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元经济下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框架

张宏伟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宏伟  

页数:

377  

内容概要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在传统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基础之上出现了新的部门——知识部门,从而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三元经济结构。然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传统的工业化,而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因此,一方面,经济结构中知识经济一元的介入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在知识具有话语权的今天,发展中国家要想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在进行传统工业化的基础上发展知识部门,而工业和农业部门也要接受知识部门的改造,这一过程相应的被称之为农业知识化和工业知识化。而另一方面,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来看,巨大的人口压力的存在依然要求这些国家发挥比较优势、重视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三元经济下利用劳工成本优势进行发展和稳定的需要也使我们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绝不能盲目地忽视广大低层次劳动力的存在从而摒弃吸纳广大农村人口就业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  本书立足于三元经济结构,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运用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西方经济学、投资学等学科知识,深入研究三元经济的形成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提出了三元经济下劳动力流动的新模式,并基于此模式进行了经验验证和实证分析,详细分析了个人、企业和国家面对新模式的行为决策和政策选择,以期提供一个三元经济下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框架。

作者简介

张宏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劳动经济、文化产业、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发表学术论十数篇,合著2部,译著1部。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构想和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和不足第2章 二元经济下的劳动力流动理论及其历史局限性 2.1 二元经济下的劳动力流动理论的简要回顾  2.1.1 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式  2.1.2 乔根森模式  2.1.3 托达罗模式 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流动理论的新发展  2.2.1 新古典劳动力流动理论框架下的扩展和修正  2.2.2 新劳动力流动经济学(New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NEI—M)   2.2.3 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  2.2.4 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  2.2.5 劳动力跨国流动研究 2.3 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三元经济的形成  2.3.1 知识经济的兴起  2.3.2 知识经济成为独立的一元以及三元经济的形成   2.3.3 发展中国家在三元经济下面临的“双升级”选择 2.4 二元经济下的劳动力流动理论的历史局限性第3章 三元经济下的劳动力流动模式——“双峭壁”模式 3.1 理论假设和基本命题 3.2 “双峭壁”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构成  3.2.1 峭壁Ⅰ——农业和工业部门劳动力向人力资本密集的知识部门的流动  3.2.2 峭壁Ⅱ——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正在知识化的现代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工业部门的流动 3.3 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双峭壁”解析、动态发展及发展中国家的可能性悖论  3.3.1 “双峭壁”解析  3.3.2 “双峭壁”模式的动态发展  3.3.3 发展中国家“发展与就业的可能性悖论”及其影响 3.4 “双峭壁”模式下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3.4.1 地理表现形式  3.4.2 产业表现形式  3.4.3 职业表现形式第4章 三元经济下“双峭壁”劳动力流动模式的经验验证 4.1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需求的迅速变化 4.2 峭壁Ⅰ过程的经验验证  4.2.1 非知识部门向知识部门的劳动力流动  4.2.2 峭壁Ⅰ对劳动力流动过程的制约  4.2.3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分析 ……第5章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实证分析第6章 克服“双峭壁”的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分析第7章 克服“双峭壁”的宏观政策选择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954年,阿瑟?刘易斯发表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明确刻画了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特征,客观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并以两部门劳动力转移为核心开创性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型。他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两种部门,一是维持生计的传统部门(以农业为主),劳动边际生产率较低;二是资本主义现代部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较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是现代部门不断扩张、不断吸收传统部门劳动力的过程,直到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相同为止,工业部门的扩张结束,工人工资开始上涨。而吸收劳动力的过程表现为,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的转移。  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不足、人口基数庞大、科学技术普遍落后、人均资源占有稀缺的前提下进行的,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型较好地符合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其劳动力流动理论也极具现实意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元经济下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框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