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摄影的力量

江融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

江融  

页数:

295  

Tag标签:

无  

前言

“如果没有照片,屠杀就不存在。”曾见证过无数屠杀的无国界医生组织创始人伯纳·库什纳如是说。的确,假如没有奥斯维辛集中营遍地犹太人尸体的照片,我们如何能够想象德国纳粹残杀犹太人的惨烈事实?如果没有“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我们怎么能够有力地驳斥日本军国主义者试图否认这场惨无人道的杀戮?从法国人尼尔普斯在1826年留下人类最早的照片,到1839年正式宣布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作为“证据”的功能,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此,历史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有无法辩驳的影像佐证。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摄影师赶到现场,他们不仅见证了历史,而且用影像记录了历史。无数摄影家为历史存真,前仆后继。从报道美国内战的马修·布雷迪,到为报道印度支那战争阵亡的罗伯特·卡帕,再到为报道抗日战争而失踪的中国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各国著名和无名的摄影家均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片断,让后人能够拼贴出一幅幅历史的画卷,感受无法亲历的历史,提醒后人,以史为鉴。世界摄影史上有无数令人难忘的照片,其中有几幅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美联社记者黄功吾捕捉到的越南小女孩被燃烧弹烧伤的照片,次日出现在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促使美国政府决定从越南撤兵;加拿大肖像摄影大师尤素夫·卡什在“二战”初期拍摄的一幅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肖像,像一只震怒的狮子,发表在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吹响了与纳粹法西斯作战的集结号;美国宇航员从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上拍摄的“地球升起”的珍贵照片,让人类首次有机会看到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是如此的美丽而又脆弱,倍感需要加以珍惜;在我们中国摄影史上,最为难忘的照片之一可以说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开国大典的画面。至今看着这幅照片,耳旁仍能响起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庄严而又骄傲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远远不止这几幅,它们均彰显了摄影的力量。

内容概要

在摄影术诞生后的170年里,摄影到底对我们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照片才能成为经典?摄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数码技术出现之后,摄影曾引以为豪的真实性是否依然存在? 本书走访了21位活跃于当今国际摄影界的重要摄影人,包括著名摄影家、评论家、图片编辑、策展人、杂志主编及艺廊总裁。他们以个人经历和心得为依托,回顾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摄影在技艺和观念层面发生的巨大变迁。折射出当代摄影人对诸种社会问题和摄影现象的考量、反省,以及内心深处对人性的悲悯。通过当代历史“在场者”对摄影的理解及执着信念,彰显出“摄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书立场严谨而不失风格的活泼,语言明净而不掩思想的深邃,视野开阔、富于历史的纵深感和深切的责任意识。作者江融是一位资深的摄影人,他的提问方式地道、尖锐而富于针对性,直指当今摄影核心问题的同时,又为每位被访者留有广阔的发言空间。 本书随文配附200多幅珍贵的图片,有助您理解摄影师的技巧及理念。阅读本书,不啻于奢侈地穿行于大师的智慧与视觉的盛宴之中,令您直击摄影人的目击现场,体味他们生命的个中酸甜。图片编辑的敏识、策展人的良言与评论家的忠告,亦将令读者受益终生。因此,本书既是摄影师的进阶宝典,也是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入门捷径。

作者简介

  江融,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硕士,曾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进修。1989年至今就职于纽约联合国总部,2002年当选为联合国工作人员文娱理事会摄影协会主席。
  1997年完成摄影三部曲:《彼岸》、《消逝的先行》和《门》。2005年完成《我联合国人民》肖像摄影项目。作品先后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皇后艺术博物馆、联合国总部、纽约、旧金山、平遥国际摄影节和中国其他城市巡回展出。
  2005年获得联合国大会主席颁发的“杰出摄影奖”。
  2007年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工作者奖”。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杂志专栏特约主持。

书籍目录

让历史告诉未来 ——对话罗伯特·普雷基前后之间一刹那 ——对话大卫·伯耐特拍战争容易,拍和平更难 ——对话唐·麦卡林力争处在最前沿 ——对话卡洛琳·科尔战争的救赎 ——对话洛里·格林科会拍照不等于是摄影家 ——对话简·伊夫林·阿特伍德穿透摄影的智者之思 ——对话法兰克·福尼尔摄影并不给予答案,而是提出问题 ——对话乔治娅·菲奥莉欧润物细无声 ——对话肯尼斯·杰拉斯奇跟着真相走 ——对话爱德华·基廷运气是我自己创造的 ——对话斯蒂芬·杜邦镜头后面,是悲悯洒落 ——对话克里斯廷·阿什伯恩不冒风险不值得成为艺术家 ——对话罗伯特·弗兰克表象是通往真相的桥梁 ——对话斯蒂芬·肖尔用影像讲述弱势群体的故事 ——对话菲尔·博爵斯捕捉令人无法理喻的瞬间 ——对话路易斯·格林菲尔德气运生动:解构与创新 ——对话金我他想象力不足是摄影唯一的局限 ——对话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买艺术品,而不要买房子 ——对话彼得·麦吉尔《光圈》:国际摄影潮流的风向标 ——对话梅丽莎·哈里斯摄影的力量 ——对话薇姬·戈德堡

章节摘录

让历史告诉未来——对话罗伯特·普雷基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194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父亲为英国人,母亲为法国人。他从小在战乱中长大,1951年,跟随父母举家搬到法国定居。十岁时,普雷基看了一部关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艾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的电影,当时他决心长大之后,要像史怀哲一样当医生,并到非洲接替他志愿行医的工作。虽然后来没有当成医生,但他在大学主修了西非语言和人类学,并成为非洲问题的学者。普雷基不想坐在办公室里专门搞学术研究,而是希望更贴近现实,用人类学的角度来关注人和社会,这是他后来逐渐转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主要原因。1969年,普雷基与伽马图片社(Gamma)创始人之一雷蒙·德巴东(RaYmondDepardon)和著名摄影家吉勒·卡龙(GillesCaron)一道前往乍得从事一个报道项目,被该国监禁三个星期。在关押期间,他更多地了解到新闻报道摄影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初,他发表了许多关于乍得的文章,但未产生太多影响,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告诉他,光有文字,没有相关的照片是不会吸引读者的,他才真正对摄影的重要性产生顿悟。

后记

此书缘起于三年前,《中国摄影》杂志希望开设一个《面对面》专栏,该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保国先生特邀我来主持。多年来,我一直有为中国摄影界与国际摄影界架设桥梁尽一份力量的愿望。因此,凭借自己身处纽约这个世界摄影中心的地理优势,对国际摄影界近二十年的关注和研究,与国际摄影界一些重要摄影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摄影实践,我接受了这项任务。之后的三年,我利用工作之余,开始逐个采访书中这些世界著名的摄影人。通常,我需要事先对受访的摄影人及其作品进行大量研究,准备有深度的问题,并在采访后根据录音逐字逐句整理成英文,寄给受访人,经由其本人修改后,我再忠实地译成中文,目的是要将受访摄影人的思想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能获得现场的感受,直接在思想上与他们对话。每次采访,都让我十分感慨,这些摄影人对摄影事业的付出、思想的敏锐、为人的谦和与人文的情操,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百忙中抽空接受采访,让我有机会近距离面对这些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摄影人。聆听他们的独到见解,的确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尽管需要花大量间从事这项工作,并且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我仍然感觉是值得的。这些采访先后有18篇在《中国摄影》杂志发表,得到许多读者的积极反馈和鼓励,并催促我结集成书。感谢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宋建民先生的果断决定和精心策划,让这本装帧精美的访谈录能与读者见面。这次编辑过程中,我重新对照英文访谈录校对多遍,并将过去因版面原因删减的部分酌情补充到这本访谈录中,使其更加完整准确,同时采用了许多新的照片。另外,我也将在《映像》杂志发表的三篇访谈包括在内,希望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此,我特别感谢《中国摄影》和《映像》杂志的领导和编辑们对我的信任;感谢这两份杂志的两位优秀的编辑王保国先生和李潇泉女士对我的耐心和包容;感谢中国文联出版社责任编辑赵晖女士和特约图片编辑王保国先生对编辑此书的热情和投入;感谢刘树勇教授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工作室对本书设计的别裁创意;尤其要特别感激严新恩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诲和支持,也十分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对我的理解和鼓励。最后,衷心感谢所有的受访者,尤其是罗伯特·普雷基、薇姬·戈德堡、法兰克.福尼尔、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和卡洛琳·科尔多年来的热情推荐与指导;感谢读者的热心支持。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也特别感谢许多未提及者对我的帮助,没有他们以及上述这些人的慷慨和无私的奉献,本书将无法与读者见面。


编辑推荐

《摄影的力量:当代世界著名摄影人访谈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摄影的力量 PDF格式下载



的确名不虚传,以前中国摄影转载过,现在出书成册,很是欣慰。写得好,采访对象赋有针对性,风格迥异,真正感悟到了摄影给我们的力量是什么、有多少、如何利用.


好书不只是它的装帧好、所用的材质好、封面设计感觉好。关键是它把书的美丽发挥到了神的地步。在此,我感谢江融,感谢摄影家给我带来的给养,感谢!


能够有效的了解这些摄影家人格的力量和他们内心的想法


很专业的一本书,值得再看一遍


里面内容写的很好,图文并茂,值得购买


非常的好……


简单点


就是贵啊


价格贵是做主要原因,送来的书也有些折损了,凑和吧


没想过会写评论,可当当太不给力了……在当当买过CD,遇到音轨有问题;买过书,脏的,折的……这本书这么贵,且不说内容怎样,一拿到手上感觉就跟书已经是在书店里被好多不爱书的人翻来翻去的样子,实在不爽啊


收到了,脏乎乎的。封面划得不像样子。估计卓越就这一本,让我给买了。我一天收到近三百块的书,可连个硬壳包装都不舍得用,搞得我的书(比较厚重)总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可笑的是还让我们填什么顾客要求。对卓越这种粗鲁态度表示严重抗议!!!!!书的内容很好。


收到了,书客很脏而且有折痕,书里面明显被翻阅了的迹象,有折痕,但还是勉强收下了


不管你是是否从事摄影专业,相信读完这本书,一定会加深你对摄影的理解。感谢江融先生编著了这样一本好书。


送货很快,但书有些脏,也有折痕。不过,好书毕竟是好书,内容第一!


相关图书