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颜鹏飞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颜鹏飞  

页数:

338  

前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与中国改革发展研究丛书》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主义的、辩证的、历史的新发展观的宏大视角,着重从经济学领域探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形态在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的新鲜经验和理论。马克思主义“幽灵”和社会主义“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已成为19世纪中叶以来的重要的时代特征。世界性思潮的一种新动向是“追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超越马克思”或“重构马克思主义”,崇尚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原创性和理论张力,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和本土化。诸如法兰克福学派、“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虚拟”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凡此种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朝鲜式社会主义”、追求“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越南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辩证的共产主义,不一而足。

内容概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建的新唯物主义的辩证的新发展观或者“新世界观”、“新历史观”和“自然观”,究其根源,是他们扬弃、继承、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其中包括三大自然科学成就即近代牛顿力学、微积分数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三大人文科学优秀成就即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均鼎盛于l9世纪初期的西欧又衰落于三四十年代,而在经历短暂的辉煌的理论高峰时期之后又急剧地向相反方向转化,并将其“从属于自己”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时代和历史的产物,是极富原创性的哲学瑰宝,提供了审视和解读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如何顺应和推进其发展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广义唯物主义的辩证的新发展观阐述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既是体现历史继承性和开放性的“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的”从属型发展过程,又是体现历史更替性和创造性的“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的”创造型发展过程,从而是这两大过程相辅相成、从属型和创造型相结合的、辩证的顺乎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而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矛盾的推动力,着重阐述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更替性和创造性,这是狭义唯物主义的辩证的发展观的精髓。

作者简介

颜鹏飞,笔名樱翼,1969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留校执教。主要研究及教学领域为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思想史、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外保险史等。先后在美国密执安洲立大学(1 99 1)、德国特里尔大学(1 998)、英国伦敦都市大学(1 999)做高访或合作研究学者。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以及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经济形态一般原理的新探讨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诸范畴的界定 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的社会形式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比较 二、社会形态、社会机体、社会要素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比较 三、社会经济形态的架构 四、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形态具体形式或发展形式 第二节 新发展观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路径 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新发展观 二、19世纪70~80年代马克思的新发展观 三、广义的新发展观的精髓——马克思痕迹和残余论的哲学来源 四、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关于新发展观的表述 五、社会经济形态的两组演进路径 六、广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基本形态的学说 一、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 三、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 四、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第二章 马克思未来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新探 第一节 对两种过渡起点的深层次思考 一、单起点论: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出发点 二、双起点论: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第二节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一、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和任务 二、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 第三节 共产主义两阶段理论 一、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到《哥达纲领批判》 二、关于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探讨 三、关于社会劳动时间的节 约、分配或调节 规律的探讨 四、未来新社会所有制应有多种过渡形式 第四节 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一、迄今流行的“社会主义社会”用语不能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相混淆 二、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理论抉择体现了关于社会主义过渡和发展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三、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进程中的历史定位第三章 中国历史上诸种社会经济形态的特征 第一节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特征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残片 二、未充分发展的奴隶社会 三、成熟较早、持续很长,并未到达天然终点的封建社会 四、独特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五、几点结论 第二节 怎样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成社会主义 ……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第五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六章 大转折时代与两大社会经济形态第七章 21世纪中国面临的五大拐点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社会经济形态一般原理的新探讨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诸范畴的界定社会经济形态是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用于研究社会经济过程而确立的重要概念,“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①其基本规定性就是,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一概念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阐明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样“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②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么宣扬唯意志论,说帝王将相和天才人物的思想推动社会发展,要么宣扬暴力论,把政治权力说成是社会变动的原因,等等,其源盖出于不能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物质的生产关系或经济结构,因此也就找不到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规律。

后记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即用以洞察各种类型的“自己运动”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创造型发展和从属型发展相统一的,“新唯物主义”的辩证的新发展观或者“新历史观”(其中包括关于推动社会历史、社会有机体或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历史合力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发展观》(原名为《沉思录——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一书,审视和解读三千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尤其狂飙突进的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催生的中国特色的转轨型社会经济形态及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21世纪中国面临的五大拐点,并且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及其自我调节能力——“资本的限制正是资本自身”这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迫使资本关系违背其初衷而被迫采取社会化形式做了阐释,从而凸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新发展观在场的现实可能性、跨越历史时空而与当今时代对话的当代价值,以及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回应现实和指引实践的理论张力。马克思主义的三次“复兴”与“回到马克思”的运动证明了这一点。该书有少量内容取材于未刊用稿,其中包括以武汉大学文科博士生以及理论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两大专业博士生和博士后为授课对象的讲稿,在国内外学术会议、高校、研究机构和党政机关单位的发言稿;同时也包括少量刊用稿(书中已一一注明并在此一并感谢相关出版单位),并出于该书主题及其叙述逻辑的需要予以整理、加工和润色而融入其间。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世人谁与评说?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为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