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刘玉铭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玉铭  

页数:

156  

内容概要

本书以黑龙江垦区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垦区和黑龙江省的数据,对学术界关心的农业规模效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以及农业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做出判断: 规模效益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经营方式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现阶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鼓励土地合理流转、进行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集体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第1节 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介绍 第2节 研究意义 第3节 文献回顾 第4节 研究方法 第5节 创新之处 第6节 基本思路和本书结构第2章 农业生产中的规模效益 第1节 垦区农业和黑龙江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比较分析 第2节 对规模经济的计量分析 第3节 以垦区为例解释家庭规模经营绩效 第4节 对规模经济的理论探讨 第5节 我国其他地区农地流转兼并分析第3章 垦区家庭承包制绩效的探讨 第1节 对研究方法的简要说明 第2节 对垦区农业的实证研究 第3节 对垦区第一产业的实证研究 第4节 计量结果的原因分析 第5节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4章 农业产业化/船 第1节 几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2节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 第3节 对垦区农业产业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第5章 结论 第1节 结论提要 第2节 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导论本课题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对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产业化进行分析,以期为农垦地区、东北地区甚至全国农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本课题对于学术界十分关注的农业规模效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业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了与学界现在流行的观点不同的结论,而且这些结论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在此,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黑龙江垦区做一个简单介绍。第1节 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介绍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69个县(市、区)。2005年,垦区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约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12%,是海南省的1.65倍,其中耕地3 186万亩,约占黑龙江全省耕地面积的21.4%;林地130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6%;牧地草原546万亩,水域411万亩,芦苇和荒地855万亩;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0.9亿立方米;垦区总人口157.9万人,其中农场人口136.6万人;各业从业人员73.12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46.57万人,非农业从业人员26.55万人。垦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与全国农村相比,人口相对稀少,具有发展规模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垦区的资源优势使垦区能够发展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而且垦区在这方面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所以,本课题以垦区为例,研究我国的现代化规模农业,以供借鉴。垦区开发始于1947年。开发建设之前,垦区是亘古荒原,素有“北大荒”之称。50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此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又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进入北大荒进行开发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20多年的改革发展,目前垦区已成为我国耕地面积最大、机械化水平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成为以农业为基础,农林牧渔、工建商运服务综合经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多元利益主体和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存,既有企业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有部门经济特征,又有区域经济特征,社会形态完整的经济社会区域。


编辑推荐

《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研究: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在深入中国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长期调研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编辑出版《北大光华区域可持续发展丛书》,探讨了若干重要问题:区域形成与区域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种模式;如何选择适合区域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路径;如何发挥各区域的不同优势,实现最优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解决城乡差距问题迫在眉睫,让广大农民分享受革开放的成果势在必行。——厉以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大师作序,厉害!


理论功底扎实,论述清晰,很有见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