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方法与实证-以江苏省为例-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欧向军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欧向军  

页数:

230  

内容概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国际性的问题,一直为各国政府、组织和学者所关注的热点。在新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等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发达国家(或地区)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正发生着新的变化。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区域发展的思路也由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和三个地带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而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存在与扩大,必然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着巨大冲击,理应受到一如既往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期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书结合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进展,从区域、经济增长、发展与差异的关系出发,重新审视和界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概念,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引用最近国外有关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差异演变的结构、综合发展差异和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研究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幅度与趋势各不一样,经历了“下降一上升一再下降一再上升”变化过程;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区域经济极化不断增强,且在20 03年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大值。(2)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第二产业偏高的产值份额和不平衡分布有密切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主要是由集中效应和结构效应发挥了主导作用,且集中效应的影响程度大于结构效应,综合效应所起的作用非常小。(3)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间差异扩大和农村内部(县域之间)差异扩大,苏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主要表现为县域之间的差异,苏中与苏北各自内部差异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差异; (4)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分离,而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江苏省各市县的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的贡献各不一样,主要呈现四种类型:向下收敛(城市)、向上收敛( 农村)、向下发散(苏北与苏中)和向上发散(苏南)。(5)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不平衡,苏北地区以稳定和上升的欠发达型为主,苏中地区以上升的中度发展型为主,苏南地区则以稳定和快速上升的发达型为主。(6)造成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形成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条件、区域发展策略、区域产业结构转换、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全球化水平和区域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其中,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转换和区域发展策略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和区域极化增强的最主要因素。(7)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基本状况,构成了省委省政府制定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基础;而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极化的历史变动则又决定了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与完善。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处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之所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整体构造,实现南北联动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南北区域分工合作;利用区位优势,加快两大经济带和两大工程的建设;实施扶持苏北发展政策,统筹南北发展。并从空间整合、产业整合、企业整合、要素整合、政策整合和增强苏北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综上所述,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界定,并据此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2)引用最近国外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有关研究方法,定量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3)结合回归分析和区域分离系数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化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

  欧向军,1970年11月生于江苏涟水,理学博士。现为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地理教育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已在《地理学报》和《经济地理》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O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

书籍目录

前  言一、研究背景(一)国际背景(二)国内背景(三)省内背景二、研究意义三、研究方案(一)研究思路(二)研究内容(三)研究方法(四)研究难点(五)数据来源四、研究基础第一章 相关研究进展一、国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相关理论研究(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测度方法研究(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研究(四)多级地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研究(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段研究(六)区域发展差异指标体系研究三、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概念(一)区域(二)增长与发展(三)差异(四)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理论(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理论(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可调控理论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综合评价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的方法论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指标体系(一)单一指标(二)多重指标(三)综合指标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测度方法(一)绝对差异度量(二)相对差异度量(三)综合差异度量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的时空单元选择第四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分析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一)经济发展速度(二)经济发展水平(三)经济规模(四)经济结构(五)经济效益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一)分析方法(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过程三、区域经济极化分析(一)分析方法(二)区域经济极化演变过程四、本章小结第五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结构分析一、产业结构分析(一)基尼系数产业结构分解(二)基尼系数变化的产业效应分解(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产业结构分解(四)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产业效应分解二、空间结构分析(一)泰尔指数(二)区域分离系数(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四)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关系分析三、本章小结第六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分析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区域经济增长(二)区域社会发展(三)资源与环境发展二、分析方法(一)主成分分析(二)提取主因子三、结果评价(一)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不平衡南北梯度差异显著(二)区域经济发展速率南快北慢县域快于市区(三)综合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差异显著(四)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差异小于区域人均GDP之间的差异四、区域经济发展分类及其地域分布五、本章小结第七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分析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一般原因(一)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二)区域人文条件的差异(三)区域区位条件的差异(四)区域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五)区域分工水平的差异(六)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二、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一)历史发展基础的差异(二)地理区位的差异(三)区域发展策略的差异(四)产业结构转换的差异(五)区域乡镇企业发展的差异(六)经济全球化水平的差异(七)区域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三、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的定量比较分析(一)回归分析法(二)区域分离系数法四、本章小结第八章 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对策一、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评价(一)适度区域差异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过大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二、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形成与演变(一)全省一盘棋地区发展计划(1978~1983年)(二)积极提高苏南与加快发展苏北(1984~1993年)(三)区域共同发展战略(1994~1999年)(四)苏北大发展和区域分类指导(1999~2002年)(五)沿江开发战略(2002~2003年)(六)“三沿”发展战略(2004年至今)三、江苏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时代意义(一)现实必要性(二)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三)战略意义四、江苏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一)通过整体构造实现南北联动发展(二)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南北区域分工与合作(三)利用区位优势加快两大经济带和两大工程建设(四)实施扶持苏北发展政策统筹南北发展五、江苏省“三沿”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一)“三沿”在江苏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二)“三沿”战略对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三)“三沿”战略的主要特色(四)实施“三沿”战略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六、实现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一)整合空间结构推进南北区域互动发展(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互动发展(三)打破地方壁垒推进企业合作发展(四)整合发展新要素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五)整合区域政策优化区域互动发展的政策软环境(六)突出产业发展增强苏北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七、本章小结(一)几点结论(二)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第九章结论与讨论一、基本结论二、主要创新点三、有待探讨的问题(一)以人均GDP为单一指标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待商榷(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缺乏多种方法的相互验证参考文献后  记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进展,从区域、经济增长、发展与差异的关系出发,重新审视和界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概念,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引用最近国外有关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差异演变的结构、综合发展差异和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方法与实证-以江苏省为例-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