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监狱之旅

李忠效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

李忠效  

页数:

35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监狱之旅:我知道的中国监狱》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记述我国“与恶魔”为伍的监狱警察,记述罪犯们在男子监狱、女子监狱、少年管教所接受的学习与再教育情况,及国内相关报道。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呈,1955年出生,4969年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他作员、潜艇副政委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再生之地》、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等15部,并有电影、电视连续剧问世,文学作品多次获奖。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500多万字。

书籍目录

引子从《再生之地》到《监狱这旅》第一章,铁血警魂第二章,精诚所至第三章,亲情呼唤第四章,回头浪子第五章,法网难逃第六章,让鲜花重新开放第七章,“天使”的翅膀是怎样折断的第八章,寻找回来的世界第九章,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十章,监狱风云第十一章,“魔鬼”现形第十二章,大墙下的阴影第十三章,港、澳、台及外籍犯尾声前景与展望后记

章节摘录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犯罪人群中完全是“法盲”的人数越来越少,而知法犯法的人越来越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这些人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很聪明,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抓住,然而他们却忘记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血案发生之前的追捕  A.1997年8月26日下午,湖南省吉首监狱的49名身穿灰色囚服的服刑人员,在监狱警察和  武警战士的监督下,到地处繁华路段的市人民医院建筑工地上劳动。八月的湘西,烈日当空,热浪扑面,空气沉闷,但罪犯们干得都很卖力,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淌着汗水,囚服电被汗水湿透了,有的还泛着白色的汗碱。  突然,一声尖利的哨行划破沉闷的工地,所有的罪犯立即停止劳动,按三人互监组集合成队。  “报数!”带队干警发出威严的口令。  “1、2、3、4、5……45、46、47、481”  再报一遍,最后—个声音仍然在“48”上戛然而止,没有报出“49”。经查,罪犯张明龙趁解手之际从工地上脱逃。  情况报告到吉首监狱本部追逃指挥中心,分管改造工作的王副监狱长立即向追逃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发出迫逃指令。追逃人员分四个追捕小组,向四个不同方向追去。  与此同时,一份关于逃犯张明龙的材料送到了监狱领导的案头。  张明龙,男,27岁,古丈县红型村人,土家族,小学文化,犯盗窃罪,原判7年,在服刑期间犯流氓罪,加刑3年,现有余刑6年半。该犯身高1.61米,尖下颏,细眼,体形单薄,行事阴毒,曾因与别的犯人发生口角,用碗将对方砍成轻伤……  各路追兵传来信息:  东路组,泸溪方向,设卡堵截,没有发现逃犯踪影。  西路组,花垣方向,设卡堵截,没有逃犯踪迹。  南路组,凤凰方向,设卡堵截,没有逃犯消息。  北路组,枝柳铁路、古丈方向,追到罪犯的老巢,也没带回有价值的线索。  这就怪了,难道他能上天人地?  就在这时,一条新的信息报到追逃指挥中心:该犯被捕前是古丈县地方小流氓头目,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风俗沿袭重,他以在本地讲话算数有面子为荣,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曾多次对同犯说自己的老婆不会有事。在逃跑前的一次会见中,有人向他传话,说他妻子在酒家做事,在外面有些“花心”,他当即流露出狠毒的目光。  王副监狱长分析道:“根据汇总上来的情况和张犯人监以来的表现,可以判定,其妻外遇是他脱逃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实施报复,是其脱逃的根本目的。短期内他潜逃外地  的可能性不大。”  狱政科长说:“我们当务之急是找到张犯的妻子,通过她找到插足的第三者,争取在张犯实施报复之前,将其捉拿归案。”  狱侦科长说:“张犯妻子是本案的突破口,为避免发生凶杀,拘捕张犯时间是关键,我们动作要越快越好。”  监狱彭政委说:“我同意大家的意见,监狱特警队立即行动!”  B.8月30日傍晚,九监区副教导员刘斌和副监区长谭铁生在猛洞河火车站跳下火车。二人顾不上吃饭就直奔古丈县罗龙溪镇派出所。  罗龙溪镇是个山区小镇,夜幕已经降临,派出所民警已下班。值班民警小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带领他们敲开了张犯岳父的家门。  这是一座乡下常见的农家木屋,张犯的岳父也是乡下常见的老实农民。刘斌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回忆说,他女儿李玉芳7月份曾回来一次,住了一天就走了。她说她在沅陵凤滩给人家打工。  刘斌和谭铁生交换了眼色,向老人要了一张李玉芳的照片,便出了门,胡乱吃了点东西,就连夜租船直下风滩。  凤滩镇地处凤滩水库湖区,属于移民开发区,水路发达,过往客商较多,人员也就比较复杂。第二天,他们到凤滩镇派出所查阅了该镇从1996年以来的暂住人口户口簿,没有发现李玉芳的名字。  “她会不会用化名呢?”谭铁生说,“我们再查一次。”  一个名叫罗艳的女人的照片引起刘斌的注意,“老谭,这个罗艳长得很像李玉芳!”  和李玉芳的照片一对,果然是她!  刘斌说:“罗艳,24岁,籍贯古丈县,在夜来香酒家打工。”  谭铁生高兴地说:“走,去夜来香酒家!”  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刘、谭二人来到夜来香酒家所在的镇东大桥。老远就看见一面酒旗斜挑在桥头一座三层楼房的飞檐上,上书“夜来香酒家”五个烫金大字。  酒家女老板证实,罗艳就是李玉芳,但是半个月前就转到苦藤铺乡东山酒家打工去了。谭铁生和刘斌掉头直奔沅陵县城郊的东山酒家。  当天下午2点,谭铁生和刘斌在东山酒家找到了李玉芳。李玉芳面容姣好,是那种让人看了就会喜欢上的女孩。谭铁生和刘斌向她说明身份,问她见没见到张明龙。她满脸忧郁,不说话。再问她就哭起来。谭铁生和刘斌的心里一下就明白了,她已见过张明龙。  谭铁生和刘斌在耐心地开导她,细致阐明说出张明龙下落的利害关系。李玉芳又沉默了很久,终于停止哭泣,开口说话了:“8月28日上午,他的一个哥们儿用微型面包车把我接到岩头寨他的一个朋友家,我在那里住了两晚。他一直阴阴地不说话。我转来时,他说他要杀了张小龙。”  “张小龙是谁?”  “张小龙是在酒店里吃饭时认识的。”  “他是哪里人,做什么事?”  “他是王村听涛山庄的员工。”  “岩头寨在什么地方?”  “在古丈。”  刘、谭二人用电话向吉首监狱追逃指挥中心报告了情况,王副监狱长当即决定“以张小龙为饵抓张明龙”,并重新调配警力:六人从吉首迅速前往听涛山庄布控等候;滞留在古丈县的四名干警,二人留守古丈罗龙溪张犯岳父家,二人立即前往东山酒家接替刘斌和谭铁生,严加控制张犯的妻子李玉芳;刘、谭二人赶赴王村听涛山庄,准备参战。    为了寻找根源,贾俊对王蕊的儿童生活、犯罪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  童年的王蕊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是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开始经常吵架,发展到闹离婚。父母每次吵架,王蕊心里都感到害怕、难受,她不敢设想,失去他们其中一个,将来怎样生活。父母最终没有离婚,但是,旷日持久的“离婚大战”给王蕊幼小的心灵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她觉得父母闹离婚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卑感使她渐渐疏远了同学,笑声少了,话也少了,性格渐渐变得内向孤僻。  由于在学校缺少同学之间的交流,心理受到压抑,回到家里经常毫无原由地冲父母发脾气。发完脾气后又觉得对不起父母,产生自责。久而久之,在王蕊的心理上形成一个怪圈,并逐渐强化,严重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  为了进一步掌握王蕊的人格状况,贾俊用卡氏16PF量表对她进行了测量。测量的结果反映出她孤独、多疑,有恒性差;多幻想,易生烦恼,情绪稳定性差;抑郁、自卑,害怕与他人接触,内心充满无法排解的矛盾,并显示出与她的年龄不符的世故。  测量结果与贾俊调查了解的情况基本吻合。贾俊认为,王蕊童年时期父母闹离婚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使她的性格由开朗活泼变得内向孤僻;一时冲动的犯罪行为,使她产生深深的内疚和自责;投入改造以后对监狱的恐惧心理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使她由心理到行为渐渐形成障碍;惧怕红色心理则是犯罪场景刺激而造成的。贾俊结合心理矫治方法,设计了个别教育方案。  贾俊和王蕊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王蕊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干部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感,接受教育很困难。因此贾俊在找她谈话时,态度温和,不摆架子,开始就明确告诉她:“我们之间现在是平等的,什么话都可以说,我还可以为你保密。”  但是谈话仍然很难深人。王蕊总是低着头站在很远的地方,不敢讲话。为了缓和气氛,真正打开她的心扉,贾俊把谈话地点从办公室搬到教室、宿舍、劳动车间、监区院子里,交谈的内容也尽量选择一些轻松的话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蕊不像开始那样紧张,能和贾俊进行一些简短的交谈。在此基础上,贾俊进一步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她,使她慢慢适应和管教人员在一起交流。随着谈话次数的增多,内容的深人,贾俊和王蕊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  B.由于父母闹离婚,给王蕊的童年罩上阴影,从而造成自卑心理。贾俊认为,要想消除她的自卑心理,首先要引导她正确认识父母闹离婚的问题。  贾俊首先肯定她劝阻父母离婚的做法是正确的,同时又告诉她,离婚和结婚都是法律允许的。许多人因为感情不好而离婚,并不一定是做了什么坏事。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矛盾,就像学习中遇到难题,总要费点脑子才能解决它。生活矛盾的解决也是要费点劲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父母闹矛盾而瞧不起自己。  经过多次谈话,王蕊渐渐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父母闹离婚的事了。接着,贾俊又鼓励她到同龄人中间去,参加集体活动。在贾俊的鼓励下,王蕊能够在休息时和大家坐在一起了。但她只是自己埋头看书,不参加别人的谈话。  贾俊进一步鼓励她和别人谈话,做游戏。一个星期天,王蕊终于放下了书本,看别人打扑克,偶尔还当当参谋。后来自己也参加了进去。经过一段适应之后,王蕊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回到集体中间。  王蕊的结巴仍然很厉害,语言表达不清,为了消除她的语言障碍,贾俊有意识地安排她参加一些座谈和演讲活动。  王蕊第一次参加演讲的题目是《我怎么看待自己》。演讲,在教室里进行。教室按上课形式布置,演讲者站在台上脱稿演讲。王蕊一上台就满脸通红,手不停地拧自己的衣角,腿也不停地发抖,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贾俊让她回到座位上平静一下再讲。  王蕊第二次上台比第一次要好一些,虽然声音发颤,结结巴巴,很多地方想不起来,但是最终还是把主要内容讲完了。演讲之后,贾俊表扬了王蕊:虽然讲得不太好,但大胆超越自己的精神是可贵的,相信她下一次比这一次会有所进步。  贾俊分析了第一次演讲的情况,决定第二次演讲换一个比较轻松的方式,召开一个座谈会。在座谈会的题目上,贾俊也动了一番脑筋。每个人对童年生活都有特殊的记忆,尤其是少年犯。贾俊将座谈会的题目定为《我的童年》,以唤醒王蕊的美好回忆,冲淡她的紧张心理。王蕊有了第一次的演讲经验,又作了充分的准备,发言比较好。座谈会后,贾俊表扬了王蕊的进步。  第三次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给青春留下了什么》。贾俊在演讲环境上作了强化处理。演讲地点仍在教室,课桌、讲台都靠墙摆放,中间空出一个很大的空场,演讲者站在中间,没有任何可以遮挡的东西。这种布置给演讲者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但也更锻炼人。王蕊这次讲得比较流利,没有结巴,只是由于紧张讲得比较快,感情表达不够好。  演讲结束后,她主动找贾俊说:“经过几次锻炼,演讲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2002年4月18日,司法部与解放军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中国监狱纪实丛书”研讨会,除了一些评论家到会以外,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及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大家对《再生之地》等三部作品,以及监狱题材作品的创作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第二天,范方平副部长又专门邀请我们三本书的作者进行座谈,讨论监狱题材电视剧创作问题。我写这本书,实际上也是在为写电视剧作准备。  我的《再生之地》那本书的材料大部分是采访来的,而这本《监狱之旅》的很多材料是收集来的。说是本人“著”,似有“沽名钓誉”之嫌,也许说“编著”更贴切些。不过现在讲“文责自负”,若说“编著”又有点“推卸责任”之嫌了。好在我已出版了十几本书了,用这样一本书去“沽名钓誉”已没必要,那就让我勇敢地“文责自负”一回吧!  除“主要参考书目”中列出的书目外,本朽还参考了一些单篇的演讲稿、经验材料和文章。这些资料,有的同一案例出现在多种材料和文章小,作者也不尽相同,有公开发表的,有内部出版的,本书在引用这些资料时,大都根据体例的需要重新编写,也有个别文章保留了原文的框架,只作了文字上的调整。  本书所引用材料的原作者有:赵银龙、钟传久、罗强壮、曾庆华、张建华、沈俊军、康慨、耕才、李国礼、丁移周、唐泉、刘春宇、叶青、赵如钢、王察兵、吉人、李刚、杜卫东、王晓光、杨世宝、李鉴、徐同庆、丁雪山、黄宗志、曹新良、王渊东、胡春才、徐道宽、吴焕湘、洞庭、黄宗志、刘晓玲、魏述海、谭里和、李永旭、尹建国、董伟、吕辉峰、蒋洪波等(另有两份从网站上下载的资料,没有作者姓名),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湖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刘万清先生,他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过去湖南的一些监狱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近年来有很大进步。我在湖南省监狱管理局的网站上看到许多新的信息,如:《事务犯公开选用办法在我省监狱系统全面推行》、《我省启用狱务公开管理电脑查询系统》、《赤山监狱实行狱务公开见成效》、《郴州监狱大力推行执法“阳光工程”》等。仅从这些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湖南省监狱系统的新气象。如果哪位读者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可以直接登录湖南省监狱局的网站(网址见附录一)。  我还要特别感谢《特殊园丁》杂志主编石长青先生,他为我到河北省监狱采访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并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照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书中所写的服刑人员的名字,大部分是化名。  我正在创作一部监狱题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如果哪位读者朋友愿意给我提供有关素材或建议,我将非常感激,并欢迎与我联系。  通信地址:北京丰台东大街5号创作室  邮政编码:100071  E—mail:tizhongxiao55@hotmail.com  作  者  2004年元月·北京丰台“听胃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监狱之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