时有一个文人叫胡石塘,很有才华,在当地也颇有名气,但他不拘小节,后来,他胸有成竹地到京城应试,元世祖忽必烈听说此人后就亲自召见他。上朝时,胡石塘的斗笠戴歪了,自己也没有察觉。元世祖问他:“你平常所学的都是哪些学问啊?”“全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胡石塘自豪地回答。皇帝笑道:“你连自己的斗笠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呢?”结果,忽必烈没有任用他。失礼是会使才华贬值的。赵老师的经验学生犯了错误,如果批评教育他“得爱护公物,不能踢门”,他根本听不进去,他会反驳老师“我在家就用脚踢门,我在家就乱扔东西”,等等。有的孩子不是以常理的方式跟老师周旋,你跟他着急,就得跟他费半天口舌,要是在课堂上打开话匣子,课就甭上了。对待某一个问题,如果大人讲了很多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那就采用适合他的方法,跟他逗一逗,玩一玩,乐一乐,他不但愿意接受,还会记在脑子里,下回就不会再这样了。面对邋遢——暗示比批评有效我在北京市214中学当老师的时候,班里有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喜欢上身穿白衬衫,下身穿一条粗肥的军裤。这样的衣服穿好了,会显得男生很英武、很帅气。可是这位同学呢,没有按规矩穿衣服,而是成天敞着胸口,露出里面的瘦肌肉来,还总爱光脚穿着懒汉鞋。懒汉鞋是一种布鞋的俗称,鞋的前面有松紧带,还有一个小舌头。穿懒汉鞋就穿吧,他还学懒人的毛病,后面鞋帮不提上来,成天趿拉趿拉的。而且他腰上多出来的那截皮带他也不插进腰里。老师和同学都不愿意靠近他,因为他形象不好。可他认为“就我一个人穿成这样,我胆子大”,这样的穿着很潇洒。对于他的穿着,我说过几次,一点作用都不起,他照样自以为是地穿着他的潇洒服装在校园里招摇,在楼道里趿拉着走。我琢磨着,必须想个办法治治他不好好穿衣服的坏毛病。我采用的就是暗示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见他从楼道里远远地走过来,我就跟一个女老师靠在楼道的暖气旁边对着窗外谈论服装。当然,事先我没跟这个女老师商量要怎么说,完全是随意地聊天,故意聊到他的穿衣上。我说:“现在有的人真不懂得穿衣服,军装嘛,应该穿得整整齐齐的。有的人皮带不系好就出门,军装又穿那么肥大的。这样子,别人怎么看他呀!”那个女老师说:“是啊,衣服就应该穿得整整齐齐。你看人家那些当兵的,穿军装多帅气。”我声音很小地接着说:“可不是嘛,再趿拉着一双懒汉鞋,人家一看就烦。这样的男生,像痞子一样,将来找女朋友都找不到。其实男生穿衣服也不用太好看,注意庄重整齐就行了。”那个女老师接着说:“是啊,女孩都喜欢大方、穿着干净整齐的男孩子。”我就和这个女老师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看到他从我们身边走过,还侧了侧了身。我假装没看见,继续聊着天。他进了教室,没把教室的门关上。我知道他在听,只要发现议论的话是关于他的,他就会竖起耳朵听。过了两三天,我见到他穿得整整齐齐的了,把衬衣装进军装里,皮带系得特别利索,懒汉鞋也换成了运动鞋。瞧,一个曾经邋遢的男生就在我的暗示下转变过来了。赵老师的经验前面我提过暗示的作用,这里之所以又单独说一次,就是因为这个方法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特别管用。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暗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人们思考的立足点和模式不同。我认为,暗示应该解释为:劝服人心,让人自己去采取行动。暗示可以来自自我,也可以来自他人,它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正面地、积极地利用它,其结果就是美好的。反之,如果我们消极地、恶意地利用它,那么,带来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灾难。面对小事——及时比延后有效我要求我的学生在外面要体现出优秀的素质,如果有坏习惯,要及时改正。拿说脏话这件事说,学生说顺了嘴,常常不自觉地一个脏字就出来了。有一年学校修操场,学生课间没地方活动,就在我办公室旁边的楼道里踢瓶盖玩。我虚掩着门,忽然就听到外面有人骂了句脏话。我赶紧把门打开,站在门口冲着他们问:“谁说的脏话?”门口的学生们知道不应该讲脏话,几个学生指着一个学生说:“是他。”我不发火,只是表情认真地说一句:“不应该啊。”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应该说脏话,赶紧认错:“老师,对不起,下次注意。”也有的时候我问是谁说的,几个同学都不言语,这时我也不追究,就跟他们说:“下次别说了。”遇到学生说脏话,是没道理可讲的,我一定要追问是谁说的。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说脏话是不好的行为,我就没必要再追究,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说脏话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给学生补上这一课:绝不能小看了脏话,这要是到了社会上,动不动就吐一句脏话,人家还怎么跟你交往啊。可是有的家长就意识不到这一点,当着孩子的面,随口就说脏话。孩子小,模仿能力强,很快就学会了。家长还挺高兴:“孩子真聪明,学会骂人了。再说一句,再说一句。”家长在这个时候没有意识到,他的鼓励使孩子学会骂人了。等孩子长大了,家长才意识到骂人是不对的,这个时候再跟孩子说,孩子就跟家长急了:小时候你还鼓励我呢。家长的行为前后矛盾,还怎么让孩子信服呢?学生年纪小,难免会有一些坏毛病。有的学生随便进老师办公室,进时根本不敲门,也不喊报告,不管老师是不是在工作或者吃饭。进来看到老师桌子上有很多东西,好奇心就上来了,乱翻着看。学生的这些举止,一方面说明他跟老师关系很好,另一方面说明他的行为习惯不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马上说:“不许翻,不能够随便乱翻!”学生有时会笑嘻嘻地跟上一句:“我跟您关系这么好,还不能翻?”我就会问一句:“你经过我的同意了吗?”孩子会一愣,知道我这是认真的,就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从我的态度里,他已经就知道了,不管关系多么好,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乱翻的。还有的孩子老爱随便拿别人的铅笔盒或其他好玩的东西。他也不见得想要,就是想玩一会儿,玩完了就随便扔一边了。如果同学之间关系很好,常常是翻的那个人很高兴,被翻的那个人也不恼火。但这个习惯不好,要是哪次不注意,翻了并不熟的人的东西,那可就不好了,就会惹人讨厌了。在校园里,如果看到有学生随手扔东西,我会立刻加以制止,但是处理的方式会比较和缓,不会大张旗鼓地要他当面承认错误什么的,捡起来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看到是谁扔的,我就会自己做出示范,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还有的孩子,我一提醒,明明不是他扔的,也会主动捡起来。这时,我就会对其提出表扬。但集体外出参加活动时,一旦发现有同学乱扔东西,或者跟同学吵架,又或者因为某件事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则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并且强制执行,绝对不顾及颜面。赵老师的经验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可爱的小毛病”,对于他们的这些小毛病,有些老师或家长有时会爱屋及乌地全包容了,但这种做法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他们会认为,因为自己优秀,所以有着特殊的待遇,这样的想法一旦生根发芽,他们将不会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将来走上社会,缺陷必将暴露无遗。我们一定要及时指正孩子们身上出现的各种小毛病,有时需要苦口婆心,有时需要点到即止,有时则需要严厉批评……这些都需要大人根据当时的情况,智慧地处理。面对逃避——智取比惩罚有效孩子小,钻空子是常有的事。到了新班级,认识了新老师,会有个跟老师交锋的阶段,这时老师就要以智慧和他们交锋,他们信服老师了,自然就能和老师配合了。当学生知道老师是为他好时,双方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老师说得严厉了,他们也能接受,知道那是为他们好。做值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大多数孩子并不明白自己是集体当中的一分子,并不认为做集体的公益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孩子喜欢做值日,是因为值日好了老师会表扬,并没意识到集体中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在做值日这件事上,我先不管学生有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就是要让他们做;对于不做的,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轮到自己做值日了,却放学后赶紧收拾书包逃跑,这是有的。其实值日生不需要做什么复杂的劳动,就是扫地、擦桌子,最花时间的就是拖地,但那也耽误不了几分钟。可他们不愿意干,总想着“不如玩一会儿呢”。如果对他说:“你不应该这样,该做值日就得做。”作用并不大,下次他还这样。他在家习惯了不扫地,也就不习惯打扫教室。甚至曾经有个学生说:“我就不应该做值日。我没往地上扔纸,也没破坏教室卫生,凭什么让我做?”你说这个学生说得没道理吗?也有道理啊,他确实没扔东西,没把教室弄脏。对这样的学生,要用智慧。我也不惩罚他补做值日,我就跟他说:“不做值日也可以啊!这教室是人家打扫的,人家打扫的地方你不许去踩,你进教室就沿着来时的路来,出教室还沿着这条路出去。你要是踩了别的地方,你就得打扫卫生。因为这是公共地盘,你不付出劳动你就别踩。除了进出教室,你就在你的座位上坐着。”话既然说了,就得照做。我还让同学监督他。只要他踩出了界,就有同学提醒他:嘿,注意你的脚。三天以后,这个学生心里不是滋味了,主动要求:“我还是做值日吧。”做值日是小事,但要让学生在做值日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分子,不能脱离群体,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和要求;个人的利益和要求是与群体的利益在联系一起的;个人有相应的权利,就必须有相应的义务。在教室里,你要和大家一样,有义务维持教室里的卫生。一个人成年以后,作为公民来说也是这样,有相应的权利就有相应的义务,不可能只有权利没有义务。赵老师的经验面对孩子找茬,跟大人交锋,我们千万不要讽刺挖苦,有损人格的伤害人的话更不要讲。年轻的老师、家长往往爱说狠话,一件小事能扯出一串事来,一串事又激化了双方矛盾。我常跟他们说:第一,不能发火。你不能把自己的水平降到孩子的水平,你是成年人,应该站得比孩子高,眼光比孩子远。对于孩子逆反的性格和价值观,你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改变。第二,谈问题的时候,不要谈其他不相关的事情,要就事论事。哪件事情错了,为什么错了,分析透了就到此为止,不要死揪着不放。第三,适当采取强化方式。强化方式分为正反两方面:表扬和适当的惩戒。拿做值日这件事来说,你有权利上学,那你就来上学,但没权利踩别人打扫过的地方,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位子上上学。类似于值日这样的事情,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上升到法律角度,不要上升到人格问题,不要说大道理,只要“智”取就可以。慢慢的,在环境当中潜移默化,学生就建立起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了,他就会明白,我得到了权利,就要承担义务。面对说谎——戳穿比简单批评有效相信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学生忘写作业吧。你问他,他就一拍脑门:“哎哟,我忘了。”学生忘记写作业,一个原因是跟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老师不强求他写作业有关系;另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自己会了,就不用再写了。到了超常班,老师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在第一年,特别注意纠正他们不写作业的坏习惯。当然,有的学生是真的写了,确实忘记带到学校了。但有的是撒谎。遇到这样的学生,我的方法是,陪着他一起回家拿作业。班里有个学生脑瓜特别灵,一天早上,只有他的作业没交。他已经连续几次没按时交作业了,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借口。我问他:“作业怎么没交?”他倒是镇定:“老师,我忘带了。都是我妈,昨天晚上没给我放到书包里。”他倒是挺会找借口,赖上妈妈了。出现这种情况,我就得分析情况,看他以前是不是有没交作业的记录,是不是经常撒谎,然后根据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方式。为了给他一个机会,我继续询问:“你已经连续几次没交作业了,这次真的做了?”“我做了。”怕我不信,他还补上一句“真的”。他会编出一套他妈妈怎么怎么忘记把他的作业本放进书包里的说辞。类似的事情反复重演,我不得不严肃地说:“那好,回家取去。”他又来了借口:“我没钥匙。”我不顾及他的借口:“给你妈妈打个电话,找她拿钥匙。我陪你一起回家取。”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回家取作业?一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二是有的孩子会回到家后赶紧补作业,补完再回学校。所以,只要我有空,就会陪着学生回家取作业。接着,我就陪着那个孩子回家拿作业。中途我们去他妈妈单位拿钥匙,拿了钥匙,他一路上还跟我分辩:“我就是做作业了。”一直到了家门口,还嘴硬,说他的作业做了。结果,门一开,孩子绷不住了:“老师,我没做作业。老师,我错了。”“那好,没做作业,现在就补上。”赵老师的经验孩子没写作业,本身是习惯问题,但再编借口撒谎骗老师,就不能容忍了。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一定要揭穿他的谎言,不能让他感觉占到了便宜,以为撒个谎,以后就可以不用写作业了,甚至是,以后遇到别的事也可以撒个谎解决。类似的事情,只要揭穿他一次,下次就会实话实说了,因为他知道这样行不通,不但躲不过去,还得接受惩罚。事实上,孩子找借口,只是想要为自己找一个辩护的方式而已,在他们心里未必清楚这样的做法是撒谎。追究作业究竟写没写,这也是培养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质的一个方法。让他知道,撒谎这种事,瞒得了初一,瞒不了十五,所以做人一定要诚实。不然,以后还得背着撒谎的包袱,给师生们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孩子就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责任,他也能悟出,虽然学习上自己比较厉害,可是其他方面大家都是一样的,别人的智力并不比自己低,撒谎是骗不了别人的,大家都清楚有哪些人没写作业。没写作业是小事,不会造成多大伤害,但小事也不能轻易放过。到了社会上,参加工作了,完不成工作任务,推脱自己有事,犯了错误找个理由代过,慢慢地,一次一次积累起来,就会付出很大代价。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非常信任自己手下一位充满智慧的大臣。这位大臣的口头禅是:“很好,这是件好事。”有一天,国王在擦拭宝剑时,不小心将自己左手的小指头给割断了。智慧的大臣赶到皇宫,见到国王正在包扎鲜血淋漓的左手,口头禅又来了:“很好,这是件好事。”国王的伤口正疼得厉害,闻言顿时下令将大臣关入大牢。智慧大臣仍然说:“很好,这是件好事。”几个月后,国王到森林狩猎,着迷于追逐一只羚羊,无意间竟然穿越了国界,进入了食人族的地盘。食人族将国王及随行的大臣全部抓起来。见到国王服饰华丽,巫师决定用国王来献祭。正要举行祭礼时,巫师发现国王左手少了一根手指。根据食人族的规矩,肢体不健全的人是不能用来献给祖先的。酋长大怒,将国王逐了出去。而那些跟随的大臣,一个也没有活着回来。九死一生的国王回到宫中,想起智慧大臣的话,连忙将他从牢中释放出来。国王深感在他割断小手指时,智慧大臣所说的话颇有道理,并为了这几个月的冤屈向大臣道歉。智慧大臣还是那句话:“很好,这是件好事。”国王说:“你说我少了指头是件好事,我相信。但是我关你这么久,让你受这么多苦,难道对你也是件好事?”智慧大臣笑着点点头:“当然是件好事!如果我不在牢里,一定会陪你去狩猎,那么今天我就回不来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事当中,有坏的因子,坏事当中,有好的契机。就像故事中的那位智慧的大臣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一切都会苦尽甘来。
《教孩子到底教什么:这样教的孩子全上了名牌大学》编辑推荐:中学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而这段时期又恰好是孩子最具叛逆心理的时期,如何教好这时期的孩子,让他们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俱佳,赵老师很好的解答了广大家长的这一问题。平时怎么教孩子,高考前一年应该怎样学习、复习,高考前一个月又应怎样察缺补漏、更进一步,等等,在《教孩子到底教什么:这样教的孩子全上了名牌大学》都有谈及。赵大恒老师近40年的教育经验,可以给广大家长以很多可借鉴与学习之处。最近,北京8中儿童班正在招生,这个班级的特色和考录的难度是北京地区的家长们比较关注的。《教孩子到底教什么:这样教的孩子全上了名牌大学》揭秘了“神童班”平日是怎么教学的,临考时是怎样复习备考的,给很多没有考进或者想考神童班的学生和家长了解这个超常班的机会。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机会,本书就给了这些家长一个“按图索骥”的机会,看“天才班”里孩子平日是怎么学的,高考前是怎么复习的,考试时又是怎样“应战”的,在这样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下,这些学生才取得了让人赞叹的成绩。
无
我是一位妈妈,对于教育孩子方面,不是很有方法。可是看完此书以后,获益良多!当当网的书,真不赖呵
没早看这本书,还好来得及,谢谢
这本书刚刚说到,就是感觉太旧了。
每一位教师都要读一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