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脆弱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

陈健生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陈健生  

页数:

278  

内容概要

本书的研究是初步的和框架式的,旨在通过对慢性贫困理论的引入,尝试搭建中国慢性贫困研究的基本框架,但是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限于统计资料以及自身的能力和学识,本书更多地是对慢性贫困理论框架和认识工具的介绍,并且在具体运用上也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的,而对慢性贫困理论中的一些最具特色的内容,如贫困的跨代传递问题,本书没有涉及;对于慢性贫困的衡量问题,本书只做了介绍但是没有构造反映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慢性贫困的数量模型。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特色与范围 1.7 研究方法 1.8 本书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第2章 国外贫困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农村贫困研究述评 2.1 国外贫困理论的发展 2.2 国内农村贫困问题研究第3章 慢性贫困:一般理论、动态特征与本书的基本界定 3.1 慢性贫困的一般理论 3.2 贫困动态:非贫困、暂时贫困与慢性贫困 3.3 慢性贫困一般理论与贫困动态的简要评论 3.4 本书对我国慢性贫困的界定第4章 生态脆弱地区慢性贫困:分布与形成 4.1 生态脆弱界定与生态脆弱地区划分 4.2 慢性贫困的空间分布 4.3 生态脆弱地区慢性贫困分布的特点 4.4 环境与贫困及慢性贫困的相互关系 4.5 生态脆弱地区慢性贫困的发生机制第5章 生态脆弱地区贫困动态:非贫困、暂时贫困与慢性贫困 5.1 生态脆弱地区贫困动态描述:暂时贫困 5.2 生态脆弱地区贫困动态的对比 5.3 生态脆弱地区贫困动态的实证分析第6章 异质人口能力缺失下的慢性贫困 6.1 可行能力集的扩展 6.2 能力缺失与贫困及慢性贫困之间的双向循环关系 6.3 贫困的自然发生率 6.4 异质人口能力缺失下的贫困问题 6.5 构建培育贫困人口基本能力的保障机制第7章 农村扶贫制度转轨:从开发式扶贫转向保障式扶贫 7.1 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的制度演进 7.2 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制度评价 7.3 农村扶贫制度转轨:从开发式扶贫转向保障式扶贫第8章 新型农村扶贫制度构建:基本框架与政策保障 8.1 新型农村扶贫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 8.2 新型农村扶贫制度的基本构架 8.3 政府转型:新型农村扶贫制度的基本保障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脆弱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现实的贫困作了一定有价值的探索,但对贫困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则研究不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