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赵彦云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赵彦云  

页数:

385  

Tag标签:

无  

前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熏陶和滋养;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优势,不能没有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软实力”的强大和支撑。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 “五个高度重视”、“两个不可替代”等重要思想论断。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新世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

内容概要

一、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设计的理论及客观依据 1993年以来,我们在国际竞争力、区域和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以及在有关专题的竞争力研究基础上,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非常适合竞争力发展空间的系统关系发展,即是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尽管这个制度还没有达到目标下的完善,但是,作为提升和培育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平台,它特别适合整合政府、金融、区域、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资源。我们按照这样的经验和理念,在全面跟踪世界学术前沿,考察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欧洲联盟贸易竞争司、英国贸工部,以及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WTO)使团、中国驻欧盟使团之后,结合关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包括它的理论基础,即国家、产业、企业竞争力关系和产业集聚竞争力、竞争力资源的基本理论。我们关于中国各个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都是在这个钻石模型基础上,联系我国产业发展实际和特点作出设计和研究的。我们也在模型上追求实证的解释,希望这个钻石模型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二、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模型创新 我们前期已经在竞争力模型,特别是有关分析中国国际竞争力、产业与企业竞争力、区域与城市竞争力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参见《国际竞争力统计模型及应用研究》,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年版),这次研究我们完成了中国制造业模型的设计和分析,在利用外资、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本、市场竞争力、国际贸易与产出水平、增长水平和效率水平决定关系上得到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对于中国产业聚集竞争力模型、中国旅游强国潜力分析模型、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模型、中国农业产业内贸易模型等产业分析模型作出了全面深入的设计和应用研究。在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方法上,我们提出了对称性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许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具体体系设计上。 三、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应用研究与创新 我们的应用研究基本上在两个层面展开,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区域产业竞争力,并努力将两个层面的分析研究连成一个分析研究的整体。就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我们的全新研究是:(1)中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研究,设计了分析体系,全面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差异、问题和如何发展。(2)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包括三个角度的研究,一是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全面比较中国与世界的差异、问题,并研究如何发展;二是运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全面比较产业链条关系的竞争力问题;三是基于国际贸易数据,进行分细类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研究。(3)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设计了评价体系,比较了中国与世界强国(地区)的差异与问题,研究了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式,提出我国的文化价值推动。(4)中国旅游业强国潜力模型的分析应用,用统计模型筛选世界最优旅游强国(地区)群,基于强国(地区)群建模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各阶段的旅游发展规模和水平。(5)提出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全面分析研究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差距、原因,提出发展对策。就国内区域产业竞争力,我们的创新性研究是:(1)31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包括分具体行业用全国20多万家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进行系统分析。(2)制造业国内市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即按照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经济类型分组的竞争力水平差异和竞争力优劣势分析。(3)中国工业产业间竞争力分析研究,全新分析各个产业之间的竞争力优劣势,为完善我国工业竞争关系,实现快速高效发展提供研究依据。(4)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7个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5)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研究(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72~82页)。(6)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环保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7)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包括产业内贸易和具体产品如大豆、水稻的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

赵彦云男,1957年5月出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竞争力与创新指数研究的著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五届吴玉章科研奖获得者。
出版专著等著作20余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持和参加70多项国际合作和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各种科研成果奖17项。曾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咨询专家,合作研究或学术访问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15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代表作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要素:来自创新指数的依据》。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产业竞争力理论方法与模型研究  第一章 中国产业竞争力理论  一、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三、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研究  一、中国产业竞争力决定要素的理论体系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应用  三、我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问题  四、提升我国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第三章 中国产业集聚竞争力研究   一、中国产业聚集经济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二、中国产业集聚创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三、中国产业集聚新企业进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第四章 中国产业投入产出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增加值及构成分析  二、进出口分析  三、产业问依存关系分析 第五章 中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研究  一、中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研究模式  二、中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三、中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的要素竞争力分析  四、中国企业管理软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结论第二部分 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一、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三、我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特点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环境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一、制造业环境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制造业环境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三、我国制造业环境国际竞争力的特点 第八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基础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一、制造业基础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制造业基础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三、我国制造业基础国际竞争力的特点 第九章 中国工业产业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工业产业对外贸易特点及演变趋势  二、中国工业产业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  三、中国工业产业贸易相对出口绩效指数  四、中国主要工业行业的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五、基本结论 第十章 中国工业行业间产业竞争力与行业选择  一、2006年我国工业行业间产业竞争力评价  二、行业支持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行业发展的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  四、产业发展的行业选择与战略性产业   中国产业竞争力专题研究 第十一章 中国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服务业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服务业发展现状  二、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四、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比较分析  五、提升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第十二章 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评价体系研究  三、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  四、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评价和分析研究 第十三章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背景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结构模型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世界文化产业竞争力总体评价与分析  五、中国和重点国家(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六、基本结论和建议 第十四章 中国环保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环保产业的定义  二、环保产业的识别与分类  三、中国环保产业竞争力分析  四、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二、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三、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研究  四、中国加工食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与竞争力研究  五、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三、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关于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释放压力和提高适应性就是提升竞争力。竞争力的基本点是建立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信息标准,以便于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力测度和比较分析,发现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据此制定积极的竞争力提升战略和管理措施,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或企业竞争力就是要追求综合竞争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百年不衰,追求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对于政府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通过竞争力建立公正的竞争规则和公共的竞争力信息平台,以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间、社会间的快速沟通、科学决策和科学监管,以及满足政府职能改革发展的不断需要。中国产业竞争力理论应该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政府监管产业、促进创新、完善基本制度和法规的最有效工具,也是处理政府与企业关系,科学调动竞争力资源,加速全面创新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一)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管理任务而言,竞争力概念可以应用到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它们之间存在着包容与互动的影响关系,也可以作为相对的独立概念使用。彼此之间的包容性是指国家竞争力最终决定于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实现的竞争力目标包含着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实现的目标,例如技术创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当然国家竞争力也有自己独立的内容,主要是政府竞争力和市场经济基础所表现出的竞争力,它们本身对于聚集国外竞争力资源有直接的作用。彼此之间的互动性是指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之间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推动、共同实现的性质。在市场经济基础和原则上,国家竞争力存在的重要价值就是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为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创造新型政府职能,竞争的法制规则环境,现代交通、动力、信息、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等设施基础,以及人力资源培育与开发的基础等。这些方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升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就是要通过这些竞争力要素的提升,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创造基础、竞争与监管的环境,推动重点与全面的协调发展。

后记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研究团队经过16年的发展,在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在研究中,我们特别注重团队作用,培养出多名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坚持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与国家统计局合作保证最新、最权威的企业统计数据,与商务部等的需求互动合作,有效保证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注重数据库的更新与发展,发挥统计模型作用,追求长期研究的基础建设;发挥研究的辐射和培育作用,吸收外部有研究基础和实力的研究队伍参加,如吸收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队伍,以壮大研究队伍。中国产业竞争力课题研究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主要专家包括:赵彦云教授、王化成教授、雷达教授、邹骥教授、高敏雪教授、王琪延教授、孔祥智教授、卢东斌教授,以及陈卫平副教授、简明副教授、李静萍副教授、薛薇副教授。甄峰博士作为首席专家的助手,在研究与组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人员还有:张明倩博士后、甄峰博士、陈芳博士、傅琦博士、谭英平博士、李正辉博士、李亚杰博士、王作成博士、汪涛博士、乔云霞博士,陶晶硕士、夏凡硕士、王长春硕士、赵长春硕士、侯晓霞硕士、马文涛硕士、王丰硕士、余巍硕士、曹倩硕士、余毅硕士、李小虎硕士,以及博士生郭淡泊、王敏、吴翌琳、程晓月、谢益辉、程红莉、谢蕾蕾、邢瑞军等。华中科技大学卫平教授领导他的团队,以“光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中国工商银行信贷部、国家开发银行综合局、国家旅游局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感谢教育部鉴定委员会的邱东教授等7位专家对我们课题研究的肯定和建议。我们的研究成果中还存在着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个别地方也可能不一定完全妥当,因此,敬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编辑推荐

《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PDF格式下载



非常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力作。


很好的质量和内容,书店已经买不到了。


质量很不错,书内容也好,物流好像也可以吧


这几套书都不错, 帮助很大!


作为国内研究竞争力的主力之一,人大的研究报告很值得参考。


专业著作,从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两个方面来讨论产业竞争问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